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在第一船舶与第二船舶之间传递流体的方法和组件
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中涉及一种用于在第一船舶与第二船舶之间传递流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这样的方法的主要的应用领域为油和天然气的离岸生产。第一船舶例如可包括所谓的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船舶),油或天然气(比如液化天然气)必须被从所述FPSO船舶传递至油轮。已知的方法使用将第一船舶与第二船舶连接的浮式流体传递软管。这样的方法的一个缺点是,它的使用受限于具有中等海况(显著的波浪高度达2-3米)的环境。对于更高的海况,由浮式流体传递软管所生成的力达到超过油轮的软管处理系统的设计值的水平。这样的油轮通常配备有船中部歧管,流体传递软管必须连接至所述船中部歧管并且这样的歧管不能应对在高海况下由流体传递软管所生成的力。当期望在这样的极端条件下传递流体时,将特别地设计的(或者“专用的”)船舶(比如专用油轮)用作第二船舶,其例如可设置有弓形装载站(bowloadingstation),其被特别地设计成容置流体传递软管并且能够承受在高海况下所生成的增加的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第一船舶与第二船舶之间传递流体的替代的方法,其容许在更极端的条件(比如更高的海况)下传递流体而无需使用特别地设计的(“专用的”)第二船舶并且其容许使用标准的(“非专用的”)船舶,比如标准油轮。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系泊索在所述第一船舶与所述第二船舶之间建立直接的系泊连接的步骤,将第三船舶定位并维持成比至所述第一船舶更靠近至所述第二船舶的步骤,提供第一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它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一船舶上的流体出口以及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第一船舶与第二船舶之间传递流体的方法,其包括:使用系泊索在所述第一船舶与所述第二船舶之间建立直接的系泊连接的步骤,将第三船舶定位并维持成比至所述第一船舶更靠近至至所述第二船舶的步骤,提供第一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一船舶上的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的步骤,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船舶上的流体入口的步骤,以及在所述中间流体入口与中间流体出口之间建立流体连通的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在第一船舶与第二船舶之间传递流体的方法,其包括:使用系泊索在所述第一船舶与所述第二船舶之间建立直接的系泊连接的步骤,将第三船舶定位并维持成比至所述第一船舶更靠近至至所述第二船舶的步骤,提供第一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一船舶上的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的步骤,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船舶上的流体入口的步骤,以及在所述中间流体入口与中间流体出口之间建立流体连通的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与中间流体出口之间建立流体连通的步骤包括在所述第三船舶上提供流体线,其具有分别限定所述中间流体入口以及所述中间流体出口的相对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线被设置成使得当在俯视平面图中观察时其相对的端部将位于所述第三船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线的相对的端部将位于所述第三船舶的外部的相对的(左舷/右舷或者船首/船尾)侧边处、或者位于所述第三船舶的外部的足够地遥远的位置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船舶处的所述中间流体入口与中间流体出口之间建立流体连通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在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附近的一部分附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将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在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附近的一部分附接至所述第三船舶,以及将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其中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因此限定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因此限定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二端部以及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在连接状态中被定位于海平面以下并且由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的提升装置支撑。7.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船舶上的流体入口的步骤包括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以便在海平面以下呈现至少部分地浸没的悬链式姿态。8.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船舶上的流体入口的步骤包括提供跨过所述第三船舶与所述第二船舶之间的间隙的桥接构件的步骤以及将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支撑于所述桥接构件上的步骤。9.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第二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二船舶上的流体入口的步骤包括步骤:在所述第三船舶上提供塔结构并且使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塔结构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以架空方式朝向所述第二船舶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在所述塔结构与所述第二船舶之间提供用于支撑所述第二流体传递软管的支撑线。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第一流体传递软管并且使第一流体传递软管用第一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一船舶上的流体出口以及用第二端部连接至所述第三船舶处的中间流体入口的步骤包括提供第一流体传递软管以便在海平面以下呈现至少部分地浸没的悬链式姿态。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三船舶定位并维持成比至所述第一船舶更靠近至所述第二船舶的步骤包括使用差动绝对和相对定位传感器(DARPS)。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船舶在被定位之后被维持于距离所述第二船舶的流体入口的所限定的范围内,优选地被维持于50米的范围内、以及更优选地被维持于20米的范围内。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系泊索在所述第一船舶与所述第二船舶之间建立直接的系泊连接的步骤包括使用缆索。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传递软管和/或第二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G·J·M·范德纳特,
申请(专利权)人:蓝水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荷兰,NL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