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走行轮对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323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走行轮对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包括:ECU能量控制单元、BMS电池管理系统单元、CMS电容管理系统单元、锂电池组单元、超级电容单元、主电路接口单元、通讯接口单元、机械连接机构单元和行走机构单元;ECU能量控制单元根据外部部件指令控制BMS电池管理系统单元和CMS电容管理系统单元,实现锂电池组单元和超级电容单元的充放电配合,同时将能量包的实时信息反馈到外部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移动能量包通过机械连接机构单元与轨道交通车辆连接使其可被牵引走行,在为轨道交通车辆或其他附属机构供电的同时,避免了轨道交通车辆携带较为笨重的移动电源的负担。

A moving energy package for rail transport with a row wheel pai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oving energy package for a rail transport with a row wheel pair. Includes a control unit, BMS unit,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CMS capacitor unit, lithium battery unit, the main circuit of the super capacitor unit, interface unit,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unit, mechanical connection unit and a walking mechanism of unit ECU energy; ECU energy control unit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to control the external parts of the BMS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CMS management unit capacitor the system unit, charge and discharge of lithium battery and super capacitor unit unit, while the real-time information feedback to the external component of energy package. The utility model will move the energy package so that it can be connected with traction walking through the mechanical connecting unit and rail vehicles, for rail vehicles or other subsidiary power supply at the same time, to avoid the rail transit vehicle carrying mobile power is heavy burd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走行轮对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技术以及储能技术的交叉领域,尤指一种带走行轮对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
技术介绍
现有轨道交通车辆或其他附属机构供电通常采用接触网/第三轨供电方式或车载储能系统供电方式,这两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接触网/第三轨供电方式车辆依赖于接触网/第三轨供电,对接触网/第三轨线路布局及电能质量都有较高要求,且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第三轨建设成本及维护成本高。车载储能系统供电方式占用车辆空间,不仅增加了车辆自重,且充电过程繁琐、维护过程困难。本技术可应用于车辆离网工况下,不占用车辆内部空间,供电过程简单、方便,且可随车辆行走,方便搬运,维护简单。本技术可适应车辆不同工况需求,实现应急牵引、动力供电、辅助供电等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走行轮对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可以实现将移动能量包通过专用连接器与轨道交通车辆连接并被牵引走行,为轨道交通车辆或其他附属机构供电的目的。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走行轮对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包括:ECU能量控制单元1(ECU:EnergyControlU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走行轮对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走行轮对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其特征在于:包括ECU能量控制单元(1)、BMS电池管理系统(2)、CMS电容管理系统(3)、锂电池组单元(4)、超级电容单元(5)、主电路接口单元(6)、通讯接口单元(7)、机械连接机构单元(8)和行走机构单元(9);所述ECU能量控制单元(1)为移动能量包的核心控制单元,与内部的BMS电池管理系统(2)和CMS电容管理系统(3)相连,还与外部的通讯接口单元(7)相连,BMS电池管理系统(2)与锂电池组单元(4)相连,CMS电容管理系统(3)与超级电容单元(5)相连,ECU能量控制单元(1)用于根据外部部件指令控制BMS电池管理系统(2)和CMS电容管理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走行轮对的轨道交通移动能量包,其特征在于:包括ECU能量控制单元(1)、BMS电池管理系统(2)、CMS电容管理系统(3)、锂电池组单元(4)、超级电容单元(5)、主电路接口单元(6)、通讯接口单元(7)、机械连接机构单元(8)和行走机构单元(9);所述ECU能量控制单元(1)为移动能量包的核心控制单元,与内部的BMS电池管理系统(2)和CMS电容管理系统(3)相连,还与外部的通讯接口单元(7)相连,BMS电池管理系统(2)与锂电池组单元(4)相连,CMS电容管理系统(3)与超级电容单元(5)相连,ECU能量控制单元(1)用于根据外部部件指令控制BMS电池管理系统(2)和CMS电容管理系统(3),实现锂电池组单元(4)和超级电容单元(5)的充放电配合,同时将移动能量包的实时信息反馈到外部部件;所述BMS电池管理系统(2)用于接收ECU能量控制单元(1)的控制指令,并监控锂电池组单元(4)的状态;所述CMS电容管理系统(3)用于接收ECU能量控制单元(1)的控制指令,并监控超级电容单元(5)的状态;所述锂电池组单元(4)和超级电容单元(5)与主电路接口单元(6)相连,主电路接口单元(6)与充电机或被充电轨道交通车辆的充电接口相连,所述通讯接口单元(7)与充电机或被充电轨道交通车辆的通讯接口相连;所述机械连接机构单元(8)为机械结构,与被充电轨道交通车辆连接,用于配合行走机构单元(9)使其可随车辆行走;所述行走机构单元(9)用于在轨道上行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走行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宇龙胡荣强曹文礼程荣仓刘艳杰战冰峰王世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交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