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诚国专利>正文

一种带可拆卸式副踏组件的副刹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365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可拆卸式副踏组件的副刹车结构。现有副刹车结构的副踏组件固接在传动杆上,不可拆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传动杆以及副踏组件,传动杆通过固定支架可旋转地安装在预设工位上,副踏组件包括带夹口的连接件,所述副踏组件通过夹口可拆卸地套置连接在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部上。副踏组件与传动杆间的连接结构有原先的固接结构改进为可拆卸的分体结构,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装配或拆卸副踏组件,进而便于车辆在设有副刹车的教练状态和不设副刹车的非教练状态间切换,进而防止车辆处于非教练状态时位于副驾驶位上的乘客因误碰而影响车辆行驶控制,确保行驶安全。

An auxiliary brake structure with a detachable sub tread compon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xiliary brake structure with a detachable sub tread component. The auxiliary pedal components of the existing auxiliary brake structure are fixed on the transmission rod and are not detachable.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drive rod and a secondary pedal component, drive rod through the fixed bracket is rotatably mounted in the preset position, the secondary pedal assembly includes a belt connector clamp, the secondary pedal assembly through clamp removably sleeved on the first end part of the connecting rod on the drive. The secondary pedal connecting structure assembly and the transmission rod between the original fixed structure is improved into a detachable split structure and the user ca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the secondary pedal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assembly, thereby facilitating switching without auxiliary brake in the vehicle equipped with auxiliary brake coach state and non state coach, and prevent in the driver of the passengers on the accidental touch of the driving control of the vehicle in a non state coach, to ensure driving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可拆卸式副踏组件的副刹车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刹车结构。
技术介绍
教练车是用于培训新驾驶员的车辆,由于新驾驶员缺乏驾驶经验,使得教练车对安全性能有较高的要求,常见的辅助装置包括副刹车结构。教练车通过安装副刹车结构来使得坐在副驾驶座上的教练员能对车辆进行及时制动,进而防止因驾驶位新驾驶员操作不当而出现危险情况。现有的副刹车结构包括传动杆,传动杆通过固定支架可转动地安装在车架上,传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主刹车和副踏组件固定连接,当出现意外情况时,教练员通过踩踏副踏组件来控制车辆主刹车,进而实现车辆及时制动。这种结构的副刹车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副踏组件通过焊接方式固接在传动杆上,由于副踏组件与传动杆间采用角度不可调的固接结构,当传动杆安装定位后,副踏组件的位置以及行程范围也就确定了,无法根据使用者的习惯进行调整,当教练车在非教学使用时,副踏组件会影响副驾驶座乘员的腿部空间,降低乘坐舒适度,此外,固定支架通过穿孔导套置在传动杆上,两者间接触面积过小,导致传动杆容易因偏离预设中心摆动而出现传动卡死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可拆卸式副踏组件的副刹车结构,将副踏组件和传动件间的连接结构改进为可拆卸结构,使得使用者既可以根据习惯调节副踏组件的位置,还可以在非教学用途时拆卸副踏组件,为乘员提供较大的腿部空间,提升乘坐舒适度。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带可拆卸式副踏组件的副刹车结构,包括与主刹车联动的传动杆以及设于传动杆上的副踏组件,所述传动杆通过固定支架可旋转地安装在预设工位上,所述副踏组件包括带夹口的连接件,所述副踏组件通过夹口可拆卸地套置连接在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部上。副踏组件与传动杆间的连接结构有原先的固接结构改进为可拆卸的分体结构,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装配或拆卸副踏组件,进而便于车辆在设有副刹车的教练状态和不设副刹车的非教练状态间切换,进而防止车辆处于非教练状态时位于副驾驶位上的乘客因误碰而影响车辆行驶控制,确保行驶安全。通过拆卸副踏组件来增加副驾驶座乘客的腿部空间,进而提升乘坐舒适度。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端部侧壁周向开设定位齿轮,所述夹口内侧壁上设有与定位齿轮匹配啮合的卡置齿,所述副踏组件通过夹口可转动调节地套置在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部上。传动杆和副踏组件间由原先的固接结构改进为角度可调的活动结构,副踏组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在位于副驾驶位腿部空间中部的使用工位以及位于副驾驶位腿部空间顶部的隐藏工位间切换,方便教练车在非教学用途时为副驾驶座乘客提供宽敞的腿部空间,提升乘坐体验,还便于使用者根据自身需要来调节副踏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的角度,为使用者提供合适的操作体验,进而确保使用者能及时、准确地通过副刹车结构控制车体制动。作为优选,所述夹口贯通开设在所述连接件的外连端部上,所述外连端部的端面上开设与夹口通连的通槽,所述通槽的两侧部间螺接有紧固螺栓,夹口通过松紧紧固螺栓实现在松弛状态和夹紧状态间切换。传动杆的第一端部贯穿夹口,使得夹口内侧壁与传动杆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继而提高两者传动效率。此外,夹口的张合通过紧固螺栓控制,进而调节夹口内侧壁与传动杆间的抵触关系,方便副踏组件进行角度调节和精确传动。