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学检验用离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8303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学检验用离心管,包括管盖和管体,管盖由盖顶和盖沿构成,盖沿由盖沿内壁和盖沿外壁构成,盖沿内壁和盖沿外壁之间形成纵截面为V形的结构,管体由管口、管筒和管底构成,管筒为圆柱筒形结构,管底为圆锥底,管口由管口内壁和管口外壁构成,管口内壁和管口外壁之间形成纵截面为V形的空间,V形的空间与V形的结构匹配卡合,盖顶通过软折结构与管口外壁连接,软折结构有两个软折,管口内壁开口处的直径小于管筒的直径,盖沿外壁设置凸起,管口外壁设置凹陷,凸起与凹陷匹配卡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样品及环境易受污染的问题。

A kind of centrifuge tube for medical examin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dical examination by centrifugal tube, which comprises a tube cover and a tube body, the tube cover consists of a top cover and along the edge of the cover, the cover and the cover along the inner wall along the outer edge of the cover, the structure between the inner wall and the outer wall form cover along the longitudinal section is in a V shape, the tube body comprises a pipe and tube tube and pipe bottom tube, cylinder shaped structure, the bottom of the tube to the bottom of the cone nozzle, pipe wall and pipe wall by a longitudinal section formed between the pipe wall and pipe outer wall V of the space, structure space and V type V shape matching card, covered by the soft fold structure connection with the nozzle wall, soft fold structure has two soft fold, pipe wall opening diameter less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tube, the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bulge along the outer wall pipe installed in the outer wall of sag, uplift and depression, clamping.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sample and the environment are easily pollu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学检验用离心管本专利技术为申请号为2016101232433、申请日为2016.3.5、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离心管”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学检验用离心管。
技术介绍
