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学顺专利>正文

一种船闸闸室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37571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6 0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闸闸室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具体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移动模架组装→大模板拼装→大模板定位安装→单节闸室墙混凝土浇筑→移动模架带着大模板行走至下一节闸室墙→大模板拆解→移动模架拆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船闸闸室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对于现浇重力式混凝土闸室墙浇筑,与采用满堂脚手架、简易模架等传统施工相比,大幅度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了用工量,加快了施工进度。本方法在移动模架操作时,简便快捷,保证了移动模架的安全稳定性能,施工效率高,按照节点工期保质保量完成闸室墙施工任务的同时,通过整体大模板的使用,有效提升了闸室墙外观质量。

A lock chamber wall mobile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ock chamber wall mobile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mobile mould assembly and formwork assembly, installation, positioning template single chamber wall of concrete pouring, movable formwork with template walking to the next section of gate chamber wall, and movable formwork dismantling template the dismantling of lock chamber wall; movable formwork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the cast-in-place concrete gravity chamber wall pouring, and the scaffold, compared with other traditional simple mold construction, greatly reducing the labor intensity of workers, reducing the amount of labor,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This method in mobile operation, simple and fast, in order to ensure safe and stable performance of MSS, high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ime node to complete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 chamber wall construction tasks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use of the overall template,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 appearance of the chamber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闸闸室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模架施工方法
,具体说是一种船闸闸室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船闸一般位于河航道上,是闸枢纽的一部分,上闸首参与防洪,属于大型水利工程,而IV级别的船闸,设计最大的船舶吨级为500吨级,兼顾1000吨级,根据《船闸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JTJ-307-2001),复线船闸的上闸首为2级建筑物,闸室、下闸首为3级建筑物,导航、靠船建筑物级别为4级,上闸首围堰为4级建筑物,其他临时建筑物级别为5级。复线船闸为级通航建筑物,闸室尺寸为23×200×4(m)(闸室净宽×有效长度×槛上水深),船闸为单向水头运行,设计最大水头7.96m,输水系统采用长廊道分散式输水型式。由上述分析可知,船闸闸室的体积庞大,长度高,宽度大。并且分为结构相同的多节,在施工中主要的工程量为钢筋一般大于4500吨,混凝土一般大于5万方,如果采用传统的施工工艺,需要在闸室内搭设满堂脚手架,工程量巨大,粗略估算需Φ48×3.5钢管56.2t,考虑施工进度及周转需要,按照2套配置,仅钢管就需购置112.3t,且满堂脚手架搭设、拆除工期长,安全隐患多。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船闸闸室墙体形巨大,浇筑方量大,施工困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闸闸室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利用移动模架和大模板对两侧的闸室墙对称浇筑。