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及夹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6671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4:00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易进行夹具与操作线的连结操作,并且能够通过减少处理器具主体的更换频率而迅速进行操作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及夹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100)具备:夹具(110),其具有用于把持生物体组织的多个臂部(120)及卡止部(130);及处理器具主体,其具有长形护套(10)及在远位端设置有块状前端连结部(50)的操作线(20)。通过在容纳部(134)容纳有前端连结部(50)的状态下向进退方向的近位侧牵引操作线(20)而臂部(120)闭合并把持生物体组织。通过在臂部(120)闭合的状态下进一步向近位侧牵引操作线(20)而前端连结部(50)使突起部(140)向外变形来打开容纳部(134),从而能够从容纳部(134)拔出前端连结部(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及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夹具及内窥镜用处理器具。本申请主张基于2015年3月31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073711号、2015年3月31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073712号、及2015年3月31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073713号的优选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已经被提供了一种在内窥镜下切除体腔内的生物体组织,并对该切除部位进行结扎而止血的夹具装置。关于这种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及使用于该装置的医疗用夹具(以下,简称为夹具),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设置在处理器具主体的操作线前端的箭头钩插入夹具的基端部的连结部件而与其连结。若在将箭头钩插入到连结部件的状态下对操作线进行牵引操作,则生物体组织被结扎。若在该状态下进一步强力牵引操作线,则连结部件的细径部会断裂,且夹具在对生物体组织进行了结扎的状态下留置在体腔内。连结部件具有相对置的一对半圆筒状通孔,使该通孔扩张而箭头钩被压入连结部件并与其连结。夹具具有相对置的一对臂部,使该臂部的前端彼此接近而闭合。臂部具有自扩展力,且在抵抗该力而使臂部闭合并收容在护套的状态下插穿到内窥镜的钳子孔。若到达生物体组织的附近,则使臂部从护套突出并通过弹性复原力而打开,然后通过牵引操作线而将夹具再次拉入护套来使臂部闭合。由此,能够用臂部把持生物体组织而对其进行结扎。在此,当对生物体组织进行结扎时,相对于生物体组织需要使夹具的臂部闭合的方向与所希望的方向匹配。因此,通过使操作线进行扭矩旋转,该扭矩经由箭头钩及连结部件而传递到夹具。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若使操作部主体进行扭矩旋转,则操作线及箭头钩与此联动而旋转,进而通过箭头钩与连结部件之间的摩擦力而连结部件旋转。由此,压管及夹具进行扭矩旋转而能够调整臂部的方向。并且,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通过内窥镜对体腔内进行观察,并且进行在内窥镜下切除生物体组织等医疗处理的案例正在增加。随此,对处理后的生物体组织等进行结扎,且能够止血等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需要正在增加。随着内窥镜下的处理技术的提高,期待还在体腔内的局限空间可靠地完成使用了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止血等措施的处理。作为使用于这种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夹具,例示下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使用于上述用途的夹具单元。安装于该夹具单元的夹具呈多个臂部在基端侧交叉一次的形状。由于呈这种形状,因此在从夹具向夹具单元的外部突出的状态(专利文献1的图3所示的状态)向内部拉入夹具时,夹具暂且打开(专利文献1的图4或图5A、图5B所示的状态),然后闭合(专利文献1的图6所示的状态)。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使用于上述用途的夹具装置。关于安装于该夹具装置的夹具,记载有与专利文献1相同而呈多个臂部在基端侧交叉一次的形状的夹具(专利文献2的图12等)和多个臂部不交叉而在基端侧终止的形状(专利文献2的图1等)的夹具。