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27692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刀结构。现有门刀结构不具备通过层门开启轿门锁钩的功能,给扒门操作带来不便。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底板、层门锁组件、第一门刀和第二门刀,层门锁组件包括门球组,第二门刀通过第二摆杆组转动连接在底板上,第一门刀朝向第二门刀侧设有受门球组驱使实现水平向伸缩的夹板,夹板朝向第二门刀侧延伸形成钩连第二摆杆组单向摆动并驱使第二门刀水平向位移的拉杆,位于第二门刀背向第一门刀侧的底板上设有轿门锁组件。由此形成由层门动作触发轿门锁组件开启的同步传动结构,有效提高了操纵人员从层门外部扒门的效率,通过简化操作来缩短扒门时间,确保被困人员安全。

A door and knife structu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oor knife structure. The existing door knife structure does not have the function of opening the car door lock hook through the layer door, which brings inconvenience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door.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base plate, door lock assembly, the first layer and the second door door knife knife, layer lock assembly includes a croquet group, second door knife through second swing rod rotation group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plate, the first door knife toward the second side door knife is arranged with a drive to achieve the level of gateball group telescopic plywood, plywood door knife toward the second side extending hook pendulum swing and second sets of one-way drive second door knif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rod, car door lock assembly is provided with a bottom plate located on the second door back to the first door on the side of the knife. Thus, the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structure which can trigger the door lock component to be opened by the action of the layer door is formed, which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operator to grab the door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layer door, simplifies the operation to shorten the time of the door opening, and ensures the safety of the trapped perso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刀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刀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广泛运用与高层建筑内,方便人们或货物上下输送。现有的电梯包括轿厢以及各层的层门,所述轿厢包括厢体以及可开合的轿门,轿门上设有门刀结构,层门上设有带层门锁组件的门挂板,所述门刀结构包括与轿门联动配合的门刀,层门锁组件包括可被门刀夹持开启的门球组,轿门在开门电机带动下开启,联动的门刀通过夹紧门球组来开启层门锁组件,随之,门刀会通过夹紧的门球组驱动层门开启,实现通过轿门控制层门解锁并开启的功能,此外,所述轿门上还设有控制其开合的轿门锁组件,轿门锁组件受一侧门刀控制,通过推挤轿门锁钩实现轿门锁组件开启,由此使得轿厢通过轿门开关来控制门刀动作,进而分别控制轿门锁组件和层门锁组件开关。现有结构存在以下缺陷:轿厢只具有通过轿门开启轿门锁组件和层门锁组件的单向驱动结构,当电梯在能够实现开锁的区域内因故障而无法通过开门电机开启轿门和层门时,需要通过设置在层门外侧的三角锁来手动开启层门锁组件,且不具有通过层门反向控制轿门锁组件以及轿门开启的结构,使得层门和轿门需要通过独立的操作分别完成,操作麻烦,若轿厢内有被困人员,则延长了救援时间,增加了危险发生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门刀结构,在原有门刀结构上增设通过层门控制轿门锁组件的结构,使得层门开启与解锁轿门锁组件、轿门开启同步进行,通过简化操作来缩短扒门时间,确保被困人员安全。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门刀结构,包括与轿门联动的底板、与层门挂板水平向联动的层门锁组件、以竖置姿态摆动连接在底板上且互为平行设置的第一门刀和第二门刀,所述层门锁组件包括可被第一门刀和第二门刀夹持联动的门球组,所述第二门刀通过第二摆杆组转动连接在底板上,所述第一门刀朝向第二门刀侧设有受门球组驱使实现水平向伸缩的夹板,所述夹板朝向第二门刀侧延伸形成钩连第二摆杆组单向摆动并驱使第二门刀水平向位移的拉杆,位于第二门刀背向第一门刀侧的底板上设有轿门锁组件,被扒开的层门通过门球组推动夹板靠向所述第一门刀,使得与夹板联动的拉杆通过第二门刀驱使轿门锁组件由锁定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通过在原有门刀结构上增了受门球组控制的夹板以及驱动第二门刀的拉杆,由于夹板可相对第一门刀独立运动,使得门球组能在不触发第一门刀的情况下通过与夹板配合的拉杆驱动第二门刀摆动,进而实现轿门锁组件开启,由此形成由层门动作触发轿门锁组件开启的同步传动结构,在具备原有门刀结构通过门球组开启层门以及轿门锁定的功能基础上,增加了在层门开启过程中实现轿门锁组件解锁以及轿门开启的功能,使得门刀结构兼具层门和轿门互相驱动开启的功能,有效提高了操纵人员从层门外部扒门的效率,通过简化操作来缩短扒门时间,确保被困人员安全。