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船闸闸室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具体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移动模架组装→大模板拼装→大模板定位安装→单节闸室墙混凝土浇筑→移动模架带着大模板行走至下一节闸室墙→大模板拆解→移动模架拆解;①施工准备:清理施工范围内的场地,进行放线、找平,浇筑底板,接通水、电、交通道路,组织材料和施工工具进场,安排基层劳动组织,做好工种配套;②移动模架组装包括运动轨道铺设、车架焊装、钢管支腿拼装、支座安装、主梁安装、吊点梁安装、手拉葫芦安装、机电设备安装、连接杆件安装和调节螺杆安装;运动轨道铺设是将P43铁路钢轨铺设到底板上,钢轨间距固定为1.6m,并用膨胀螺栓和压条进行固定;车架焊接包括轮对安装、轮箱安装和地梁安装;钢管支腿拼装为起吊钢管支腿定位后,通过法兰盘链接固定在地梁上;主梁安装包括桁架结构的主梁焊接,通过上法兰与支腿连接,在支腿中间高度位置平行于主梁焊接横梁;横梁与支腿、主梁与支腿间焊接若干支撑杆,构成直角三角形稳定结构;横梁、主梁、支腿间连接菱形拉杆;③大模板拼装:由移动模架的钢丝绳和手拉葫芦固定并进行安装,还包括模板背部安装围檩和拉条螺栓以保证其稳定和强度,用竖向加劲肋和横向加劲肋进行固定;④大模板定位安装:用移动模架把大模板拉住,用手拉葫芦对其进行调节,使其倾斜到位,后续细节调整;用同样的步骤完成闸室墙迎水侧模板和闸室墙背水侧模板的安装,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大模板的稳定,缓慢移动以防止其因受力不均发生弯曲变形;⑤单节闸室墙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按照30cm分层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两侧闸室墙均衡上升,即左侧闸室墙浇筑3层后,右侧闸室墙浇筑3层,往复循环,并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不少于72小时;⑥移动模架带着大模板行走至下一节闸室墙:调整手拉葫芦使得大模板与混凝土分离,然后大模板沿铺设轨道运行至下一节闸室,重复步骤④~⑥,直至10节闸室墙全部浇筑完成;⑦大模板拆解:将大模板吊放至地面,拆除横向加劲肋、竖向加劲肋,拆解至大模板进场时状态;⑧移动模架拆解:采用吊车和人工配合的方式自上而下进行,依次为主梁和支座分离,吊运主梁至存放区,支座拆除,支腿拆除,轮对拆除,轨道拆除。进一步,车架焊接的具体步骤为在钢轨上放置轮对,在轮对轴承上焊接轮箱,各轮对通过焊接地梁连接,所述地梁为双拼20a槽钢。进一步,步骤⑤单节闸室墙混凝土浇筑中,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进行以下操作:采用手拉葫芦与调节螺杆配合,精确定位模板至设计位置,然后安装闸室墙两侧端头模板、止水,然后使用螺纹钢紧固模板。进一步,手拉葫芦安装中,使用20吨手拉葫芦32对,在对应于每根吊点梁,长度方向上均匀安装4对手拉葫芦。进一步,在步骤⑤单节闸室墙混凝土浇筑中,按照1.2m×1.2m间距埋设冷却水管,浇筑期间,通冷水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防止浇筑后的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进一步,步骤⑤中使用的混凝土以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水泥40~50份,石子40~50份,水60~70份,粉煤灰5~10份,减水剂2~5份,聚芳醚醚腈改性酚醛树脂5~10份,钢纤维8~12份,羟甲基纤维素钠2~5份和钠基膨润土1~3份;所述减水剂由质量比为4:1的木质素磺酸钙和2,6-二叔丁基萘磺酸钠组成;所述的聚芳醚醚腈改性酚醛树脂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得到:以重量份计,将苯酚100份,固体多聚甲醛45份,混合,加热至40℃,搅拌溶解,加入聚芳醚醚腈10份,搅拌15分钟,加入马来酸1.0份,升温至100℃,保温3小时,降温至50℃,减压蒸馏脱水,降温至20℃,得聚芳醚醚腈改性酚醛树脂。进一步,步骤⑤中使用的混凝土以重量份计,由以下原料组成:水泥45份,石子45份,水65份,粉煤灰8份,减水剂5份,聚芳醚醚腈改性酚醛树脂8份,钢纤维10份,羟甲基纤维素钠4份和钠基膨润土2份;所述减水剂由质量比为4:1的木质素磺酸钙和2,6-二叔丁基萘磺酸钠组成。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根据船闸闸室墙体形巨大,浇筑方量大,但是两侧闸室墙对称性强,并且多节闸室的结构基本相同,具有相对固定性的特点,设计出了适用于船闸工程闸室墙施工的移动模架,根据定型的移动模架,创新的解决了闸室墙整体大模板的安装、定位,大模板安装定位后,悬挂在移动模架上,浇筑完一节闸室,在电机带动下,大模板随着移动模架行走,到下一节闸室墙浇筑时,只需要把大模板微调,即可达到浇筑条件;本专利技术的船闸闸室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改变了满堂支架施工闸室墙的传统施工方法,移动模架在厂家生产,现场组装后可以使用至全部的闸室墙浇筑完成,中间过程不用再次拼装,有效减少了施工工人的配备,同时配置电动行走系统,降低了生产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由于采用整体大模板,拼缝少,外观美观,有效解决了传统工法中的拼缝多,浇筑过程中易错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船闸闸室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对于现浇重力式混凝土闸室墙浇筑,与采用满堂脚手架、简易模架等传统施工相比,大幅度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了用工量,加快了施工进度。本方法在移动模架操作时,简便快捷,保证了移动模架的安全稳定性能,施工效率高,按照节点工期保质保量完成闸室墙施工任务的同时,通过整体大模板的使用,有效提升了闸室墙外观质量。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船闸闸室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单节闸室墙浇筑仅需15天,相比传统满堂支架施工30天/节,大幅度提高了施工工效,节约了工期,并且总体费用低。