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板装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895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板装配系统,包括固定装置、涂胶装置、铆接装置、备料装置、中转装置、转移装置、抓取装置、转移驱动装置及支撑框架,固定装置涂胶装置、铆接装置、备料装置、中转装置及转移驱动装置固定于支撑框架,转移装置及抓取装置沿转移驱动装置滑动,工件安置于固定装置,涂胶装置进行涂胶处理后,固定装置将工件固定,加强筋位于备料装置,转移装置将加强筋从备料装置移动至中转装置,抓取装置将工件从中转装置移动至工件上方并放置于工件,铆接装置进行铆接。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将人工操作改为加强筋自动上件和自动无铆铆接系统,大大减少上料在周期内所占的时间,解放和减少现场的操作员数量。

Door assembly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oor assembly system includes a fixing device, coating device and riveting device, preparation device, transfer device, transfer device, a gripping device, transfer driving device and the supporting frame, fixing device of gluing device, riveting device, preparation device, transfer device and transfer the driving device is fixed on the support frame, and transfer device grab device sliding along the workpiece transfer, placed on the fixing device, coating device for coating treatment, fixing device of the workpiece is fixed, reinforcement in preparation device, transfer device will be reinforced to transit from preparation device of mobile device, grab the workpiece from the transfer device to move above the workpiece and placed on the workpiece, riveting device riveting. Through reasonable structural design, the manual operation is changed to the stiffening rib automatic parts and automatic riveting riveting system,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time occupied by the charging in the cycle, liberate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on-site operat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板装配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门板装配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的索求不断提升,加上市场对电梯产品的需求的提高,电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市场对现有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方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但是,现有的电梯门板装配设施存在以下缺陷:目前的电梯层门板加强筋的上料和铆接主要是靠人工上下件和人工铆接,效率低下,人工劳动强度大,工业化程度低,无法满足市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门板装配系统,其能解决工业化程度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门板装配系统,包括固定装置、涂胶装置、铆接装置、备料装置、中转装置、转移装置、抓取装置、转移驱动装置及支撑框架,所述涂胶装置、铆接装置、备料装置、中转装置及转移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所述转移装置及抓取装置滑动安装于所述转移驱动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架、前挡位机构、后挡位机构及对中机构,所述前挡位机构、后挡位机构及对中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前挡位机构及后挡位机构位于所述支架相对两侧,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所述前挡位机构及后挡位机构抵触于工件相对两侧并使所述工件固定,所述对中机构抵触于所述工件相对两端,加强筋位于所述备料装置上,所述涂胶装置对所述工件进行涂胶处理,所述加强筋通过所述转移装置从所述备料装置移动至所述中转装置,所述加强筋通过所述抓取装置从所述中转装置移动至所述工件上方并放置于所述工件上,所述铆接装置使所述加强筋铆接于所述工件。进一步地,所述前挡位机构包括水平驱动机构、竖直驱动机构、水平贴合件及挡位固定杆;所述水平驱动机构包括水平缸体与水平驱动杆,所述水平缸体与所述水平驱动杆连接并带动所述水平驱动杆伸缩,所述竖直驱动机构包括竖直缸体及竖直驱动杆及竖直导向杆,所述竖直缸体与所述竖直驱动杆连接并带动所述竖直驱动杆伸缩,所述水平贴合件与所述水平驱动杆固定,所述水平缸体与所述竖直驱动杆及所述竖直导向杆固定,所述竖直缸体固定于所述挡位固定杆。