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148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001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中,需要回收被断裂的连结部件,且从箭头钩拆卸而废弃,因此操作繁杂,且有可能产生感染等问题。另一方面,生物体组织的切除部通常使用多个夹具来止血。从而,需要迅速进行如下一系列的操作,即相对于夹具连结操作线,并使其通过内窥镜而插入体腔内,对生物体组织进行结扎而留置夹具,进而将操作线拉出到体外而重新连结下一个夹具。并且,对多个夹具进行结扎及留置操作时,为了不花费更换处理器具主体的时间,要求处理器具主体具有能够经多次反复使用的耐久性。并且,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因以下两个理由而存在即使使操作部主体进行扭矩旋转也未必能够使夹具的臂部朝向所希望的方向的问题。第一理由,是由于箭头钩在半圆筒状通孔的内部摩擦的同时旋转,因此即使使操作部主体或操作线进行扭矩旋转也只有一部分的扭矩会传递到连结部件。因此,即使使用者欲使夹具的臂部旋转所希望的角度,也无法正确得知需要向操作部主体赋予多少扭矩角度才是合适的。第二理由,是由于箭头钩或连结部件与护套的内面接触而受到摩擦力,因此会进一步失去从箭头钩向连结部件赋予的一部分扭矩而传递到夹具。由此,即使使操作部主体或操作线进行扭矩旋转,旋转力实质上也不会传递到夹具的臂部,或者从对操作部主体进行扭矩操作直至夹具的臂部旋转为止的延迟时间变长,且很难使夹具的臂部朝向所希望的方向。在此,当使用多个臂部在基端侧交叉一次的形状的夹具时,由于呈在基端侧交叉的形状,因此夹具的基端部分的大小相对于夹具整体的大小的比例变高。从而,存在将收容夹具的夹具单元的内部空间设置成大空间等约束,且从小型化的观点考虑,有时会成为问题。并且,当使用多个臂部不交叉而在基端侧终止的形状的夹具时,与使用在前段描述的形状的夹具时相比,容易实现小型化,但存在很难将臂部扩大的难点。并且,在紧固该夹具时臂部会突然闭合,因此在没有抓住目标生物体组织时,很难再次扩展夹具而重新进行操作等,从操作性的观点考虑有时会成为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且提供一种容易进行夹具与操作线的连结操作,并且能够通过减少处理器具主体的更换频率而迅速进行操作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及夹具。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使夹具的臂部精度良好地朝向所希望的方向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而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扩大的同时容易进行精细的操作的夹具及安装有该夹具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的一方案,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夹具,其具有用于把持生物体组织的多个臂部和设置在所述臂部的基端侧的卡止部;处理器具主体,其具有长形护套和以能够进退移动的方式插穿到所述护套的内部并且在远位端设置有块状前端连结部的操作线,并且,所述夹具的所述卡止部具备在内部具有容纳所述前端连结部的空间的容纳部和在所述容纳部的基端侧向内突出而形成的突起部,通过相对于所述突起部从基端侧按压所述前端连结部,所述突起部向外弹性变形,从而所述容纳部以能够接收所述前端连结部的方式向所述操作线的进退方向打开,并且所述前端连结部向所述进退方向的远位侧通过所述突起部,由此所述突起部向内弹性复原,通过在所述容纳部容纳有所述前端连结部的状态下向进退方向的近位侧牵引所述操作线,所述臂部闭合并把持所述生物体组织,通过进一步地向所述近位侧牵引所述操作线,所述前端连结部使所述突起部向外变形来打开所述容纳部,从而能够从所述容纳部拔出所述前端连结部。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夹具的一方案,其使用于上述内窥镜用夹具装置,所述夹具具有用于把持生物体组织的多个臂部和设置在所述臂部的基端侧的卡止部,所述卡止部具备连接在所述臂部的基端的基部、由从所述基部向基端侧突出而形成的多个突片部构成并且在内部具有空间的容纳部、和在所述突片部的近位侧的前端部分别向内突出而形成的突起部。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的一方案,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夹具,其具有用于把持生物体组织的多个臂部和设置在所述臂部的基端侧的卡止部;处理器具主体,其具有长形护套和以能够进退移动的方式插穿到所述护套的内部并且在远位端设置有前端连结部的操作线,所述卡止部与所述前端连结部绕所述操作线的轴彼此卡合而连结,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及夹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夹具,该夹具具有用于把持生物体组织的多个臂部和设置在所述臂部的基端侧的卡止部;处理器具主体,该处理器具主体具有长形护套和以能够进退移动的方式插穿到所述护套的内部并且在远位端设置有块状前端连结部的操作线,并且,所述夹具的所述卡止部具备在内部具有容纳所述前端连结部的空间的容纳部和在所述容纳部的基端侧向内突出而形成的突起部,通过相对于所述突起部从基端侧按压所述前端连结部,所述突起部向外弹性变形,从而所述容纳部以能够接收所述前端连结部的方式向所述操作线的进退方向打开,并且所述前端连结部向所述进退方向的远位侧通过所述突起部,由此所述突起部向内弹性复原,通过在所述容纳部容纳有所述前端连结部的状态下向所述进退方向的近位侧牵引所述操作线,所述臂部闭合并把持所述生物体组织,通过进一步向所述近位侧牵引所述操作线,所述前端连结部使所述突起部向外变形来打开所述容纳部,从而能够从所述容纳部拔出所述前端连结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3.31 JP 2015-073711;2015.03.31 JP 2015-073711.