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雪路面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储存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8740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于融雪路面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储存利用系统,包括太阳能与地热能联合供暖装置、抗震存储盒和除湿器,所述抗震存储盒包括四个横梁、四个立柱和防护板,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凹槽形的挂片,挂片的两内侧壁上分别布设有挂齿,立柱上开设有与挂齿相匹配的三角形的孔洞,挂齿和孔洞插接配合使横梁固定在两个立柱之间,四个立柱的外侧壁和底部分别连接有防护板,所述横梁前端面中心布设皮带轮轴,所述皮带轮轴上布设有除湿器,皮带轮固定在横梁前端面中心的皮带轮轴上,皮带轮的前端固定有除湿板,所述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至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性能安全、防腐性能高、易于除湿。

Solar and geo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snow melt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snowmelt pavement solar energy and geo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based on the use of solar energy and geothermal energy, including the combined heating device, seismic storage box and a dehumidifier, the seismic storage box includes four beams, four column and door plate, the two ends of the beam are respectively welded with a hanging groove, respectively set two the medial wall hanging on it, the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holes of the triangle matching with the least mention, inserted and holes matched with the fixed beam between the two column, a protection plate is connected to the four column of the lateral wall and the bottom of the beam before the end of the axle center layout belt, belt wheel distributed on the dehumidifier, the belt pulley is fix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beam center belt wheel, a belt pulley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fixing plate of the dehumidifier, connected to the motor through a belt pulle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afe performance, high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and easy dehumidif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融雪路面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储存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量储存利用系统,尤其涉及基于融雪路面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储存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道路的积雪结冰会影响人们的出行、造成交通堵塞,此类问题目前多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进行解决,然而太阳能和地热能虽然能有效的融雪化冰,但对于剩余太阳能和地热能的能量存储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因为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存储器多放置在地表以下,长期受到地表上部车辆的震动,如果存储器设计不当会导致坍塌、塌陷等安全事故;且存储器中的热量与外部冷空气结合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导致存储器内部聚集大量的余湿,容易腐蚀存储器接口,从而影响存储器的整体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安全、防腐性能高、易于除湿的基于融雪路面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储存利用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基于融雪路面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储存利用系统,包括太阳能与地热能联合供暖装置、抗震存储盒和除湿器,所述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供暖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板、蓄电池、逆变器、太阳能集热器、热量循环泵和地下换热器,所述太阳能发电板连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逆变器,逆变器分别连接电机和热量循环泵,所述热量循环泵分别连接太阳能集热器和地下换热器,所述地下换热器焊接于抗震存储盒内,所述抗震存储盒为矩形薄壁组合构件,包括四个横梁、四个立柱和防护板,所述横梁和立柱均呈长方体薄壁形,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凹槽形的挂片,所述挂片下平面的两侧和立柱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圆形通孔,挂片的两内侧壁上分别布设有挂齿,所述挂齿呈三角形,立柱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与挂齿相匹配的三角形的孔洞,挂齿和孔洞插接配合使横梁固定在两个立柱之间,四个立柱的外侧壁和底部分别连接有防护板,连接后的立柱和防护板形成长方形盒体,所述横梁前端面中心布设皮带轮轴,皮带轮轴上布设有除湿器,所述除湿器包括除湿板、皮带轮和电机,所述皮带轮固定在横梁前端面中心的皮带轮轴上,皮带轮的前端固定有除湿板,所述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至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至立柱下端。进一步地,所述圆形通孔内布设有安全插销,所述安全插销呈台阶圆柱形,安全插销直径小的那端布设有外螺纹。进一步地,所述皮带轮的前端面通过铆钉固定除湿板,所述除湿板包括钢板和除湿层,所述钢板的前端面铺设有除湿层,所述除湿层为硅胶板。进一步地,所述挂齿为塑料板或橡胶板。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为铁皮。