一种用于更换精炼炉电极立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94328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更换精炼炉电极立柱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在于,首先移走横臂(3)上方的除尘罩(5),增大作业空间,然后将横臂(3)、立柱(7)和升降缸(9)作为整体一同进行吊运,等吊运到备件修配区域后,用新的立柱(7)把旧的立柱(7)换下,最后把横臂(3)、新的立柱(7)和升降缸(9)整体回装到原始位置,并把除尘罩(5)移回。与传统更换立柱的方法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克服了横臂周围作业空间狭小的弊端,使得横臂的拆除、安装及调整工作花费时间较少,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更换立柱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更换精炼炉电极立柱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包精炼炉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更换精炼炉电极立柱的方法。
技术介绍
精炼炉的电极系统包括变压器、短网、水冷电缆、横臂、电极立柱等设备,电极立柱用于使电极上下升降,在结构上分成两类:固定立柱式和活动立柱式。在活动立柱式结构中,横臂和电极立柱连接成一个倒L形结构,电极立柱能在数对导向轮之间升降,电极立柱的升降通常采用液压传动方式。如图1所示,钢包1位于除尘罩5的下方,除尘罩5横跨在两侧的除尘轨道4上,升降缸9处于建筑体8的下方,升降缸9的顶端穿过建筑体8与立柱7连接,立柱7与横臂3连接在一起,电极2安装在横臂3上。生产运行一段时间后,高温等因素常导致立柱7损坏,为了适应生产,需停炉更换立柱7。立柱7位于横臂3与升降缸9之间,拆除更换较为困难,目前,更换立柱7通常采用以下步骤:在除尘罩5下方安置倒链工具,然后拆除横臂3上的水冷电缆6,拆卸横臂3和立柱7的连接部分;使用倒链在除尘罩5下方的有限空间内将横臂3吊至一旁,然后拆卸立柱7和升降缸9的连接部分;吊出立柱7,完成拆除;根据以上拆除次序,再倒序安装上新的立柱7,并调整横臂3,完成立柱7的更换工作。上述更换方法的弊端在于工作量较大、耗时较长,工作量主要体现在横臂3的拆除和安装,以及横臂3安装后用倒链整体调整等工作,整个更换过程一般需要20人相互配合花费20小时完成。更换检修时间较长无疑会对生产进度产生影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效的更换立柱的方法,以减少更换过程所花费的时间,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更换精炼炉电极立柱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更换立柱的效率,减少更换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更换精炼炉电极立柱的方法,包括:步骤A,移走横臂上方的除尘罩,使所述除尘罩工作时的覆盖区域呈敞口状态;步骤B,拆除所述横臂与水冷电缆和电极的连接,拆除并移走所述立柱的导向轮,拆除升降缸与底座基础和液压管路的连接,将所述横臂、所述立柱和所述升降缸作为整体一同向上吊升,使所述升降缸的底部高出建筑体,吊运所述横臂、所述立柱和所述升降缸至备件修配区域;步骤C,拆除所述横臂和所述升降缸与所述立柱的连接,并将新的立柱安装到所述升降缸和所述横臂上;步骤D,将所述横臂、所述新的立柱和所述升降缸作为整体一同吊运,按照步骤B的吊运路径反向运回至工作位置,安装所述升降缸与所述底座基础和所述液压管路的连接,移回并安装所述导向轮,安装所述横臂与所述水冷电缆和所述电极的连接;步骤E,将所述除尘罩移回至工作位置。优选地,在上述方法中,在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将电极从钢包中提升出来,开走载有所述钢包的钢包车,使所述钢包离开所述电极的正下方区域。优选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A具体为:通过行车吊走横臂上方的除尘罩,使所述除尘罩工作时的覆盖区域呈敞口状态。优选地,在上述方法中,在所述步骤B和/或所述步骤D中,采用行车实施吊运。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更换精炼炉电极立柱的方法中,首先移走横臂上方的除尘罩,增大作业空间,然后将横臂、立柱和升降缸作为整体一同进行吊运,等吊运到备件修配区域后,用新的立柱把旧的立柱换下,最后把横臂、新的立柱和升降缸整体回装到原始位置(即工作位置),并把除尘罩移回。由此可见,整个更换过程克服了横臂周围作业空间狭小的弊端,与传统更换立柱的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使得横臂的拆除、安装及调整工作花费时间较少,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更换立柱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精炼炉电极系统的布置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钢包;2、电极;3、横臂;4、除尘轨道;5、除尘罩;6、水冷电缆;7、立柱;8、建筑体;9、升降缸。