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983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于导光板入光侧的背光源,设于导光板底侧的反射片,及设于导光板顶侧的第一量子膜;所述导光板的相邻及相异于所述入光侧的侧边上设有消光片,所述消光片包括能够将所述背光源发出的源光合成白光的消光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量子点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解决了现有的量子点背光模组的四边出现漏出对身体有害的蓝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本技术属于显示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显示领域的发展愈演愈烈,消费者对显示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色彩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因此显示颜色艳丽的100%色域量子点技术应运而生。目前量子点技术有两种:1、量子管侧入式,其是通过将含有大量镉的量子点灌入比较脆弱的管子中形成,一旦破碎会就对身体造成的较大的伤害;2、量子膜技术,其通过将所有量子技术集成在一张膜片上面,从而大大降低了镉伤害。因此,量子膜技术是目前显示领域的首选。量子点背光模组是通过将量子点在蓝光的激发下发出红光和绿光,然后蓝光再与红光及绿光结合形成高色域白光。一般量子点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于导光板一侧的蓝光LED,设于导光板一面的反射片,设于导光板另一面的量子膜,及设于导光板的其他三侧的反射片,蓝光LED发出的蓝光通过导光板折射在量子膜上面。此类量子点背光模组存在如下问题:蓝光LED发出的蓝光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全部折射到量子膜上面,导致量子点背光模组的四边出现漏蓝光的现象,使得宏观非常不协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量子点背光模组的四边出现漏蓝光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量子点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的背光源,设于所述导光板底侧的反射片,及设于所述导光板顶侧的第一量子膜;所述导光板的相邻及相异于所述入光侧的侧边上设有消光片,所述消光片包括能够将所述背光源发出的源光合成白光的消光膜。优选地,所述背光源为蓝光LED,所述第一量子膜在蓝光的激发下发出红光和绿光。优选地,所述消光膜为能够发出黄光的黄色油墨膜。优选地,所述消光膜为受激发能够发出黄光的黄色荧光粉膜。优选地,所述消光膜为受激发能够发出红光和绿光的第二量子膜。进一步地,所述消光片还包括设于所述消光膜内侧的用于粘贴所述导光板的粘贴层。优选地,所述粘贴层为3M双面透明胶。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背光模组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及所述背光源的背板。进一步地,所述量子点背光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背板与所述反射片之间的散热结构。本技术提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量子点背光模组通过在导光板的相邻及相异于入光侧的侧边上设置有消光片,从而将从导光板侧边跑出去的源光合成对人体无害的白光。从而使得就算有源光从导光板侧边漏出,其最终还是以白光的形式从量子点背光模组中发射出去,且白光对人体无害,从而解决了量子点背光模组的四边漏光的问题,也即是解决了量子点背光模组的四个侧边漏蓝光的问题,进而解决了量子点背光模组宏观不协调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显示设备,包括中框,安装于所述中框之上的前框,及设于所述中框及所述前框之间的液晶玻璃;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上述量子点背光模组,所述量子点背光模组安装于所述中框的与所述液晶玻璃相对的一侧。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显示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量子点背光模组的设计,从而解决了该显示设备四边漏出对身体有害的蓝光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显示设备的使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局部细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的局部细节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背板、反射片、背光源及导光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光片在导光板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消光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的中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量子点背光模组;1-导光板;11-入光侧;12-第二侧;13-第三侧;14-第四侧;15-底侧;16-顶侧;2-背光源;21-铝基板;3-反射片;4-第一量子膜;41-光学镀层;5-消光片;51-消光膜;52-PET板;53-粘贴层;6-背板;60-安装腔;61-底板;62-侧板;7-散热结构;20-中框;30-前框;40-液晶玻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2-图6,现对本技术提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10进行说明。该量子点背光模组10包括导光板1、背光源2、反射片3及第一量子膜4,背光源2设于导光板1的入光侧11,反射片3设于导光板1的底侧15,第一量子膜4设于导光板1的顶侧16。量子点背光模组10还包括消光片5,消光片5设于导光板1的相邻及相异于入光侧11的侧边上,消光片5包括能够将背光源2发出的源光合成白光的消光膜51;其中,消光膜51为本身就能发光的膜或者受源光激发能够发光的膜。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光板1呈长方体形,导光板1包括相对设置的底侧15和顶侧16,导光板1还包括设置于底侧15及顶侧16之间的入光侧11、第二侧12、第三侧13及第四侧14,其中第二侧12、第三侧13及第四侧14即为上述的导光板1的相邻及相异于入光侧11的侧边,也即是导光板1的第二侧12、第三侧13及第四侧14均设有用于消除蓝光的消光片5。本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源2产生的源光部分会从导光板1的侧边跑出去,而消光膜51能够将源光合成白光。本技术提供的量子点背光模组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量子点背光模组10通过在导光板1的第二侧12、第三侧13及第四侧14均设置有消光片5,从而将从导光板1侧边跑出去的源光合成对人体无害的白光。从而使得就算有源光从导光板1侧边漏出,其最终还是以白光的形式从量子点背光模组10中发射出去,且白光对人体无害,从而解决了量子点背光模组10的四边漏光的问题,也即是解决了量子点背光模组10的四个侧边漏蓝光的问题,进而解决了量子点背光模组10宏观不协调的问题。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量子点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技术保护点】
量子点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的背光源,设于所述导光板底侧的反射片,及设于所述导光板顶侧的第一量子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相邻及相异于所述入光侧的侧边上设有消光片,所述消光片包括能够将所述背光源发出的源光合成白光的消光膜。

【技术特征摘要】
1.量子点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设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的背光源,设于所述导光板底侧的反射片,及设于所述导光板顶侧的第一量子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相邻及相异于所述入光侧的侧边上设有消光片,所述消光片包括能够将所述背光源发出的源光合成白光的消光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为蓝光LED,所述第一量子膜在蓝光的激发下发出红光和绿光。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膜为能够发出黄光的黄色油墨膜。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膜为受激发能够发出黄光的黄色荧光粉膜。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量子点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膜为受激发能够发出红光和绿光的第二量子膜。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勇戴剑群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