进一步地,所述后挡位机构包括后挡位驱动件、后挡位连杆、挡位固定件及后挡位件;所述后挡位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挡位驱动件和所述挡位固定件连接,所述后挡位驱动件带动所述后挡位连杆往复运动,所述挡位固定件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后挡位驱动件和所述后挡位件,所述后挡位驱动件使所述后挡位连杆往复运动,所述后挡位件绕所述挡位固定件旋转。进一步地,所述对中机构包括对中驱动件、驱动连杆、对中底座、旋转杆及两对中结构;每一所述对中结构包括限位件及限位滑轨,所述限位件贴合于限位滑轨并沿所述限位滑轨滑动;所述对中驱动件与所述驱动连杆连接并带动所述驱动连杆往复运动,所述驱动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对中底座,所述两对中结构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旋转杆两端,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旋转杆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备料装置包括至少一收容机构、支撑架及固定机构,所述至少一收容机构及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收容机构包括至少两间隔件,所述至少两间隔件之间形成收容间隙,所述收容间隙用于放置工件,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缸体及抵触板,所述固定缸体与所述抵触板连接并使所述抵触板移动直至与地面抵触使备料装置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转移装置包括驱动件、升降主体及两抓持机构,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升降主体连接并使所述升降主体移动,所述两抓持机构固定于所述升降主体,每一所述抓持机构包括抓手及抓持驱动缸,所述抓持驱动缸与所述抓手连接并使所述两抓持机构的所述抓手靠近直至将抵触于工件两端,实现工件的抓取。进一步地,所述铆接装置包括至少一铆枪机构、推动缸体、定位缸体及固定架,所述定位缸体固定于所述固定架,所述至少一铆枪机构包括铆枪本体及铆枪固定件,所述铆枪本体固定于所述铆枪固定件,铆枪固定件包括铆接部,所述推动缸体与所述铆枪固定件连接使所述铆接部与工件抵触,所述铆枪本体铆接工件,所述定位缸体与所述推动缸体连接并调节所述铆接固定件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中转装置包括至少一储料机构、换料机构及储料支架,所述至少一储料机构及换料机构固定于所述储料支架,所述至少一储料机构设有至少两储料间隙,工件固定于所述储料间隙,所述换料机构包括取料件、抬料缸体、移动机构件及固定部件,所述抬料缸体与所述取料件连接并使所述取料件移动,所述抬料缸体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件,所述移动机构件与所述固定部件连接并使所述固定部件移动,所述抬料缸体使所述取料件抬升所述工件,所述移动机构件使所述取料件在不同的所述储料间隙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抓取装置包括驱动用缸体、连接板、吸盘及夹紧机构,所述驱动用缸体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并使所述连接板移动,所述吸盘固定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夹紧缸体、第一夹紧件及第二夹紧件,所述夹紧缸体、第二夹紧件固定于连接板,所述夹紧缸体与所述第一夹紧件连接并使所述第一夹紧件远离或靠近所述第二夹紧件,所述吸盘吸取工件后,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使所述工件固定稳固。进一步地,所述涂胶装置包括第一涂胶机构、第二涂胶机构及涂胶固定架,所述第一涂胶机构固定于涂胶固定架,所述第一涂胶机构包括第一涂胶件,所述第二涂胶机构包括涂胶驱动件及第二涂胶件,所述第一涂胶件和所述第二涂胶件用于对工件进行涂胶,所述涂胶驱动件固定于所述涂胶固定架,所述涂胶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涂胶件连接并使所述第一涂胶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涂胶件。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将人工操作改为加强筋自动上件和自动无铆铆接系统,大大减少上料在周期内所占的时间,解放和减少现场的操作员数量。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门板装配系统中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门板装配系统中一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固定装置中一抬升机构的立体图;图4为图2所示固定装置中一前挡位机构的立体图;图5为图2所示固定装置中一后挡位机构的立体图;图6为图2所示固定装置中一对中机构的立体图;图7为图1所示门板装配系统中一涂胶装置的立体图;图8为图1所示门板装配系统中一铆接装置的立体图;图9为图8所示铆接装置中一铆枪机构的立体图;图10为图1所示门板装配系统中一备料装置的立体图;图11为图10所示备料装置的另一立体图;图12为图1所示门板装配系统中一中转装置的立体图;图13为图12所示中转装置中一换料机构的立体图;图14为图1所示门板装配系统中一转移装置的立体图;图15为图14所示转移装置的另一立体图;图16为图1所示门板装配系统中一抓取装置的立体图;图17为图1所示门板装配系统中一转移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8为图17所示转移驱动装置的另一立体图。