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瑞麟专利>正文

翘脚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7232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3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翘脚椅,于椅具本体的座垫管件后方枢设结合有背靠管件,且利用第一动力源控制背靠管件于座垫管件后方调整使用角度,而于该座垫管件底端利用连结座结合设有翘脚部,该翘脚部利用第二动力源控制向前展开或向下收折;借此,能让使用者利用第一动力源,使背靠管件于座垫管件后方便于调整使用角度,同时搭配第二动力源将翘脚部向外展开,供使用者双脚舒适靠置于翘脚部上,以让使用者乘坐在该椅具本体上能更具舒适性,即使是身高较高的使用者,也能具有较深的使用深度,可获得更佳的使用舒适感,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

Leg ch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翘脚椅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翘脚椅,尤其是指一种让使用者乘坐时能更具舒适性,即使是身高较高的使用者,也能具有较深的使用深度,可获得更佳的使用舒适感,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的翘脚椅。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生活富足、消费能力提高,使得民众均会开始追求生活上更为舒适便利的各项用具;其中,就各式各样的椅具而言,于早期该类椅具均仅为单纯供人们乘坐之用,不过也因为人们越发着重于物质生活条件上的改善,加上工业技术的演进,使得椅具逐渐有各式各样的变化,不仅具有各种不同的外观设计,且依照不同的使用需求具有不同的形式设计,以让该椅具能更符合人体工学、让使用者能获得更佳的舒适感。然而,综观市面上的各式椅具,其虽可达到让使用者乘坐获得更佳舒适性的预期功效,但也在其实际操作施行使用上发现,该类椅具一般均仅能单纯供调整椅背的倾仰角度,其并无法供使用者脚部平放、完全舒适的躺卧在该椅具上,造成其在使用上的舒适性极为有限,致使其在整体结构设计上仍存在有改进的空间。于是,设计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现有的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翘脚椅,以期达到具有更佳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翘脚椅,能让使用者利用第一动力源,使背靠管件于座垫管件后方便于调整使用角度,同时搭配第二动力源将翘脚部向外展开,供使用者双脚舒适靠置于翘脚部上,以让使用者乘坐在该椅具本体上能更具舒适性,即使是身高较高的使用者,也能具有较深的使用深度,可获得更佳的使用舒适感,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本技术翘脚椅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翘脚椅,其中,该翘脚椅包括有椅具本体、连结座及翘脚部;其中:该椅具本体设有座垫管件,于该座垫管件的底部后端设有相对应的组接部,且于该座垫管件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分别形成有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并于该座垫管件的底部前端设有相对应的组设部,对应该座垫管件的后方设有背靠管件,该背靠管件的底端中间位置对应该第一结合部形成有组接槽;该连结座设置于该椅具本体的该座垫管件的下方,该连结座的后端通过连结片与该椅具本体的该座垫管件的底部后端的该组接部枢接连结,该连结座的前端通过连杆与该座垫管件的底部前端的该组设部枢设连结,该连结座能于该座垫管件的下方相对该座垫管件移动;该动力源组,于该椅具本体的该座垫管件的该第一结合部与该背靠管件的该组接槽之间设有第一动力源,且于该座垫管件的该第二结合部与该连结座的后端之间设有第二动力源,该第一动力源与该第二动力源均与一控制面板连接,该控制面板能分别控制该第一动力源与该第二动力源运行;该翘脚部能收折于该连结座下方,于该翘脚部设有组接架,于该组接架的后端形成有连接部,于该连接部通过连接片与该椅具本体的该座垫管件的底部前端的该组设部枢设连结,该连接部与该连结座的前端枢设连结。本技术翘脚椅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座垫管件的后端两侧设有相对应的插掣座,于该插掣座结合设有弹性扣片,该背靠管件的底端两侧对应该座垫管件的两侧的该插掣座枢设有背插片,该背插片插掣结合于该插掣座内,并通过该弹性扣片扣设固定该背插片。本技术翘脚椅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背靠管件由下管件与上管件通过枢接部相枢设结合组成,于该下管件的底端两侧枢设有该背插片,该背插片与一连结杆的第一端枢设结合,该连结杆的第二端与该上管件枢设结合,于该下管件的底端中间位置形成有该组接槽。本技术翘脚椅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背靠管件的上端对应连结设有头靠管件,该背靠管件与该头靠管件间通过连结件相连结结合,并于该连结件中间位置形成有转动部,该头靠管件能通过该转动部于该背靠管件上进行弯折调整。本技术翘脚椅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连结座对应该连结片设有限位销,该限位销能限制该连结片的移动角度。本技术翘脚椅的较佳实施例,其中,该翘脚部于该组接架中间设有横杆,于该组接架外活动套设有翘脚板,该组接架的该横杆的一侧与一第一连动杆的第一端枢设结合,该第一连动杆的第二端设有第一长槽孔,且该第一连动杆的第二端与该翘脚板活动枢设结合,对应该第一连动杆设有第二连动杆,该第二连动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二长槽孔,且该第二连动杆的第一端与该第一连动杆的中间位置活动枢设结合,该第二连动杆的中间位置与该横杆的中间位置相枢设连结,该第二连动杆的第二端连结一万向接杆的第一端,该万向接杆的第二端连结组设于该连结座的前端中间位置。