一种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夹具,该夹具具有用于把持生物体组织的多个臂部和设置在所述臂部的基端侧的卡止部;处理器具主体,该处理器具主体具有长形护套和以能够进退移动的方式插穿到所述护套的内部并且在远位端设置有块状前端连结部的操作线,并且,所述夹具的所述卡止部具备在内部具有容纳所述前端连结部的空间的容纳部和在所述容纳部的基端侧向内突出而形成的突起部,通过相对于所述突起部从基端侧按压所述前端连结部,所述突起部向外弹性变形,从而所述容纳部以能够接收所述前端连结部的方式向所述操作线的进退方向打开,并且所述前端连结部向所述进退方向的远位侧通过所述突起部,由此所述突起部向内弹性复原,通过在所述容纳部容纳有所述前端连结部的状态下向所述进退方向的近位侧牵引所述操作线,所述臂部闭合并把持所述生物体组织,通过进一步向所述近位侧牵引所述操作线,所述前端连结部使所述突起部向外变形来打开所述容纳部,从而能够从所述容纳部拔出所述前端连结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其中,在所述前端连结部的近位部设置有第一倾斜面,并且所述第一倾斜面的法线方向朝向近位侧倾斜向外,通过在所述容纳部容纳有所述前端连结部的状态下向所述进退方向的近位侧牵引所述操作线,所述第一倾斜面使所述突起部向外变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其中,在所述前端连结部的远位部设置有第二倾斜面,并且所述第二倾斜面的法线方向朝向远位侧倾斜向外,通过相对于所述突起部从基端侧按压所述前端连结部,所述第二倾斜面使所述突起部向外弹性变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倾斜面或所述第二倾斜面中的至少一个呈纺锤面状。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其中,在所述操作线的远位部设置有能够收纳于所述护套的内部并且收容所述前端连结部的筒状的套筒,所述套筒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径比所述前端连结部能够从所述容纳部拔出时的所述卡止部的外径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其中,所述套筒具有设置在远位侧并且能够弹性地自扩展的扩径部、设置在所述扩径部的近位侧的缩径台阶部、和设置在比所述缩径台阶部靠近位侧的位置并且径向的刚性比所述扩径部高的筒状的套筒主体,所述套筒主体的内径比所述前端连结部能够从所述容纳部拔出时的所述卡止部的外径小。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其中,在所述臂部闭合并把持所述生物体组织时,所述突起部收容在所述套筒的内部,通过进一步向所述近位侧牵引所述操作线,所述突起部从所述套筒向基端侧突出,从而所述突起部能够向外变形直至所述前端连结部能够从所述容纳部拔出。8.一种夹具,其使用于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其中,所述夹具具有用于把持生物体组织的多个臂部和设置在所述臂部的基端侧的卡止部,所述卡止部具备连接在所述臂部的基端的基部、由从所述基部向基端侧突出而形成的多个突片部构成并且在内部具有空间的容纳部、和在所述突片部的近位侧的前端部分别向内突出而形成的突起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具,其中,所述基部成为弯曲板材进行形成并且端边相互抵靠而成的环状,多个所述突片部在环状的所述基部的周围隔开间隔而配置,相抵靠的所述端边的接缝配置在相邻的所述突片部彼此的中间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具,其中,在所述基部的基端侧的周边形成有向远位侧凹陷的多个凹部,所述突片部从所述凹部的底部向基端侧突出而形成。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具,其中,所述端边的所述接缝配置在所述基部中的所述凹部的非形成位置。12.一种内窥镜用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夹具,该夹具具有用于把持生物体组织的多个臂部和设置在所述臂部的基端侧的卡止部;处理器具主体,该处理器具主体具有长形护套和以能够进退移动的方式插穿到所述护套的内部且在远位端设置有前端连结部的操作线,并且,所述卡止部与所述前端连结部绕所述操作线的轴彼此卡合而连结,在所述操作线的远位部设置有收容所述前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拓也池田昌夫宇津木洋志山边悦朗松波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