本专利技术优选的的船闸闸室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采用自制的混凝土,采用石子作为粗骨料,使用聚芳醚醚腈改性酚醛树脂作为粘结剂,聚乙烯醇纤维的加入在保证混凝土透水性能的同时改善了胶凝材料的粗骨料界面状况,增加了粗骨料之间的粘结力,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钢纤维的加入能够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增强本专利技术的大立方混凝土浇筑的抗拉强度,采用木质素磺酸钙和2,6-二叔丁基萘磺酸钠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船闸闸室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闸闸室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移动模架组装→大模板拼装→大模板定位安装→单节闸室墙混凝土浇筑→移动模架带着大模板行走至下一节闸室墙→大模板拆解→移动模架拆解;①施工准备:清理施工范围内的场地,进行放线、找平,浇筑底板,接通水、电、交通道路,组织材料和施工工具进场,安排基层劳动组织,做好工种配套;②移动模架组装包括运动轨道铺设、车架焊装、钢管支腿拼装、支座安装、主梁安装、吊点梁安装、手拉葫芦安装、机电设备安装、连接杆件安装和调节螺杆安装;运动轨道铺设是将P43铁路钢轨铺设到底板上,钢轨间距固定为1.6m,并用膨胀螺栓和压条进行固定;车架焊接包括轮对安装、轮箱安装和地梁安装;钢管支腿拼装为起吊钢管支腿定位后,通过法兰盘链接固定在地梁上;主梁安装包括桁架结构的主梁焊接,通过上法兰与支腿连接,在支腿中间高度位置平行于主梁焊接横梁;横梁与支腿、主梁与支腿间焊接若干支撑杆,构成直角三角形稳定结构;横梁、主梁、支腿间连接菱形拉杆;③大模板拼装:由移动模架的钢丝绳和手拉葫芦固定并进行安装,还包括模板背部安装围檩和拉条螺栓以保证其稳定和强度,用竖向加劲肋和横向加劲肋进行固定;④大模板定位安装:用移动模架把大模板拉住,用手拉葫芦对其进行调节,使其倾斜到位,后续细节调整;用同样的步骤完成闸室墙迎水侧模板和闸室墙背水侧模板的安装,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大模板的稳定,缓慢移动以防止其因受力不均发生弯曲变形;⑤单节闸室墙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按照30cm分层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两侧闸室墙均衡上升,即左侧闸室墙浇筑3层后,右侧闸室墙浇筑3层,往复循环,并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不少于72小时;⑥移动模架带着大模板行走至下一节闸室墙:调整手拉葫芦使得大模板与混凝土分离,然后大模板沿铺设轨道运行至下一节闸室,重复步骤④~⑥,直至10节闸室墙全部浇筑完成;⑦大模板拆解:将大模板吊放至地面,拆除横向加劲肋、竖向加劲肋,拆解至大模板进场时状态;⑧移动模架拆解:采用吊车和人工配合的方式自上而下进行,依次为主梁和支座分离,吊运主梁至存放区,支座拆除,支腿拆除,轮对拆除,轨道拆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闸闸室墙移动模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移动模架组装→大模板拼装→大模板定位安装→单节闸室墙混凝土浇筑→移动模架带着大模板行走至下一节闸室墙→大模板拆解→移动模架拆解;①施工准备:清理施工范围内的场地,进行放线、找平,浇筑底板,接通水、电、交通道路,组织材料和施工工具进场,安排基层劳动组织,做好工种配套;②移动模架组装包括运动轨道铺设、车架焊装、钢管支腿拼装、支座安装、主梁安装、吊点梁安装、手拉葫芦安装、机电设备安装、连接杆件安装和调节螺杆安装;运动轨道铺设是将P43铁路钢轨铺设到底板上,钢轨间距固定为1.6m,并用膨胀螺栓和压条进行固定;车架焊接包括轮对安装、轮箱安装和地梁安装;钢管支腿拼装为起吊钢管支腿定位后,通过法兰盘链接固定在地梁上;主梁安装包括桁架结构的主梁焊接,通过上法兰与支腿连接,在支腿中间高度位置平行于主梁焊接横梁;横梁与支腿、主梁与支腿间焊接若干支撑杆,构成直角三角形稳定结构;横梁、主梁、支腿间连接菱形拉杆;③大模板拼装:由移动模架的钢丝绳和手拉葫芦固定并进行安装,还包括模板背部安装围檩和拉条螺栓以保证其稳定和强度,用竖向加劲肋和横向加劲肋进行固定;④大模板定位安装:用移动模架把大模板拉住,用手拉葫芦对其进行调节,使其倾斜到位,后续细节调整;用同样的步骤完成闸室墙迎水侧模板和闸室墙背水侧模板的安装,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大模板的稳定,缓慢移动以防止其因受力不均发生弯曲变形;⑤单节闸室墙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按照30cm分层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两侧闸室墙均衡上升,即左侧闸室墙浇筑3层后,右侧闸室墙浇筑3层,往复循环,并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不少于72小时;⑥移动模架带着大模板行走至下一节闸室墙:调整手拉葫芦使得大模板与混凝土分离,然后大模板沿铺设轨道运行至下一节闸室,重复步骤④~⑥,直至10节闸室墙全部浇筑完成;⑦大模板拆解:将大模板吊放至地面,拆除横向加劲肋、竖向加劲肋,拆解至大模板进场时状态;⑧移动模架拆解:采用吊车和人工配合的方式自上而下进行,依次为主梁和支座分离,吊运主梁至存放区,支座拆除,支腿拆除,轮对拆除,轨道拆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学顺张成玉赵吉生王旭贾海张灏李方跃唐磊姜文君王永胜安婷婷巩瑞连司倩
申请(专利权)人:周学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