本技术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技术能让使用者利用第一动力源,使背靠管件于座垫管件后方便于调整使用角度,同时搭配第二动力源将翘脚部向外展开,供使用者双脚舒适靠置于翘脚部上,以让使用者乘坐在该椅具本体上时能更具舒适性,即使是身高较高的使用者,也能具有较深的使用深度,可获得更佳的使用舒适感,而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翘脚部收缩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翘脚部伸出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动力源收缩调整动作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一动力源伸出调整动作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椅具本体11座垫管件111组接部112第一结合部113第二结合部114组设部115插掣座116弹性扣片12背靠管件121下管件122上管件123枢接部124背插片125连结杆126组接槽13头靠管件14连结件141转动部2连结座21连结片22连杆23限位销3动力源组31第一动力源32第二动力源33控制面板4翘脚部41组接架411连接部412横杆42连接片43翘脚板44第一连动杆441第一长槽孔45第二连动杆451第二长槽孔46万向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所运用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现于下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所揭的附图及图号:首先,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图2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有椅具本体1、连结座2、动力源组3及翘脚部4;其中:该椅具本体1,其设有座垫管件11,于该座垫管件11底部后端设有相对应的组接部111,且于该座垫管件11底部中间位置处分别形成有第一结合部112及第二结合部113,并于该座垫管件11底部前端设有相对应的组设部114,另于该座垫管件11后端两侧设有相对应的插掣座115,于该插掣座115结合设有弹性扣片116,对应该座垫管件11后方设有背靠管件12;该背靠管件12由下管件121与上管件122以枢接部123相枢设结合组成,于该下管件121底端两侧对应该座垫管件11两侧的该插掣座115枢设有背插片124,该背插片124插掣结合于该插掣座115内,同时以该弹性扣片116将该背插片124扣设固定,而于该背插片124与一连结杆125的第一端枢设结合,该连结杆125的第二端则与该上管件122枢设结合,于该下管件121底端中间位置则对应该第一结合部112形成有组接槽126;另于该背靠管件12上端对应连结设有头靠管件13,该背靠管件12与该头靠管件13间以连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翘脚椅包括有椅具本体、连结座、动力源组及翘脚部;其中:所述椅具本体设有座垫管件,于所述座垫管件的底部后端设有相对应的组接部,且于所述座垫管件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分别形成有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并于所述座垫管件的底部前端设有相对应的组设部,对应所述座垫管件的后方设有背靠管件,所述背靠管件的底端中间位置对应所述第一结合部形成有组接槽;所述连结座设置于所述椅具本体的所述座垫管件的下方,所述连结座的后端通过连结片与所述椅具本体的所述座垫管件的底部后端的所述组接部枢接连结,所述连结座的前端通过连杆与所述座垫管件的底部前端的所述组设部枢设连结,所述连结座能于所述座垫管件的下方相对所述座垫管件移动;所述动力源组,于所述椅具本体的所述座垫管件的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背靠管件的所述组接槽之间设有第一动力源,且于所述座垫管件的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连结座的后端之间设有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与所述第二动力源均与一控制面板连接,所述控制面板能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动力源与所述第二动力源运行;所述翘脚部能收折于所述连结座的下方,于所述翘脚部设有组接架,于所述组接架的后端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连接片与所述椅具本体的所述座垫管件的底部前端的所述组设部枢设连结,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结座的前端枢设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翘脚椅包括有椅具本体、连结座、动力源组及翘脚部;其中:所述椅具本体设有座垫管件,于所述座垫管件的底部后端设有相对应的组接部,且于所述座垫管件的底部中间位置处分别形成有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并于所述座垫管件的底部前端设有相对应的组设部,对应所述座垫管件的后方设有背靠管件,所述背靠管件的底端中间位置对应所述第一结合部形成有组接槽;所述连结座设置于所述椅具本体的所述座垫管件的下方,所述连结座的后端通过连结片与所述椅具本体的所述座垫管件的底部后端的所述组接部枢接连结,所述连结座的前端通过连杆与所述座垫管件的底部前端的所述组设部枢设连结,所述连结座能于所述座垫管件的下方相对所述座垫管件移动;所述动力源组,于所述椅具本体的所述座垫管件的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背靠管件的所述组接槽之间设有第一动力源,且于所述座垫管件的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连结座的后端之间设有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与所述第二动力源均与一控制面板连接,所述控制面板能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动力源与所述第二动力源运行;所述翘脚部能收折于所述连结座的下方,于所述翘脚部设有组接架,于所述组接架的后端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连接片与所述椅具本体的所述座垫管件的底部前端的所述组设部枢设连结,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结座的前端枢设连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翘脚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管件的后端两侧设有相对应的插掣座,于所述插掣座结合设有弹性扣片,所述背靠管件的底端两侧对应所述座垫管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麟
申请(专利权)人:陈瑞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