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永年专利>正文

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67382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主要包括:容器、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量子高频电磁线圈、集成模块和云控模块,所述容器外壁缠绕所述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所述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外层设置量子高频电磁线圈,所述量子高频电磁线圈两端连接所述集成模块,所述集成模块与所述云控模块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热损失小、使用寿命长和维修率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
本技术涉及节能系统,具体地,涉及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加热技术不是很成熟,具备以下缺点:热损失大,传统的电加热行业,普遍采用是的电阻丝热传导加热方式,而这种传统的加热方式,其热效率比较底,通电后,自身发热然后在把热量传递到料筒上或容器里,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这种加热效果的热量利用率最高只有50%-80%左右,热损失高达20%-50%以上;使用寿命短:维修量大。电热管由于采用电阻丝,其加热温度高达200度左右,热滞后较大,不易精确控温,电阻丝容易因高温老化而烧断。从而引发火灾或触电事故,使用寿命一般在5-10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量子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以实现热损失小、使用寿命长和维修率小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容器、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量子高频电磁线圈、集成模块和云控模块,所述容器外壁缠绕所述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所述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外层设置量子高频电磁线圈,所述量子高频电磁线圈两端连接所述集成模块,所述集成模块与所述云控模块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口为开口或者封闭,所述容器的截面为圆形或者任意多面体。进一步地,所述容器为金属材料合成,容器最里层由特种金属材料合成。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内设有物体,主要包括固体和液体。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运行时容器内最高温度为960度,所述系统运行时对容器内的物体的分子具有分解磁化功能,所述分子的振动波发生改变,导致物体的物理特征发生改变,以实现物体的加热与溶解。进一步地,所述云控模块对所述系统进行远程无线控制,实时控制、调节加热温度,实现无人值守。进一步地,所述集成模块将量子能转化为电磁能,来加热所述量子高频电磁线圈。进一步地,所述量子高频电磁线圈为耐高温线圈,线圈以电磁波的形式散发红外线辐射,使容器自身和容器里面的物体同时获得热量。进一步地,所述系统对所述液体加热时:所述液体与电分离,实现安全带电实时加热;所述系统表面没有余热,可以对加热的所述液体温度进行非常精确地控制;所述系统表面没有明火产生,所述量子高频电磁线圈温度不超过80°C,可安全地对易燃易爆液体进行加热;所述系统的加热输出功率可以自动调整,对加热所述液体的升温过程进行控制,热转化率特别高,热效率最高可达99.9%;所述容器可以在亚原子级能够稳定、持续、恒量的释放超精微振动波,并透过容器壁传入液体;所述液体接纳所述超精微振动波并将其按所述液体流向传播开去,其速度远远高于水本身的流速,就连所述容器中很少流动的死角也被载上所述超精微振动波,在所述超精微振动波的作用下,所述液体的活性得到极大加强,大的分子团变成小的分子团甚至单个的分子,溶解和包含除垢的能力增强,对已形成的锈或垢进行分化瓦解。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具备以下优势:(1)高效节能:量子能高频电磁感应加热,是通过量子能转换成磁能,使得金属容器自身和里面物体同时发热,再加上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防止容器热量的散发,加热速度快,热利用率高达99%以上,理论上节能效果可达到30%-50%以上;(2)寿命长: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因量子高频电磁线圈本身不会产生热量,寿命长,无需检修,无维护更换成本;加热部分采用环形电线结构,电线本身不会产生热量,并可承受200℃以上高温,使用寿命高达40年,不需维护,后期基本无维护费用;(3)安全可靠:容器内经量子能高频电磁作用发热,热量利用充分,基本无散失,热量聚集于加热体内部,量子高频电磁线圈表面温度略高于室温,可以安全触摸,无需高温防护,安全可靠,所产生的量子磁场红外线对人体不但不会产生危害,同时还可以起到保健作用;(4)准确控温:量子高频电磁线圈本身不发热,热阻滞小、热惯性低,微电脑实时监测,温度控制实时准确,还可实现远程操控,效率更高;(5)绝缘性好:量子能高频电磁线圈为定制专用耐高温高压特种电线绕制,绝缘性能好,无需与罐体外壁直接接触,绝无漏电,短路故障,安全无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电气结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一种实施例的机械结构截面示意图;结合附图,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1-容器;2-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3-量子高频电磁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由图1所示,图1公开了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的电气结构原理图,其中量子高频线圈两端连接集成模块,集成模块与云控模块相连接。