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瑞麟专利>正文

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764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1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主要于座椅主体上设有座垫单元,并且座垫单元的前端与座椅主体相枢接,于座垫单元下方设有第一伸缩动力源,且该第一伸缩动力源的一端与该座椅主体相枢接,而第一伸缩动力源的另一端则与该座垫单元相枢接,借此,当使用者欲由乘坐状态起身时,可由控制单元操作第一伸缩动力源将座垫单元后侧推升,以使座垫单元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据此,利用前倾的座垫单元辅助,即可将使用者臀部及大腿撑起,以达到协助使用者轻松省力起身站立效果。

Auxiliary sea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at structure auxiliary up, mainly to the sea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eat cushion unit, and the front seat body and the seat cushion unit is pivoted with the first expansion in the seat cushion, and the unit below the end of the first telescopic power source with the seat body is pivote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expansion the power source and the cushion unit is pivoted, thereby, when the user wants to take up by the state, by operating the control unit first telescopic power source will push up the rear cushion unit, so that the cushion unit showed low to high before the tilt state, therefore, the use of auxiliary cushion unit can be forward, buttocks and the thigh propped up, in order to help users easily stand up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尤指一种可单独将座垫单元推升呈前倾状,以协助使用者起身站立的座椅结构。
技术介绍
老年人或行动不便者,因生理机能退化或受伤等因素,导致腿部萎缩、膝关节退化等,造成腿部及膝关节肌力难以支撑起身体重量,而无法顺利从椅子起身站立等情况。于是,有业者研发可协助老年人或行动不便者从椅子起身站立的座椅,请参阅图10所示,为现有的辅助起身座椅7,主要设有一承载底座71,并于该承载底座71上组接有多个连杆组72及一动力源73,该多个连杆组72及动力源73与一座椅74相组装设置,借此,当乘坐于座椅74的使用者欲起身时,驱使动力源73配合多个连杆组72连动,以推升整个座椅74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依此,以辅助使用者由坐姿起身站立。然而,该现有辅助起身座椅于使用上使整个座椅呈倾斜状态,于此,对乘坐于该座椅上的使用者而言,其身体重心会产生大幅变化,不仅会让使用者感到不安全,甚至还会发生重心不稳摔倒等危险,并且,该现有辅助起身座椅主要是通过一动力源带动整个座椅呈倾斜状态,故须采用大动力规格的动力源,而随着动力规格越高,其制造成本越为昂贵,另外,现有辅助起身座椅采用多个连杆组带动座椅倾斜,而该多个连杆组的设置除了造成组装工时增加,且于多个连杆接设处发生松脱损坏的机率也相对提高,导致使用时维修成本增加。于是,本设计人有鉴于现有协助老年人或行动不便者起身的座椅于实施上仍有上述诸多缺失,凭借其多年于相关领域的制造及设计经验和知识辅佐,并经多方巧思,研创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单独将座垫单元推升呈前倾状,以协助使用者起身站立的座椅结构。为了达到上述实施目的,本设计人研拟如下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其中,该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包含有一座椅主体,并且该座椅主体上设有一座垫单元,且该座垫单元的前端与该座椅主体的前侧处相枢接,该座椅主体上还设有一靠背单元,并且该靠背单元位于该座垫单元的后方,且该靠背单元与该座椅主体相组装设置,该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还设有一第一伸缩动力源,该第一伸缩动力源设置于该座垫单元的下方,并且该第一伸缩动力源位于该座垫单元及座椅主体之间,该第一伸缩动力源的一端与该座椅主体相枢接,且该第一伸缩动力源的另一端与该座垫单元相枢接。如上所述的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其中,该座垫单元包含有一旋动架、一座垫架及一连杆,该旋动架的前端与该座椅主体的前侧处相枢接,该座垫架设置于该旋动架的上方,并且该座垫架与该旋动架相枢接,该座垫架的后侧底部处连设一凸片,且该连杆的一端与该座垫架的凸片相枢接,并且该连杆的另一端与该座椅主体的前侧处相枢接。如上所述的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其中,该座垫单元的座垫架的后侧底部处连接一转轴,并且该转轴与该旋动架相枢接,该凸片连接于该转轴,且该凸片延伸至该旋动架的下方,并且该凸片与该连杆的一端相枢接。如上所述的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其中,该靠背单元的底端与该座椅主体的后侧枢接组设,该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还设有一第二伸缩动力源,该第二伸缩动力源位于该靠背单元及座椅主体间,该第二伸缩动力源的一端与该座椅主体相枢接,并且该第二伸缩动力源的另一端与该靠背单元相枢接。如上所述的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其中,该靠背单元包含有一转动架及一靠背架,该转动架的底端与该座椅主体的后侧相枢接,该转动架的上端组接有该靠背架。如上所述的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其中,该转动架的上端成型有两套杆部,该靠背架的底端形成有两套管部,该靠背架的两套管部与该转动架的两套杆部对应套接,该转动架的套杆部与该靠背架的套管部之间还设有一快拆件,该快拆件固定结合该套杆部及该套管部。如上所述的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其中,该第一伸缩动力源为电动缸,该第二伸缩动力源为电动缸或气压缸。