图中:100、门板装配系统;10、固定装置;11、支架;12、输送线;13、抬升机构;131、抬升缸体;132、升降件;1321、配合部;14、前挡位机构;141、水平驱动机构;1411、水平缸体;1412、水平驱动杆;1413、水平导向杆;142、竖直驱动机构;1421、竖直缸体;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门板装配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板装配系统,包括固定装置、涂胶装置、铆接装置、备料装置、中转装置、转移装置、抓取装置、转移驱动装置及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装置、铆接装置、备料装置、中转装置及转移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所述转移装置及抓取装置滑动安装于所述转移驱动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架、前挡位机构、后挡位机构及对中机构,所述前挡位机构、后挡位机构及对中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前挡位机构及后挡位机构位于所述支架相对两侧,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所述前挡位机构及后挡位机构抵触于工件相对两侧并使所述工件固定,所述对中机构抵触于所述工件相对两端,加强筋位于所述备料装置上,所述涂胶装置对所述工件进行涂胶处理,所述加强筋通过所述转移装置从所述备料装置移动至所述中转装置,所述加强筋通过所述抓取装置从所述中转装置移动至所述工件上方并放置于所述工件上,所述铆接装置使所述加强筋铆接于所述工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板装配系统,包括固定装置、涂胶装置、铆接装置、备料装置、中转装置、转移装置、抓取装置、转移驱动装置及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装置、铆接装置、备料装置、中转装置及转移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所述转移装置及抓取装置滑动安装于所述转移驱动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架、前挡位机构、后挡位机构及对中机构,所述前挡位机构、后挡位机构及对中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前挡位机构及后挡位机构位于所述支架相对两侧,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所述前挡位机构及后挡位机构抵触于工件相对两侧并使所述工件固定,所述对中机构抵触于所述工件相对两端,加强筋位于所述备料装置上,所述涂胶装置对所述工件进行涂胶处理,所述加强筋通过所述转移装置从所述备料装置移动至所述中转装置,所述加强筋通过所述抓取装置从所述中转装置移动至所述工件上方并放置于所述工件上,所述铆接装置使所述加强筋铆接于所述工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板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位机构包括水平驱动机构、竖直驱动机构、水平贴合件及挡位固定杆;所述水平驱动机构包括水平缸体与水平驱动杆,所述水平缸体与所述水平驱动杆连接并带动所述水平驱动杆伸缩,所述竖直驱动机构包括竖直缸体及竖直驱动杆及竖直导向杆,所述竖直缸体与所述竖直驱动杆连接并带动所述竖直驱动杆伸缩,所述水平贴合件与所述水平驱动杆固定,所述水平缸体与所述竖直驱动杆及所述竖直导向杆固定,所述竖直缸体固定于所述挡位固定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板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挡位机构包括后挡位驱动件、后挡位连杆、挡位固定件及后挡位件;所述后挡位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挡位驱动件和所述挡位固定件连接,所述后挡位驱动件带动所述后挡位连杆往复运动,所述挡位固定件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后挡位驱动件和所述后挡位件,所述后挡位驱动件使所述后挡位连杆往复运动,所述后挡位件绕所述挡位固定件旋转。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板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机构包括对中驱动件、驱动连杆、对中底座、旋转杆及两对中结构;每一所述对中结构包括限位件及限位滑轨,所述限位件贴合于限位滑轨并沿所述限位滑轨滑动;所述对中驱动件与所述驱动连杆连接并带动所述驱动连杆往复运动,所述驱动连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对中底座,所述两对中结构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旋转杆两端,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旋转杆转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板装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料装置包括至少一收容机构、支撑架及固定机构,所述至少一收容机构及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收容机构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强刘尓彬张国良吴朝辉郑杰才谭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