现今,离心管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生命科学中,例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等。在教育教学及科学实验中,离心管被广泛用于样品保存,化学反应,生物提取与分离,菌种保藏,细胞及微生物等培养,遗传物质扩译等。在医院中,生物及化学样品的保存与分析检测,也广泛应用到离心管。现今的离心管样品容易溢出,造成实验数据不准确,也使样品及环境受到污染,外界环境中的物质也容易进入离心管内造成样品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学检验用离心管,通过管盖和管体V形的接触面使卡合更严密,解决了样品及环境易受污染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学检验用离心管,包括管盖和管体,所述管盖由盖顶和盖沿构成,所述盖沿由盖沿内壁和盖沿外壁构成,所述盖沿内壁和所述盖沿外壁之间形成纵截面为V形的结构;所述管体由管口、管筒和管底构成,所述管筒为圆柱筒形结构,所述管底为圆锥底,所述管口由管口内壁和管口外壁构成,所述管口内壁和所述管口外壁之间形成纵截面为V形的空间,所述V形的空间与所述V形的结构匹配卡合;所述盖顶中间设置弹性区域,所述盖顶通过软折结构与所述管口外壁连接,所述软折结构与所述盖顶转动连接,所述软折结构有两个软折,所述管口内壁开口处的直径小于所述管筒的直径,所述盖沿外壁设置凸起,所述管口外壁设置凹陷,所述凸起与所述凹陷匹配卡合,所述盖沿内壁和盖沿外壁之间中空;所述盖顶上设置定位片,所述定位片朝向所述软折结构,所述定位片与所述盖顶的连接处在所述转动连接与所述盖顶中心的连线上;所述盖顶边缘设置突出的扳手,所述扳手向上卷曲并且凸面向下,所述扳手设置在所述软折结构对侧。进一步,所述管口外壁低于所述管口内壁。进一步,所述管体内固定设置棒。进一步,所述棒设置螺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离心管盖合时管盖的盖沿卡合在管口内外壁形成的V形空间中,卡合面积大,使卡合更加紧密,外界细菌或污染物进入管内需要经过管口外壁和盖沿外壁的贴合面,然后经过管口内壁和盖沿内壁的贴合面,这个过程是困难的,因此本专利技术有效防止了管内物质的污染,也有效防止管内物质顺盖沿溢出。2.盖沿内壁和盖沿外壁之间中空,使盖沿内壁和盖沿外壁在盖合时能够产生轻微的形变,形变的力量能够使盖沿和管口内外壁卡合更加紧密,进一步实现防止管内物质的污染,更加有效防止管内物质顺盖沿溢出。3.扳手的设置,便于管盖的开关。4.软折结构将管盖和管体连接在一起,使得管盖开启后也始终与管体连接在一起,管盖不易遗失、混淆。5.目前的离心管都是将盖沿盖入管内,这样存在的问题是在对离心管进行倒置混匀或置于振荡器上混匀时,管内的物质会沿盖沿四周外流,在进行定量检测,特别是测定含量较少的物质时,造成结果的不准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离心管盖沿盖在离心管管体的外部,使管体管口直接抵在管盖上,这样有效的避免了管内液体沿管盖的下沿外流。6.管口内壁开口处的直径小于管筒的直径,使离心管内容物量少时,即使平放也不会接触到管盖;另一方面,离心管内容物为液体时,可以倾斜离心管,使液体集中到管口内壁与管体连接处,实现取液方便,尤其是在离心固液分离后,取上层液体时,不会吸入下层成分。7.管口内壁开口处的直径小于管筒的直径,使管盖和管口的卡合更加方便。因为盖沿下口直径与管筒直径相同,即盖沿下口直径介于管口内壁开口处直径和管口外壁开口处直径之间,所以在盖管盖时不用刻意对准管口就能将盖盖上。8.管口外壁直径大于管筒直径,在离心管放置到离心管架上时管口外壁担在离心管架上,使离心管露出离心管架的部分多,更有利于离心管的取放。9.软折结构有两个软折更有利于管盖的开启和盖合,相对于一个软折来讲,两个软折的结构每个软折的折角小,增长软折结构的使用寿命。两个软折中间段的长度小于等于盖沿的高度,这使得盖上管盖时软折结构产生的形变力量相对小些,使管盖盖合时更严密。10.盖沿外壁设置向外的凸出形成凸起,管口外壁设置向外的凸出使V形的空间内形成凹陷,凸起和凹陷能够匹配卡合,使管盖盖合更加紧密,并且增加管盖开启和盖合时的手感,由此确定管盖盖紧。11.圆锥底的设计有利于少量样品的使用。12.管口外壁低于管口内壁,倾倒液体更加方便,也使得开管盖更加方便。在倾倒液体时即使有倒流现象,倒流的液体也会流到V形空间中,不会出现重量丢失,也不会污染外界环境。13.扳手向上卷曲并且凸面向下,凸面为开管盖时的手指接触面,更加方便了管盖的开启,凸面具有防滑纹,增加摩擦力,有利于管盖的开启。扳手的设置在一次需要开启多个离心管时更能凸显优势,凸面的设置有利于手指的保护。14.盖顶中间设置弹性区域,弹性区域的弹性模量小于其他区域,弹性区域可选用聚氨酯和聚亚安酯等材料,在离心管内外存在气压差时,能够产生形变。如离心管内产生气体,离心管内温度变化,盖合与开启管盖等会造成离心管内外存在气压差,离心管内压力大会造成管盖自行弹开,离心管内压力小会使管盖盖合过于紧密,难以开启。15.