如上所述的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其中,该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包含有一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与该第一伸缩动力源之间以及该控制单元与第二伸缩动力源之间为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并且该控制单元上设有能控制该座垫单元前倾的第一按钮、能控制该座垫单元复位的第二按钮、能控制该靠背单元后倾的第三按钮以及能控制该靠背单元复位的第四按钮。如上所述的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其中,该第一伸缩动力源为电动缸。如上所述的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其中,该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包含有一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与该第一伸缩动力源之间为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并且该控制单元上设有能控制该座垫单元前倾的第一按钮以及能控制该座垫单元复位的第二按钮。借此,当使用者欲由乘坐状态起身时,可由控制单元操作第一伸缩动力源将座垫单元后侧推升,以使座垫单元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利用该前倾的座垫单元辅助,即可将使用者臀部及大腿撑起,达到协助使用者轻松省力起身站立效果。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控制单元正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座垫单元前倾状态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的座垫单元前倾状态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靠背单元后倾状态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图10是现有技术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1座椅主体11椅脚12扶手13支撑杆14组立件15座垫区16背靠区2座垫单元21旋动架22座垫架221凸片222转轴23连杆3靠背单元31转动架311套杆部32靠背架321套管部4第一伸缩动力源41驱动部42传动部5第二伸缩动力源51驱动部52传动部6控制单元61第一按钮62第二按钮63第三按钮64第四按钮现有技术:7辅助起身座椅71承载底座72连杆组73动力源74座椅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及其所能达成的效果,能够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现详细说明如下,请一并参阅揭露附图及图号:首先,请参阅图1~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主要包含:一座椅主体1,该座椅主体1于其左、右两侧的前、后方处各成型有一椅脚11,并于该座椅主体1其两侧椅脚11上方处各连设有一扶手12,该座椅主体1于前侧两椅脚11间固接有一支撑杆13,且该座椅主体1于后侧两椅脚11处各固设有一组立件14,另外,该座椅主体1于两扶手12及椅脚11间界定出一座垫区15,并且该座椅主体1上位于该座垫区15后方预设一背靠区16;一座垫单元2,该座垫单元2设置于该座椅主体1的座垫区15,该座垫单元2包含有一旋动架21、一座垫架22及一连杆23,该旋动架21的前端与该座椅主体1的支撑杆13相枢接,该座垫架22叠设于该旋动架21上方,并且该座垫架22与该旋动架21相枢接,另外该座垫架22于其后侧底部处连设一凸片221,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是于该座垫架22后侧底部处连接一转轴222,并且该转轴222的两端与旋动架21的左、右两侧相枢接,该凸片221连接于该转轴222,且该凸片221延伸至该旋动架21的下方,该连杆23的一端枢接于该座垫架22的凸片221,并且该连杆23的另一端与该座椅主体1的支撑杆13相枢接;一靠背单元3,该靠背单元3设置于该座椅主体1的背靠区16,该靠背单元3包含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包含有一座椅主体,并且所述座椅主体上设有一座垫单元,且所述座垫单元的前端与所述座椅主体的前侧处相枢接,所述座椅主体上还设有一靠背单元,并且所述靠背单元位于所述座垫单元的后方,且所述靠背单元与所述座椅主体相组装设置,所述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还设有一第一伸缩动力源,所述第一伸缩动力源设置于所述座垫单元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一伸缩动力源位于所述座垫单元及所述座椅主体之间,所述第一伸缩动力源的一端与所述座椅主体相枢接,且所述第一伸缩动力源的另一端与所述座垫单元相枢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包含有一座椅主体,并且所述座椅主体上设有一座垫单元,且所述座垫单元的前端与所述座椅主体的前侧处相枢接,所述座椅主体上还设有一靠背单元,并且所述靠背单元位于所述座垫单元的后方,且所述靠背单元与所述座椅主体相组装设置,所述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还设有一第一伸缩动力源,所述第一伸缩动力源设置于所述座垫单元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一伸缩动力源位于所述座垫单元及所述座椅主体之间,所述第一伸缩动力源的一端与所述座椅主体相枢接,且所述第一伸缩动力源的另一端与所述座垫单元相枢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单元包含有一旋动架、一座垫架及一连杆,所述旋动架的前端与所述座椅主体的前侧处相枢接,所述座垫架设置于所述旋动架的上方,并且所述座垫架与所述旋动架相枢接,所述座垫架的后侧底部处连设一凸片,且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座垫架的所述凸片相枢接,并且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主体的前侧处相枢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单元的所述座垫架的后侧底部处连接一转轴,并且所述转轴与所述旋动架相枢接,所述凸片连接于所述转轴,且所述凸片延伸至所述旋动架的下方,并且所述凸片与所述连杆的一端相枢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其中,所述靠背单元的底端与所述座椅主体的后侧枢接组设,所述辅助起身的座椅结构还设有一第二伸缩动力源,所述第二伸缩动力源位于所述靠背单元及所述座椅主体之间,所述第二伸缩动力源的一端与所述座椅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麟
申请(专利权)人:陈瑞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