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6603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30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底座;耳机插针,所述耳机插针设置在所述耳机底座上;拆卸移动终端卡托的捅针,所述捅针设置于所述耳机插针中,且所述捅针通过弹簧与所述耳机底座相连;限位机构,与所述耳机底座相连,控制所述捅针沿所述耳机插针的轴向伸出所述耳机插针,或内缩于所述耳机插针中。本方案通过将捅针集成在耳机上,使得捅针便于携带,不易丢失,以提高终端设备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机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耳机。
技术介绍
目前移动终端由于机身内部结构越来越紧凑,很少有能够实现双卡双待并能实现TF卡拓展的机型,由此带来的不便一直困扰着消费者。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供应商将客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卡设计在一个卡槽内,并将手机微型SIM(Nano-SIM)卡和MicroSD卡设计在另一个卡槽之内,让消费者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卡进行更换,使得移动终端既可以是一台双卡双待的移动终端,也可以是一台可TF内存拓展的移动终端。为了将上述SIM卡和TF卡更加紧凑的内置在移动终端中,卡槽可以采用集成卡槽。然而,集成卡槽的拆卸需要借助捅针。图1示出了移动终端的卡槽区域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所示的卡槽的拆卸可以通过捅针实现,也就是说,将捅针顶入卡槽旁边的捅针孔中,即可以将卡槽顶出。图2是现有技术中捅针的示意性结构图。可以看出图2所示的捅针不方便携带,并且容易丢失,影响用户拆卸卡槽,降低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使得捅针便于携带,并且不易丢失,提高用户体验。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耳机底座;耳机插针,所述耳机插针设置在所述耳机底座上;拆卸移动终端卡托的捅针,所述捅针设置于所述耳机插针中,且所述捅针通过弹簧与所述耳机底座相连;限位机构,与所述耳机底座相连,控制所述捅针沿所述耳机插针的轴向伸出所述耳机插针,或内缩于所述耳机插针中。本方案通过将捅针集成在耳机上,使得捅针便于携带,不易丢失,以提高终端设备的用户体验。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捅针上设置有复位销,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旋钮,设置在所述耳机底座和所述耳机插针之间,在所述旋钮的内表面设置有异形凸轮,所述弹簧将所述复位销紧顶在所述异形凸轮的轮廓线上,通过所述异形凸轮的回转推动所述复位销沿所述耳机插针的轴向带动所述捅针做往复运动。本方案通过旋钮旋转带动异形凸轮的转动,从而使得复位销(从动件)带动捅针沿耳机插针的轴线作往复运动,可以实现该耳机在作为耳机正常使用的状态,与作为捅针使用的状态之间的切换。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捅针上设置有销槽,所述耳机底座上设置有销钉孔,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销,所述耳机还包括:复位块,通过销钉与所述销钉孔的配合,与所述耳机底座相连;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耳机底座与所述复位块之间,将所述复位块上的所述限位销紧顶于所述捅针上。本方案通过限位销与捅针上设置的销槽之间的配合,实现耳机在作为耳机正常使用的状态,与作为捅针使用的状态之间切换。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复位块上设置有销钉孔,所述限位销和所述复位块上的销钉孔为过盈配合。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元件包括橡胶块。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耳机还包括顶丝,所述弹簧通过所述顶丝与所述耳机底座相连。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捅针的轴线与所述耳机插针的轴线重合。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捅针包括导向主体和钢针,所述钢针镶嵌在所述导向主体中。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捅针的所述导向主体采用尼龙材料。在某些实现方式中,上述异形凸轮的轮廓线可以指异形凸轮的实际外形。本方案通过将捅针集成在耳机上,使得捅针便于携带,不易丢失,以提高终端设备的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移动终端的卡槽区域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捅针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耳机结构的示意性三维分解视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耳机的结构的示意性三维分解视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耳机的结构的示意性三维分解视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耳机的结构的示意性三维装配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耳机中捅针的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底座;耳机插针,所述耳机插针设置在所述耳机底座上;拆卸移动终端卡托的捅针,所述捅针设置于所述耳机插针中,且所述捅针通过弹簧与所述耳机底座相连;限位机构,与所述耳机底座相连,控制所述捅针沿所述耳机插针的轴向伸出所述耳机插针,或内缩于所述耳机插针中。本方案通过将捅针集成在耳机上,使得捅针便于携带,不易丢失,以提高终端设备的用户体验。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捅针上设置有复位销,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旋钮,设置在所述耳机底座和所述耳机插针之间,在所述旋钮的内表面设置有异形凸轮,所述弹簧将所述复位销紧顶在所述异形凸轮的轮廓线上,通过所述异形凸轮的回转推动所述复位销沿所述耳机插针的轴向带动所述捅针做往复运动。具体地,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耳机结构的示意性三维分解视图。图3所示的耳机300包括:耳机底座310,顶丝320,弹簧330,捅针340,复位销350,耳机插针360,旋钮371以及异形凸轮372。通过图3中所示的旋钮的细节图371,可以看出弹簧330将复位销350紧顶在异形凸轮372的轮廓线上。该异形凸轮372加工在旋钮370的内表面,当旋钮转370动时,异形凸轮372推动复位销350,使得复位销350带动捅针340沿耳机插针360的轴线做往复运动。当复位销350处在异形凸轮372的位移曲线的回程时,捅针340使得弹簧330处于压缩状态,并且内缩与耳机插针360,即捅针340处在非工作状态对应的位置,此时,耳机可以作为耳机使用。当复位销350处在异形凸轮372的位移曲线的推程时,捅针340依靠弹簧330的推力,伸出耳机插针360,即捅针340此时处在工作状态的对应位置。应理解,上述异形凸轮可以为图3所示的细节图370中,异形凸轮372是以在旋钮371内表面的凸台的形式呈现的,异形凸轮372还可以是以在旋钮371内表面的凹槽的形式呈现的,此时,将捅针上的复位销卡入凹槽,当旋钮转动时,可以带动复位销移动,从而使得捅针沿耳机插针的轴向做往复运动。还应理解,上述旋钮与耳机插针的连接端可以设置有卡槽,耳机插针通过卡槽将旋钮固定在耳机底座和耳机插针之间。可选地,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捅针上设置有销槽,所述耳机底座上设置有销钉孔,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销,所述耳机还包括:复位块,通过销钉与所述销钉孔的配合,与所述耳机底座相连;弹性元件,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耳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底座;耳机插针,所述耳机插针设置在所述耳机底座上;拆卸移动终端卡托的捅针,所述捅针设置于所述耳机插针中,且所述捅针通过弹簧与所述耳机底座相连;限位机构,与所述耳机底座相连,控制所述捅针沿所述耳机插针的轴向伸出所述耳机插针,或内缩于所述耳机插针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底座;耳机插针,所述耳机插针设置在所述耳机底座上;拆卸移动终端卡托的捅针,所述捅针设置于所述耳机插针中,且所述捅针通过弹簧与所述耳机底座相连;限位机构,与所述耳机底座相连,控制所述捅针沿所述耳机插针的轴向伸出所述耳机插针,或内缩于所述耳机插针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捅针上设置有复位销,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旋钮,设置在所述耳机底座和所述耳机插针之间,在所述旋钮的内表面设置有异形凸轮,所述弹簧将所述复位销紧顶在所述异形凸轮的轮廓线上,通过所述异形凸轮的回转推动所述复位销沿所述耳机插针的轴向带动所述捅针做往复运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捅针上设置有销槽,所述耳机底座上设置有销钉孔,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销,所述耳机还包括:复位块,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杰丁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