进一步地,所述热量循环泵通过“L”形的管道连接地下换热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布设太阳能与地热能联合供暖装置,通过地表以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将循环的介质加热,热量循环泵将热量注入地下换热器,通过地下换热器与地层进行热交换,并储存热量于地下,便于寒冷时期运用热量融雪化雪;太阳能发电板连接蓄电池,通过太阳能发电,并储存在蓄电池内,再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直接供热量循环泵、电机和地下换热器使用;同时加设有抗震存储盒,抗震存储盒的横梁和立柱之间通过挂齿进行连接,挂齿连接可以进行初步的定位,能够很好的避免横梁和立柱间存在的偏心问题,多个挂齿进行初步固定连接、同时安全插销进行二次固定连接可以起到加固作用,并且可以有效的防止震动带来的松动、开裂等安全问题,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能;设置除湿器,消除太阳能和地热能存储过程中带来的余湿余热,防止抗震存储盒内各部件的腐蚀和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基于融雪路面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储存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基于融雪路面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储存利用系统的横梁和立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基于融雪路面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储存利用系统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基于融雪路面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储存利用系统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基于融雪路面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储存利用系统的皮带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为:1为横梁,2为圆形通孔,3为孔洞,4为挂齿,5为安全插销,6为防护板,7为皮带轮,9为皮带,10为电机,11为立柱,12为除湿板,13为挂片,14为太阳能集热器,15为热量循环泵,16为地下换热器,17为管道,18为蓄电池,19为逆变器,20为太阳能发电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5所示,基于融雪路面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储存利用系统,包括太阳能与地热能联合供暖装置、抗震存储盒和除湿器,所述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供暖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板20、蓄电池18、逆变器19、太阳能集热器14、热量循环泵15和地下换热器16,所述太阳能发电板20连接蓄电池18,所述蓄电池18连接逆变器19,逆变器19分别连接电机10和热量循环泵15,所述热量循环泵15分别连接太阳能集热器14和地下换热器16,所述热量循环泵15通过“L”形的管道17连接地下换热器16,所述地下换热器16焊接于抗震存储盒内,所述抗震存储盒包括抗震存储盒和除湿器,所述抗震存储盒为矩形薄壁组合构件,包括四个横梁1、四个立柱11和防护板6,所述横梁1和立柱11均呈长方体薄壁形,横梁1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凹槽形的挂片13,所述挂片13下平面的两侧和立柱11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圆形通孔2,所述圆形通孔2内布设有安全插销5,所述安全插销5呈台阶圆柱形,安全插销5直径小的那端布设有外螺纹,挂片13的两内侧壁上分别布设有挂齿4,所述挂齿4呈三角形,所述挂齿4为塑料板或橡胶板,立柱11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与挂齿4相匹配的三角形的孔洞3,挂齿4和孔洞3插接配合使横梁1固定在两个立柱11之间,四个立柱11的外侧壁和底部分别连接有防护板6,连接后的立柱11和防护板6形成长方形盒体,所述防护板6为铁皮,所述横梁1前端面中心布设皮带轮轴,皮带轮轴上布设有除湿器,所述除湿器包括除湿板12、皮带轮7和电机10,所述皮带轮7固定在横梁1前端面中心的皮带轮轴上,皮带轮7的前端固定有除湿板12,所述皮带轮7的前端面通过铆钉固定除湿板12,所述除湿板12包括钢板和除湿层,所述钢板的前端面铺设有除湿层,所述除湿层为硅胶板,所述皮带轮7通过皮带9连接至电机10,所述电机10固定至立柱11下端。使用前,先固定抗震存储盒,即将横梁1的两端挂片13上的挂齿4分别对准立柱11上的孔洞3,使挂齿4与孔洞3插接连接,再将安全插销5依次穿过横梁1和立柱11上的圆形通孔2并固定连接于立柱11内,从而固定横梁1与立柱11,将其他的横梁1与立柱11依次用上述方式进行连接固定;皮带轮7固定在横梁1前端面中心的皮带轮轴上,并将除湿板12用铆钉固定在皮带轮7的前端面,将皮带9分别连接于皮带轮7与位于立柱11下端的电机10的皮带轮上;地下换热器16焊接于防护板6底部,热量循环泵15分别连接太阳能集热器14和地下换热器16,热量循环泵15通过“L”形的管道17连接地下换热器16,最后将抗震存储盒、地下换热器16置于地表以下;太阳能发电板20连接蓄电池18,通过太阳能发电板20发电,并储存在蓄电池18内,再通过逆变器19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直接供热量循环泵15、电机10和地下换热器16使用,将太阳能集热器14、热量循环泵15、蓄电池18、逆变器19和太阳能发电板20置于地表以上进行吸热、供电作业,带动位于地表以下的抗震存储盒内的地下换热器16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融雪路面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储存利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基于融雪路面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储存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与地热能联合供暖装置、抗震存储盒和除湿器,所述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供暖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板、蓄电池、逆变器、太阳能集热器、热量循环泵和地下换热器,所述太阳能发电板连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分别连接电机和热量循环泵,所述热量循环泵分别连接太阳能集热器和地下换热器,所述地下换热器焊接于抗震存储盒内,所述抗震存储盒为矩形薄壁组合构件,包括四个横梁、四个立柱和防护板,所述横梁和立柱均呈长方体薄壁形,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凹槽形的挂片,所述挂片下平面的两侧和立柱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圆形通孔,挂片的两内侧壁上分别布设有挂齿,所述挂齿呈三角形,所述立柱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与挂齿相匹配的三角形的孔洞,挂齿和孔洞插接配合使横梁固定在两个立柱之间,四个立柱的外侧壁和底部分别连接有防护板,连接后的立柱和防护板形成长方形盒体,所述横梁前端面中心布设皮带轮轴,所述皮带轮轴上布设有除湿器,所述除湿器包括除湿板、皮带轮和电机,所述皮带轮固定在横梁前端面中心的皮带轮轴上,皮带轮的前端固定有除湿板,所述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至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至立柱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融雪路面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储存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与地热能联合供暖装置、抗震存储盒和除湿器,所述太阳能和地热能联合供暖装置包括太阳能发电板、蓄电池、逆变器、太阳能集热器、热量循环泵和地下换热器,所述太阳能发电板连接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逆变器,所述逆变器分别连接电机和热量循环泵,所述热量循环泵分别连接太阳能集热器和地下换热器,所述地下换热器焊接于抗震存储盒内,所述抗震存储盒为矩形薄壁组合构件,包括四个横梁、四个立柱和防护板,所述横梁和立柱均呈长方体薄壁形,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有凹槽形的挂片,所述挂片下平面的两侧和立柱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圆形通孔,挂片的两内侧壁上分别布设有挂齿,所述挂齿呈三角形,所述立柱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与挂齿相匹配的三角形的孔洞,挂齿和孔洞插接配合使横梁固定在两个立柱之间,四个立柱的外侧壁和底部分别连接有防护板,连接后的立柱和防护板形成长方形盒体,所述横梁前端面中心布设皮带轮轴,所述皮带轮轴上布设有除湿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劲源高峰王战军邹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路桥通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