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受话器的
,具体涉及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工艺。
技术介绍
受话器是一种在无声音泄露条件下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耳机等通信终端设备中,实现音频的输出。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发展,受话器的结构不断地更新,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4581580A公开了一种改良型的受话器,将传统连接在壳体内壁面上的振膜,转换为与壳体的外壁相连接。该受话器包括屏蔽外壳,屏蔽外壳包括壳盖和壳体;屏蔽外壳内的动铁单元、传导杆、电枢以及振膜部。传导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枢和振膜部,动铁单元驱动电枢上下振动,从而带动传导杆驱动振膜部上下振动。但是,采用上述结构的受话器,在磁铁安装前必须分别对两块磁铁与电枢和壳体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受话器的整个安装过程复杂,铁芯与电枢和壳体的定位过程降低了安装效率,无法实现受话器的模块化安装;同时易产生由于定位不准确导致的安装误差,使两块磁铁对电枢产生大小不同的作用力,进而导致振膜部的上下振幅不均等,影响受话器的音质效果。另一方面,电枢振动必须经传导杆来驱动振动部,振动的灵敏度受影响,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受话器,其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构成有内腔,音膜机构(2),设置在所述内腔中并将所述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电磁铁单元和相对设置的永磁体(31),所述电磁铁单元处于所述永磁体形成的磁路中;所述电磁铁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4)中的衔铁(32)和至少套设在部分所述衔铁上的线圈(33);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32)固定连接在所述音膜机构(2)上,所述壳体(1)上至少包括一个与所述永磁体(31)相对应地设置的定位单元(4),所述永磁体(31)固定于所述定位单元(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话器,其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构成有内腔,音膜机构(2),设置在所述内腔中并将所述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电磁铁单元和相对设置的永磁体(31),所述电磁铁单元处于所述永磁体形成的磁路中;所述电磁铁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4)中的衔铁(32)和至少套设在部分所述衔铁上的线圈(33);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32)固定连接在所述音膜机构(2)上,所述壳体(1)上至少包括一个与所述永磁体(31)相对应地设置的定位单元(4),所述永磁体(31)固定于所述定位单元(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在于:所述衔铁(32)为U型衔铁(32),所述U型衔铁(32)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第二臂单元和连接两个臂单元的连接单元,其中第一臂单元与所述音膜机构(2)固定连接,第二臂单元上套设有所述线圈(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单元的端部超出所述第二臂单元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单元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永磁体(31),两个所述永磁体(31)相对应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臂单元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臂单元的端部之间,且两个所述永磁体(31)相对的磁极为异性磁极。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永磁体(3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13)和所述第二腔室(14)的内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4)与所述第一臂单元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定位单元(4)所在的壳体(1)与所述第一臂单元表面之间的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4)设置在形成有所述第二腔室(14)的第二壳体(12)内与所述永磁体(31)相对应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4)分别设置在形成有所述第一腔室(13)的第一壳体(11)和形成有所述第二腔室(14)的第二壳体(12)内与所述永磁体(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明,吴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逸巛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