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上升排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569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上升排绕机构,包括墙板,墙板一侧安装有线性模组,墙板另一侧安装有收卷装置,线性模组上安装有随动装置,随动装置包括第三支架、支座、第四支架、板和支撑轴,第三支架、支座和板均安装在线性模组上,支座的数量为两个,第四支架位于两个支座之间,支撑轴穿过第四支架下端、板和支座,第三支架顶部一侧通过转动轴安装有第一带轮,第四支架与支撑轴转动连接,第四支架与第三支架之间设有拉簧,第四支架上部安装有用于调整铝塑带夹角的支板,支板上安装有小带轮,第四支架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带轮,铝塑带依次经过第一带轮、小带轮和第二带轮且形成力平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排距精确,随动装置结构新异,收卷工整,不伤铝塑带。

Automatic rising and wind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rise winding mechanism, including wall panels, wall panels mounted on one side of a linear module, the other side wall mounted winding device, linear modules are installed on the servo device, servo device includes third support and support, fourth support plate and a support shaft, a bracket and a bearing plate and third are installed in the linear module, bearing the number two, the fourth bracket is located between two bearing support shaft passes through the lower end of the bracket, and the support plate fourth, third side at the top of the bracket through a rotating shaft provided with a first belt wheel, fourth bracket and the support shaft connection, the sp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ourth and third stents, fourth the upper part of the bracket is installed for adjusting the supporting aluminum plate with the angle between the support plate is installed on the small pulley bracket fourth,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belt wheel, plastic belt passes The first belt wheel, a small belt wheel and the second belt wheel and the formation of force balan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accurate servo device of row spacing, new structure, winding neat, not to hurt the plastic z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上升排绕机构
本技术属于铝塑带自动缠绕机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上升排绕机构。
技术介绍
铝塑带自动缠绕机是通信电缆屏蔽工艺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之一,主要用于通信电缆屏蔽铝塑带分切后的自动排距收卷缠绕成盘。铝塑带盘的绕制盘精度、质量影响了通信电缆屏蔽的技术指标,其中静电屏蔽膜是非常卓越的工业配套材料,创新的静电释放技术及稳定持久的性能,也适应于电子类及国防尖端产品的包装。自动上升排绕机构是铝塑带自动缠绕机的主要部件之一,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没有能适应绕制铝塑带自动缠绕的自动上升排绕机构,只能靠增加动力机构和人工干预来保证铝塑带盘质量,人为因数较大,增加了控制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上升排绕机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同时排距精确,随动装置结构新异,收卷工整,不伤铝塑带,能为铝塑带卷绕工艺中的复绕及后续工艺做了良好的基础,也可用于带纸张缠绕设备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动上升排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板,所述墙板的一侧安装有线性模组,所述墙板的另一侧安装有用于收卷铝塑带的收卷装置,所述线性模组上安装有随动装置且所述随动装置在所述线性模组的带动下能够前后滑动,所述随动装置包括第三支架、支座、第四支架、板和支撑轴,所述第三支架、支座和板均安装在所述线性模组上,所述支座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四支架位于两个支座之间,所述支座和第四支架均设置在板的后侧,所述支撑轴穿过第四支架的下端、板和支座,所述第三支架的顶部一侧通过转动轴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第四支架与支撑轴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架与第三支架之间设置有拉簧,所述第四支架的上部安装有用于调整铝塑带夹角的支板,所述支板上安装有小带轮,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带轮,所述铝塑带依次经过第一带轮、小带轮和第二带轮且形成力平衡。上述的自动上升排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在第四支架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板上,所述支座和第四支架均位于扭簧的后侧。上述的自动上升排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模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丝杠和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一支架的上方,所述丝杠支撑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杠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丝杠的中部与第二支架螺纹配合,所述第二支架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支架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线性滑轨,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墙板上,所述第三支架、支座和板均安装在第二支架上。上述的自动上升排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且位于丝杠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对所述随动装置的移动进行限位的接近开关。上述的自动上升排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装置包括气胀轴、轴承座、电机座、第二伺服电机、小同步带轮、大同步带轮和同步带,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安装在电机座上,所述小同步带轮安装在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大同步带轮安装在气胀轴的一端,所述小同步带轮和大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形成带传动,所述气胀轴安装在轴承座上,所述轴承座和电机座均安装在墙板上,所述气胀轴位于第二带轮的下方。