作为优选,所述夹口朝向传动杆第二端部的内端口侧设有与第一端部套置连接的定位卡簧,所述第一端部侧壁上开设供定位卡簧嵌置的环形定位槽,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部端面上螺接有定位螺栓以及与第一端部端面贴合的环形垫片,穿过垫片的定位螺栓螺接在第一端部端面上并与定位卡簧夹持定位所述连接件。定位螺栓拧紧并推挤连接件抵触在定位卡簧上,实现连接件轴向定位,垫片能增加定位螺栓与连接件侧壁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定位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副踏组件包括踏板,所述连接件的内连端部的端面中部开设底部开口的嵌槽,所述踏板的转接端通过转轴可摆动地连接在所述嵌槽内,所述嵌槽底部设有可调节的支撑座,所述副踏组件通过调节支撑座位置来控制踏板摆动幅度。踏板能接收来自使用者的作用力,并通过传动杆传递至主刹车上,由于踏板以转轴为中心进行摆动,当支撑座的位置发生变化时,踏板的可摆动范围也会发生变化,既可以控制踏板在闲置工位和使用工位间切换,还便于使用者根据自身需要来调节副踏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的角度,为使用者提供合适的操作体验,进而确保使用者能及时、准确地通过副刹车结构控制车体制动。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包括一供踏板转接端搭接的支撑平台以及可伸缩地螺接在连接件上的限位螺栓,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贯通螺孔,所述螺孔的上端口开设在素数连接件外表面上,下端口开设在支撑平台上,限位螺栓的螺接端自上而下穿过螺孔并与所述踏板的转接端抵触,副踏组件通过调节限位螺栓外露于支撑平台的长度来控制踏板的摆动幅度。限位螺栓穿过螺孔并外露于支撑平台上,外露的限位螺栓端面形成供踏板转接端搭接的支撑部,通过拧动限位螺栓来调节其外露于支撑平台的长度,进而实现踏板摆动角度控制。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支架包括至少两根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套置在所述传动杆上,另一端开设固接孔,所述传动杆与轴承间夹设有套管,所述轴承与套管间、套管与传动杆间具有通过同轴设置的卡簧轴向定位。通过两根与车脚固接的固定杆实现传动杆以预设中心进行同心旋转,进而确保传动精度。套管能有效增加轴承与传动杆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防止传动杆应偏离预设中心而导致传动效率降低甚至卡死的情况发生,有效消除安全隐患。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杆的第二端部上固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外延端上设有传动轮。连杆用于主刹车和传动杆间传动,由于连杆和主刹车均具有独立的运动路径,传动轮能有效转化并传递作用力,确保主刹车被顺利触发。作为优选,所述定位齿轮包括16个周向等距设置在第一端部侧壁上的齿峰,所述定位齿轮的模数为m,m=1.0。所述定位齿轮包括周向等距设置在第二端部侧壁上的齿峰数为16个,所述定位齿轮的模数为m,m=1.0,或者,所述定位齿轮包括周向等距设置在第二端部侧壁上的齿数为16个,所述定位齿轮的模数为m,m=0.75。传动杆和副踏组件间能进行有级调节,每一级具有22.5°的调节角度,使得副踏组件具有更多级的调节灵活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副踏组件与传动杆间的连接结构有原先的固接结构改进为可拆卸的分体结构,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装配或拆卸副踏组件,进而便于车辆在设有副刹车的教练状态和不设副刹车的非教练状态间切换,进而防止车辆处于非教练状态时位于副驾驶位上的乘客因误碰而影响车辆行驶控制,确保行驶安全。通过拆卸副踏组件来增加副驾驶座乘客的腿部空间,进而提升乘坐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限位螺栓外凸于支撑平台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限位螺栓隐藏在贯通螺孔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传动杆,2、副踏组件,3、夹口,4、连接件,5、定位齿轮,6、卡置齿,7、通槽,8、紧固螺栓,9、定位卡簧,10、定位槽,11、定位螺栓,12、垫片,13、嵌槽,14、支撑平台,15、踏板,16、固定杆,17、套管,18、轴承,19、连杆,20、传动轮,21、转轴,22、限位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可拆卸式副踏组件的副刹车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可拆卸式副踏组件的副刹车结构,包括与主刹车联动的传动杆(1)以及设于传动杆(1)上的副踏组件(2),所述传动杆(1)通过固定支架可旋转地安装在预设工位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踏组件(2)包括带夹口(3)的连接件(4),所述副踏组件(2)通过夹口(3)可拆卸地套置连接在所述传动杆(1)的第一端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可拆卸式副踏组件的副刹车结构,包括与主刹车联动的传动杆(1)以及设于传动杆(1)上的副踏组件(2),所述传动杆(1)通过固定支架可旋转地安装在预设工位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踏组件(2)包括带夹口(3)的连接件(4),所述副踏组件(2)通过夹口(3)可拆卸地套置连接在所述传动杆(1)的第一端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可拆卸式副踏组件的副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侧壁周向开设定位齿轮(5),所述夹口(3)内侧壁上设有与定位齿轮(5)匹配啮合的卡置齿(6),所述副踏组件(2)通过夹口(3)可转动调节地套置在所述传动杆(1)的第一端部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可拆卸式副踏组件的副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口(3)贯通开设在所述连接件(4)的外连端部上,所述外连端部的端面上开设与夹口(3)通连的通槽(7),所述通槽(7)的两侧部间螺接有紧固螺栓(8),夹口(3)通过松紧紧固螺栓(8)实现在松弛状态和夹紧状态间切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可拆卸式副踏组件的副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口(3)朝向传动杆(1)第二端部的内端口侧设有与第一端部套置连接的定位卡簧(9),所述第一端部侧壁上开设供定位卡簧(9)嵌置的环形定位槽(10),所述传动杆(1)的第一端部端面上螺接有定位螺栓(11)以及与第一端部端面贴合的环形垫片(12),穿过垫片(12)的定位螺栓(11)螺接在第一端部端面上并与定位卡簧(9)夹持定位所述连接件(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可拆卸式副踏组件的副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齿轮(5)包括16个周向等距设置在第一端部侧壁上的齿峰,所述定位齿轮(5)的模数为m,m=1.0。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诚国
申请(专利权)人:李诚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