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径向和双轴向承载的滚动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4018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6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径向和双轴向承载的滚动轴承,由第一外圈、第二外圈、内圈、第一滚动体、第二滚动体、第三滚动体、第四滚动体、第一保持架、第二保持架、第三保持架、第四保持架组成。该轴承通过采用双列滚子的布置形式来承受径向载荷,以及在两列滚子中间设有两列滚球,分别用于承受两个方向的轴向载荷,且为一体式结构,不仅满足了实际应用中轴承需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两个方向轴向载荷的需求,而且方便了轴承的安装与拆卸,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轴承所配合轴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特别适用于轴承需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两个方向轴向载荷的工作场合。

A rolling bearing with radial and biaxial bear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adial rolling bearing and biaxial bearing, a first outer ring, second outer ring, inner ring, rolling body, the first second rolling, rolling, rolling third fourth, the first second cage, cage, cage, third fourth holder. The bearing arrangement by using double row roller to bear radial load, and a two column ball in the middle of the two rows of rollers, respectively for axial loa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wo, which is an integral structure, not only meets the demand of bearing to bear radial load and axial load of the two direction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convenient the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of the bearing, and the bearing is reduced with processing difficulty and manufacturing cost of the shaft in a certain extent. It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working condition that the bearing needs to bear radial load and axial load in two directions simultaneous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径向和双轴向承载的滚动轴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径向和双轴向承载的滚动轴承,属于轴承

技术介绍
轴承根据摩擦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滑动摩擦轴承(简称滑动轴承)和滚动摩擦轴承(简称滚动轴承)两大类。滚动轴承根据用于承受的外载荷不同,可分为向心轴承、推力轴承和向心推力轴承三大类。滚动轴承由于摩擦系数小,起动阻力小,而且其已标准化,选用、润滑和维护均很方便,因此在机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轧钢机、汽轮机、内燃机、铁路机车及车辆、金属切削机床、航空发动机附件、雷达、卫星通信地面站及天文望远镜等场合。其中,有些设备所用轴承需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因单个向心推力轴承不能承受两个方向的轴向载荷,而向心轴承只能承受较小的轴向载荷,推力轴承只能承受轴向载荷,因此目前所用方案是成对使用向心推力轴承或者组合使用向心轴承与推力轴承。但这两种方案不仅存在轴承安装与拆卸繁琐的问题,而且导致轴的轴段数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轴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所述的成对使用向心推力轴承和组合使用向心轴承与推力轴承存在安装拆卸繁琐的问题,以及降低轴承所配合轴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径向和双轴向承载的滚动轴承。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第一外圈、第二外圈、内圈、第一滚动体、第二滚动体、第三滚动体、第四滚动体、第一保持架、第二保持架、第三保持架、第四保持架。第一外圈、第二外圈中间为过盈配合连接,二者构成完整的外圈;第一外圈、第二外圈与内圈之间分别设有第一保持架、第四保持架;第一保持架、第四保持架内分别设有第一滚动体、第四滚动体;第一外圈、第二外圈的型腔底面均设有一环形槽,内圈的左右端面上也均设有环形槽;第一外圈与内圈左边所形成的型腔内设有第二保持架,且第二保持架内设有第二滚动体;第二滚动体位于由第一外圈环形槽、内圈左端面环形槽所构成的滚道上;第二外圈与内圈右边所形成的型腔内设有第三保持架,且第三保持架内设有第三滚动体;第三滚动体位于由第二外圈环形槽、内圈右端面环形槽所构成的滚道上;第一滚动体、第二滚动体、第三滚动体、第四滚动体均可在各自的滚道内公转和自转。本专利技术与其它同类产品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通过采用双列滚子的布置形式来承受径向载荷,以及在两列滚子中间设有两列滚球,分别用于承受两个方向的轴向载荷,且为一体式结构,不仅满足了实际应用中轴承需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两个方向轴向载荷的需求,而且方便了轴承的安装与拆卸,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轴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特别适用于轴承需同时承受径向力和两个方向轴向力的场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1为第一外圈;2为第一滚动体;3为第一保持架;4为第二保持架;5为第二滚动体;6为内圈;7为第三保持架;8为第三滚动体;9为第二外圈;10为第四保持架;11为第四滚动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第一外圈1,第一滚动体2,第一保持架3,第二保持架4,第二滚动体5,内圈6,第三保持架7,第三滚动体8,第二外圈9,第四保持架10,第四滚动体11。第一外圈1、第二外圈9中间为过盈配合连接,以构成完整外圈;第一外圈1、第二外圈9与内圈6间分别设有第一保持架3、第四保持架10;第一保持架3、第四保持架10内分别设有第一滚动体2、第四滚动体11;第一外圈1、第二外圈9型腔底面均设有一环形槽,内圈6左右端面上均设有环形槽;第一外圈1与内圈6左边所形成的型腔内设有第二保持架4,且第二保持架4内设有第二滚动体5;第二滚动体5位于由第一外圈1环形槽、内圈6左端面环形槽所构成的滚道上;第二外圈9与内圈6右边所形成的型腔内设有第三保持架7,且第三保持架7内设有第三滚动体8;第三滚动体8位于由第二外圈9环形槽、内圈6右端面环形槽所构成的滚道上;第一滚动体2、第二滚动体5、第三滚动体8、第四滚动体11均可在各自滚道内公转和自转。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轴承的内圈6与所支撑的转轴为过盈配合连接,内圈6一端面与转轴的定位轴肩相配合,以实现其轴向定位;轴承的外圈(由第一外圈1、第二外圈9构成)与机架上的轴承安装孔为过盈配合连接,其一端面与机架轴承安装孔的定位面相配合。当其受到径向力时,主要由第一滚动体2、第四滚动体11承受;当受到向左的轴向力时,内圈6通过第二滚动体5挤压外圈,进而将力传到机架上;当受到向右的轴向力时,内圈6通过第三滚动体8挤压外圈,进而将力传到机架上。该轴承为一体式结构,且可同时承受径向力和两个方向的轴向力,因此方便了轴承安装与拆卸,并降低了轴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径向和双轴向承载的滚动轴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径向和双轴向承载的滚动轴承,由第一外圈、第二外圈、内圈、第一滚动体、第二滚动体、第三滚动体、第四滚动体、第一保持架、第二保持架、第三保持架、第四保持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1)、第二外圈(9)中间为过盈配合连接,以构成完整外圈;所述第一外圈(1)、第二外圈(9)与内圈(6)之间分别设有第一保持架(3)、第四保持架(10);所述第一保持架(3)、第四保持架(10)内分别设有第一滚动体(2)、第四滚动体(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径向和双轴向承载的滚动轴承,由第一外圈、第二外圈、内圈、第一滚动体、第二滚动体、第三滚动体、第四滚动体、第一保持架、第二保持架、第三保持架、第四保持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1)、第二外圈(9)中间为过盈配合连接,以构成完整外圈;所述第一外圈(1)、第二外圈(9)与内圈(6)之间分别设有第一保持架(3)、第四保持架(10);所述第一保持架(3)、第四保持架(10)内分别设有第一滚动体(2)、第四滚动体(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径向和双轴向承载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1)、第二外圈(9)的型腔底面均设有一环形槽,内圈(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文兵何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