上述的自动上升排绕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座前后对称设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2、本技术排距精确,随动装置结构新异,收卷工整,不伤铝塑带,能为铝塑带卷绕工艺中的复绕,后续工艺做了良好的基础,可实现铝塑带复杂卷绕和排距同步变化,最后实现铝塑带卷绕成盘。3、本技术切纸牢靠,不伤扶持切辊,为套管卷绕工艺中的拼纸卷绕、废纸处理做了良好的基础,可广泛用于纸张波浪形切割设备。4、本技术应用范围广,不仅可用于铝塑带卷绕过程中,还可用于带纸张缠绕设备中。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第一支架;1-2—第一伺服电机;1-3—丝杠;1-4—线性滑轨;1-5—第二支架;1-6—接近开关;2-1—第一带轮;2-2—小带轮;2-3—第二带轮;2-4—第三支架;2-5—支座;2-6—第四支架;2-7—板;2-8—支撑轴;2-9—扭簧;2-10—拉簧;2-11—支板;3-1—气胀轴;3-2—轴承座;3-3—第二伺服电机;3-41—小同步带轮;3-42—大同步带轮;3-5—同步带;3-6—电机座;4—墙板;5—铝塑带。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墙板4,所述墙板4的一侧安装有线性模组,所述墙板4的另一侧安装有用于收卷铝塑带5的收卷装置,所述线性模组上安装有随动装置且所述随动装置在所述线性模组的带动下能够前后滑动,所述随动装置包括第三支架2-4、支座2-5、第四支架2-6、板2-7和支撑轴2-8,所述第三支架2-4、支座2-5和板2-7均安装在所述线性模组上,所述支座2-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四支架2-6位于两个支座2-5之间,所述支座2-5和第四支架2-6均设置在板2-7的后侧,所述支撑轴2-8穿过第四支架2-6的下端、板2-7和支座2-5,所述第三支架2-4的顶部一侧通过转动轴安装有第一带轮2-1,所述第四支架2-6与支撑轴2-8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架2-6与第三支架2-4之间设置有拉簧2-10,所述第四支架2-6的上部安装有用于调整铝塑带5夹角的支板2-11,所述支板2-11上安装有小带轮2-2,所述第四支架2-6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带轮2-3,所述铝塑带5依次经过第一带轮2-1、小带轮2-2和第二带轮2-3且形成力平衡。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轴2-8上套设有扭簧2-9,所述扭簧2-9的一端固定在第四支架2-6上,所述扭簧2-9的另一端固定在板2-7上,所述支座2-5和第四支架2-6均位于扭簧2-9的后侧。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线性模组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5、丝杠1-3和第一伺服电机1-2,所述第二支架1-5设置在第一支架1-1的上方,所述丝杠1-3支撑安装在第一支架1-1上,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2的输出轴与丝杠1-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2安装在第一支架1-1上,所述丝杠1-3的中部与第二支架1-5螺纹配合,所述第二支架1-5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的线性滑轨1-4,所述第一支架1-1安装在墙板4上,所述第三支架2-4、支座2-5和板2-7均安装在第二支架1-5上。丝杠1-3通过第一伺服电机1-2驱动实现转动,由于第二支架1-5与丝杠1-3螺纹配合,因此丝杠1-3带动第二支架1-5在线性滑轨1-4上的来回滑动,以实现按设定铝塑带缠绕宽度移动。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架1-1上且位于丝杠1-3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对所述随动装置的移动进行限位的接近开关1-6。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收卷装置包括气胀轴3-1、轴承座3-2、电机座3-6、第二伺服电机3-3、小同步带轮3-41、大同步带轮3-42和同步带3-5,所述第二伺服电机3-3安装在电机座3-6上,所述小同步带轮3-41安装在第二伺服电机3-3的输出轴上,所述大同步带轮3-42安装在气胀轴3-1的一端,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上升排绕机构

【技术保护点】
自动上升排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板(4),所述墙板(4)的一侧安装有线性模组,所述墙板(4)的另一侧安装有用于收卷铝塑带(5)的收卷装置,所述线性模组上安装有随动装置且所述随动装置在所述线性模组的带动下能够前后滑动,所述随动装置包括第三支架(2‑4)、支座(2‑5)、第四支架(2‑6)、板(2‑7)和支撑轴(2‑8),所述第三支架(2‑4)、支座(2‑5)和板(2‑7)均安装在所述线性模组上,所述支座(2‑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四支架(2‑6)位于两个支座(2‑5)之间,所述支座(2‑5)和第四支架(2‑6)均设置在板(2‑7)的后侧,所述支撑轴(2‑8)穿过第四支架(2‑6)的下端、板(2‑7)和支座(2‑5),所述第三支架(2‑4)的顶部一侧通过转动轴安装有第一带轮(2‑1),所述第四支架(2‑6)与支撑轴(2‑8)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架(2‑6)与第三支架(2‑4)之间设置有拉簧(2‑10),所述第四支架(2‑6)的上部安装有用于调整铝塑带(5)夹角的支板(2‑11),所述支板(2‑11)上安装有小带轮(2‑2),所述第四支架(2‑6)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带轮(2‑3),所述铝塑带(5)依次经过第一带轮(2‑1)、小带轮(2‑2)和第二带轮(2‑3)且形成力平衡。...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上升排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板(4),所述墙板(4)的一侧安装有线性模组,所述墙板(4)的另一侧安装有用于收卷铝塑带(5)的收卷装置,所述线性模组上安装有随动装置且所述随动装置在所述线性模组的带动下能够前后滑动,所述随动装置包括第三支架(2-4)、支座(2-5)、第四支架(2-6)、板(2-7)和支撑轴(2-8),所述第三支架(2-4)、支座(2-5)和板(2-7)均安装在所述线性模组上,所述支座(2-5)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四支架(2-6)位于两个支座(2-5)之间,所述支座(2-5)和第四支架(2-6)均设置在板(2-7)的后侧,所述支撑轴(2-8)穿过第四支架(2-6)的下端、板(2-7)和支座(2-5),所述第三支架(2-4)的顶部一侧通过转动轴安装有第一带轮(2-1),所述第四支架(2-6)与支撑轴(2-8)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架(2-6)与第三支架(2-4)之间设置有拉簧(2-10),所述第四支架(2-6)的上部安装有用于调整铝塑带(5)夹角的支板(2-11),所述支板(2-11)上安装有小带轮(2-2),所述第四支架(2-6)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带轮(2-3),所述铝塑带(5)依次经过第一带轮(2-1)、小带轮(2-2)和第二带轮(2-3)且形成力平衡。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升排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2-8)上套设有扭簧(2-9),所述扭簧(2-9)的一端固定在第四支架(2-6)上,所述扭簧(2-9)的另一端固定在板(2-7)上,所述支座(2-5)和第四支架(2-6)均位于扭簧(2-9)的后侧。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上升排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模组包括第一支架(1-1)、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高平杨少林吕志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捷盛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