该系统利用云控模块实现远程控制,利用集成模块实现量子能的转换,然后通过加热量子高频电磁线圈来实现加热。云控模块对系统进行远程无线控制,实时控制、调节加热温度,实现无人值守;集成模块将量子能转化为电磁能,来加热量子高频电磁线圈;量子高频电磁线圈为耐高温线圈,线圈以电磁波的形式散发红外线辐射,使容器自身和容器里面的物体同时获得热量。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的机械截面结构图的一个实施例,容器1最里层由特种金属材料合成,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为中间层,容器1外壁缠绕所述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2,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2的外面设置有耐高温量子高频加热线圈3,容器1内设置有物体,所述容器1为金属容器,所述系统运行时管道内有物质,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等基本粒子构成。分子、原子等都不是静止不变的,是运动的。原子核外的电子都处于某一能量状态(能级),围绕原子核运转。结果分子振动特征可用波形加以描述。分子的振动波发生了改变,导致物质的物理特征发生改变。来实现液体的加热,物体的溶解。由图1与图2结合,可获得本专利技术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系统包括容器1、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2、量子高频电磁线圈3、集成模块和云控模块,容器1外壁缠绕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2,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2外层设置量子高频电磁线圈3,量子高频电磁线圈3两端连接集成模块,集成模块与云控模块相连接。量子高频电磁线圈3内外辐射,效率更高,避免浪费。该系统其对液体加热具有以下技术特性:量子高频电磁加热器液体与电分离;安全毋庸置疑,此技术用于对所有的液体加热,可实现安全带电实时加热;量子高频电磁加热器没有余热,这一特点意味着可以对加热的液体温度进行非常精确地控制;高频电磁加热器没有明火产生,其线圈温度不超过80°C,这一特点意味着可安全地对易燃易爆液体进行加热;量子高频电磁加热器的加热输出功率是可以自动调整的,这一技术特点是该种加热技术方法所独有的,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对所加热液体的升温过程进行控制,热转化率特别高,热效率最高可达99.9%;量子高频电磁加热器的制热原理,容器由特种金属材料合成,是一种在亚原子级能够稳定释放量子信息(超精微振动波的高科技产品)。超精微振动波即被持续恒量地释放出来,透过容器壁传入液体中。液体接纳这种振动波并将其按液体流向传播开去,其速度远远高于水本身的流速,就连管路中很少流动的死角也被载上这种振动波,在振动波的作用下,液体的活性得到极大加强,大的分子团变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

【技术保护点】
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容器、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量子高频电磁线圈、集成模块和云控模块,所述容器外壁缠绕所述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所述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外层设置量子高频电磁线圈,所述量子高频电磁线圈两端连接所述集成模块,所述集成模块与所述云控模块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容器、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量子高频电磁线圈、集成模块和云控模块,所述容器外壁缠绕所述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所述生物绝缘隔热介质层外层设置量子高频电磁线圈,所述量子高频电磁线圈两端连接所述集成模块,所述集成模块与所述云控模块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口为开口或者封闭,所述容器的截面为圆形或者任意多面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为金属材料合成,容器最里层由特种金属材料合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内设有物体,主要包括固体和液体。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运行时容器内最高温度为960度,所述系统运行时对容器内的物体的分子具有分解磁化功能,所述分子的振动波发生改变,导致物体的物理特征发生改变,以实现物体的加热与溶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控模块对所述系统进行远程无线控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能高频电磁加热节能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永年
申请(专利权)人:于永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