在小型离心管(如20ml以下规格)中,弹性区域设置为直径小于2cm的圆形区域,在盖管盖时,拇指可按在弹性区域上,弹性区域产生形变,盖紧管盖时,离心管内形成正压,松开按在弹性区域上的拇指,弹性区域形变正压释放,有效避免离心管内气压过大。16.软折结构与盖顶转动连接,能够有效减小软折的形变角度,软折的形变角度减小,作用在管盖上的力会变小,使管盖不容易被弹开。另一方面,软折的形变角度减小,有利于延长软折的使用寿命。17.定位片用来调节管盖相对于管体的位置和方向,使管盖能够正对管体,方便盖管盖。定位片的设置尤其适用于盖沿高度设置比较大的离心管。18.棒的设置有利于使用离心管震荡混合管体内物质,尤其适用于极性相差较大的不同液体,例如微乳的制备。棒上设置螺纹增强棒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管盖结构示意图。其中,1.管盖,2.管体3.盖顶,4.盖沿,5.扳手,6.管口,7.管筒,8.管底,9.软折结构,11.凸起,12.凹陷,14.弹性区域,15.转动连接,16.定位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医学检验用离心管,包括管盖1和管体2,所述管盖1由盖顶3和盖沿4构成,所述盖沿4由盖沿内壁和盖沿外壁构成,所述盖沿内壁和所述盖沿外壁之间形成纵截面为V形的结构。所述管体2由管口6、管筒7和管底8构成,所述管筒7为圆柱筒形结构,所述管底8为圆锥底,所述管口6由管口内壁和管口外壁构成,所述管口内壁和所述管口外壁之间形成纵截面为V形的空间,所述V形的空间与所述V形的结构匹配卡合。所述盖顶3中间设置弹性区域14,所述盖顶3通过软折结构9与所述管口外壁连接,所述软折结构9与所述盖顶3以转动连接15的方式连接,所述软折结构9有两个软折,所述管口内壁开口处的直径小于所述管筒7的直径,所述盖沿外壁设置凸起11,所述管口外壁设置凹陷12,所述凸起11与所述凹陷12匹配卡合,所述盖沿内壁和盖沿外壁之间中空;所述盖顶3上设置定位片16,所述定位片16朝向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医学检验用离心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学检验用离心管,包括管盖(1)和管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1)由盖顶(3)和盖沿(4)构成,所述盖沿(4)由盖沿内壁和盖沿外壁构成,所述盖沿内壁和所述盖沿外壁之间形成纵截面为V形的结构;所述管体(2)由管口(6)、管筒(7)和管底(8)构成,所述管筒(7)为圆柱筒形结构,所述管底(8)为圆锥底,所述管口(6)由管口内壁和管口外壁构成,所述管口内壁和所述管口外壁之间形成纵截面为V形的空间,所述V形的空间与所述V形的结构匹配卡合;所述盖顶(3)中间设置弹性区域(14),所述盖顶(3)通过软折结构(9)与所述管口外壁连接,所述软折结构(9)与所述盖顶(3)以转动连接(15)的方式连接,所述软折结构(9)有两个软折,所述管口内壁开口处的直径小于所述管筒(7)的直径,所述盖沿外壁设置凸起(11),所述管口外壁设置凹陷(12),所述凸起(11)与所述凹陷(12)匹配卡合,所述盖沿内壁和盖沿外壁之间中空;所述盖顶(3)上设置定位片(16),所述定位片(16)朝向所述软折结构(9),所述定位片(16)与所述盖顶(3)的连接处在所述转动连接(15)与所述盖顶(3)中心的连线上;所述盖顶(3)边缘设置突出的扳手(5),所述扳手(5)向上卷曲并且凸面向下,所述扳手(5)设置在所述软折结构(9)对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学检验用离心管,包括管盖(1)和管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1)由盖顶(3)和盖沿(4)构成,所述盖沿(4)由盖沿内壁和盖沿外壁构成,所述盖沿内壁和所述盖沿外壁之间形成纵截面为V形的结构;所述管体(2)由管口(6)、管筒(7)和管底(8)构成,所述管筒(7)为圆柱筒形结构,所述管底(8)为圆锥底,所述管口(6)由管口内壁和管口外壁构成,所述管口内壁和所述管口外壁之间形成纵截面为V形的空间,所述V形的空间与所述V形的结构匹配卡合;所述盖顶(3)中间设置弹性区域(14),所述盖顶(3)通过软折结构(9)与所述管口外壁连接,所述软折结构(9)与所述盖顶(3)以转动连接(15)的方式连接,所述软折结构(9)有两个软折,所述管口内壁开口处的直径小于所述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劳伦迪勒昆山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