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见图1,为精炼炉电极系统的布置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更换精炼炉电极立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移走横臂3上方的除尘罩5,使除尘罩5工作时的覆盖区域呈敞口状态。在工作状态时,除尘罩5覆盖在横臂3上方,除尘罩5下方实施吊装作用的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首先移走除尘罩5,可以使吊装空间变大,而且,没有了除尘罩5的覆盖,就可以将横臂3连同立柱7和升降缸9一起向上起吊了。S2,拆除横臂3与水冷电缆6和电极2的连接,拆除并移走立柱7的导向轮(图中未标记),拆除升降缸9与底座基础(图中未示出)和液压管路(图中未示出)的连接,将横臂3、立柱7和升降缸9作为整体一同向上吊升,使升降缸9的底部高出建筑体8,吊运横臂3、立柱7和升降缸9至备件修配区域。在起吊前,需要先拆除与周围部件之间的连接,包括:从横臂3上拆掉水冷电缆6和电极2,然后收好水冷电缆6,吊走电极2;把立柱7周围的导向轮拆除并移走,对建筑体8上方的空间进行清理;拆掉连接在升降缸9上的液压管路,并将升降缸9与底座基础的连接(一般为关节轴承连接轴销)拆除。拆除与周围部件的连接后,便可实施整体吊运,首先向上吊起,如图1所示,将升降缸9抽出到建筑体8的上方,然后便可把横臂3、立柱7和升降缸9一起吊运到备件修配区域了。S3,拆除横臂3和升降缸9与立柱7的连接,并将新的立柱7安装到升降缸9和横臂3上。在备件修配区域,把旧的立柱7从升降缸9和横臂3上拆下来,然后换上新的立柱7,可以看出,横臂3与立柱7之间的拆卸和安装均是在备件修配区域完成的,由于备件修配区域作业空间宽敞,所以拆卸和安装横臂3比较方便,花费较少的时间即可完成。S4,将横臂3、新的立柱7和升降缸9作为整体一同吊运,按照步骤S2的吊运路径反向运回至工作位置,安装升降缸9与底座基础和液压管路的连接,移回并安装导向轮,安装横臂3与水冷电缆6和电极2的连接。把新的立柱7安装到升降缸9和横臂3上后,就可以按照步骤S2中的操作顺序的逆序将各零部件安装到原初始位置(即工作位置)了。向回安装时,由于横臂3、新的立柱7和升降缸9是作为整体安装和调整的,所以部件位置比较容易调整到位,从而有利于节省花费在位置调整上的时间。S5,将除尘罩5移回至工作位置。把最开始移走的除尘罩5移回原初始位置(即工作位置),立柱的更换过程即可完成。具体实际应用中,为了首先在地面清理出比较大的作业空间,可以在步骤S1之前实施如下操作:将电极2从钢包1中提升出来,开走载有钢包1的钢包车,使钢包1离开电极2的正下方区域。在更换立柱的整个过程中,所有涉及到吊运作业的环节均可采用行车来实施吊运,例如,在步骤S1中,可以通过行车吊走横臂3上方的除尘罩5,使除尘罩5工作时的覆盖区域呈敞口状态。在步骤S2和/或步骤S4中,也可以采用行车实施吊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更换精炼炉电极立柱的方法中,首先移走横臂3上方的除尘罩5,增大作业空间,然后将横臂3、立柱7和升降缸9作为整体一同进行吊运,等吊运到备件修配区域后,用新的立柱7把旧的立柱7换下,最后把横臂3、新的立柱7和升降缸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更换精炼炉电极立柱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更换精炼炉电极立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移走横臂(3)上方的除尘罩(5),使所述除尘罩(5)工作时的覆盖区域呈敞口状态;步骤B,拆除所述横臂(3)与水冷电缆(6)和电极(2)的连接,拆除并移走所述立柱(7)的导向轮,拆除升降缸(9)与底座基础和液压管路的连接,将所述横臂(3)、所述立柱(7)和所述升降缸(9)作为整体一同向上吊升,使所述升降缸(9)的底部高出建筑体(8),吊运所述横臂(3)、所述立柱(7)和所述升降缸(9)至备件修配区域;步骤C,拆除所述横臂(3)和所述升降缸(9)与所述立柱(7)的连接,并将新的立柱(7)安装到所述升降缸(9)和所述横臂(3)上;步骤D,将所述横臂(3)、所述新的立柱(7)和所述升降缸(9)作为整体一同吊运,按照步骤B的吊运路径反向运回至工作位置,安装所述升降缸(9)与所述底座基础和所述液压管路的连接,移回并安装所述导向轮,安装所述横臂(3)与所述水冷电缆(6)和所述电极(2)的连接;步骤E,将所述除尘罩(5)移回至工作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更换精炼炉电极立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移走横臂(3)上方的除尘罩(5),使所述除尘罩(5)工作时的覆盖区域呈敞口状态;步骤B,拆除所述横臂(3)与水冷电缆(6)和电极(2)的连接,拆除并移走所述立柱(7)的导向轮,拆除升降缸(9)与底座基础和液压管路的连接,将所述横臂(3)、所述立柱(7)和所述升降缸(9)作为整体一同向上吊升,使所述升降缸(9)的底部高出建筑体(8),吊运所述横臂(3)、所述立柱(7)和所述升降缸(9)至备件修配区域;步骤C,拆除所述横臂(3)和所述升降缸(9)与所述立柱(7)的连接,并将新的立柱(7)安装到所述升降缸(9)和所述横臂(3)上;步骤D,将所述横臂(3)、所述新的立柱(7)和所述升降缸(9)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传盛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