作为优选,所述夹板与第一门刀间夹设有弹簧以及至少两根分置的连杆,所述连杆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门刀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夹板上,所述弹簧水平向驱使夹板以摆动防止远离第一门刀。夹板相对第一门刀运动时,两者始终保持竖向平行,由于夹板以摆动方式运动,使得夹板在靠向第一门刀时,其移动路径可分解为竖向移动和水平向移动,当夹板与门球组接触时,只有门球组在允许旋转的情况下,夹板才能由远离第一门刀的常态工位伸缩至靠近第一门刀的触发工位。当第一门刀和第二门刀均处于夹紧工位时,门球组会因两侧摩擦力而无法转动,此时,夹板也无法由常态工位切换为触发工位,当第一门刀通过夹板单侧抵触在门球组上时,由于主门球和副门球均可自由旋转,夹板可以由常态工位摆动切换至触发工位。夹板在门球组作用力下移动至靠近第一门刀的触发工位,此时,弹簧受力压缩,当门球组不再对夹板施压时,夹板在弹簧回复力作用下复位至远离第一门刀的常态工位。第一门刀会与移动的轿门配合动作,由于夹板可相对第一门刀进行独立动作,使得门球组可以在轿门不移动的情况下直接通过第二门刀开启轿门锁组件,进而为开启轿门作准备。作为优选,第一门刀朝向夹板侧设有带腰形孔的限位板,所述夹板与第一门刀间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一端固接在夹板上,另一端穿越腰形孔后与一限位块固接,限位块与限位板配合限制夹板的移动范围。限位杆与夹板联动,由于限位杆穿置在腰形孔内,限位块与夹板分之在腰形孔两侧端口外侧,限位杆既对夹板伸缩方向起到引导作用,确保拉杆沿预设路径移动并处罚第二门刀动作,还对夹板的伸缩幅度起到限制作用,防止夹板过度位移导致拉杆与联动摆杆间、第二门刀与驱动件间传动失效的情况发生。作为优选,所述门刀结构包括一驱动第一门刀摆动的收放组件,所述第一门刀通过第一摆杆组摆动连接在底板上,所述第一摆杆组包括与收放组件联动的传动摆杆以及与传动摆杆平行的第一辅助摆杆,所述收放组件通过传动摆杆驱使第一门刀在远离第二门刀的松弛工位和靠近第二门刀的夹紧工位间摆动切换。收放组件具有驱动第一门刀摆动的作用,还具有定位第一门刀的作用,确保收放组件与第一门刀联动。传动摆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底板上,收放组件驱动第一门刀以传动摆杆上转轴为中心进行竖置姿态摆动,使得第一门刀具有水平向位移和竖向位移,利用水平向位移与第二门刀配合夹紧门球组,实现层门锁组件开启以及层门开启的功能。作为优选,所述轿门锁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底板上的轿门锁钩,所述轿门锁钩一端设有转动连接在底板上的偏心盘,另一端背向第二门刀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可摆动的钩体,所述偏心盘背向钩体侧的周缘上设有与第二门刀抵触的驱动件。轿门锁钩在开锁状态和闭锁状态间摆动切换,偏心设置的驱动件能在第二门刀推挤下驱动轿门锁钩摆动,确保轿门锁钩由闭锁状态向开锁状态切换。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位于所述轿门锁钩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用于螺接上置螺栓的上基板以及用于螺接下置螺栓的下基板,所述上置螺栓和下置螺栓相互配合地调节轿门锁钩的摆动范围,所述轿门锁钩的顶面与所述上基板间夹持有复位弹簧。上基板和下基板均为底板弯折形成,上基板和下基板上均设有分别供上置螺栓和下置螺栓螺接的螺纹孔,通过调节上置螺栓和下置螺栓在螺纹孔内的插置深度来限制轿门锁钩的摆动空间,进而防止轿门锁钩因过度摆动而导致轿门锁组件内部件间撞击受损的情况发生。上置螺栓能通过与轿门锁钩抵触实现对第二门刀单侧限位的作用,防止第二门刀过度摆动。下置螺栓能通过与轿门锁钩抵触来确保轿门锁钩与对应的扣体间匹配勾连。作为优选,所述层门锁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层门挂板上的层门锁钩,门球组包括与层门锁钩同轴连接的主门球以及偏心转动连接在所述层门锁钩上的副门球,所述主门球和副门球的外周缘上均设有摩擦层,所述层门锁钩处于锁闭状态时,主门球和副门球竖向投影错位设置。在正常使用时,第一门刀和第二门刀通过夹紧门球组使得层门锁钩由锁闭状态切换为开锁状态,当轿门开关时,第一门刀和第二门刀会通过被夹持的门球组实现层门联动开关。作为优选,所述拉杆的外延端上设有传动柱,所述第二摆杆组包括可与拉杆配合的联动摆杆以及与联动摆杆平行的第二辅助摆杆,所述联动摆杆中部转动连接在底板上,下端转动连接在第二门刀上,上端朝向第二门刀侧设有与传动柱配合的抵触面,抵触面的竖向截面具有与第一门刀摆动路径匹配的轮廓,夹板处于远离第一门刀的常态工位时,传动柱与联动摆杆间错位活动。传动柱具有可与联动摆杆抵触面配合的外周缘,当夹板处于常态工位时,传动柱与抵触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门刀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刀结构,包括与轿门联动的底板(1)、与层门挂板水平向联动的层门锁组件、以竖置姿态摆动连接在底板(1)上且互为平行设置的第一门刀(2)和第二门刀(3),所述层门锁组件包括可被第一门刀(2)和第二门刀(3)夹持联动的门球组,所述第二门刀(3)通过第二摆杆组转动连接在底板(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刀(2)朝向第二门刀(3)侧设有受门球组驱使实现水平向伸缩的夹板(4),所述夹板(4)朝向第二门刀(3)侧延伸形成钩连第二摆杆组单向摆动并驱使第二门刀(3)水平向位移的拉杆(22),位于第二门刀(3)背向第一门刀(2)侧的底板(1)上设有轿门锁组件,被扒开的层门通过门球组推动夹板(4)靠向所述第一门刀(2),使得与夹板(4)联动的拉杆(22)通过第二门刀(3)驱使轿门锁组件由锁定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刀结构,包括与轿门联动的底板(1)、与层门挂板水平向联动的层门锁组件、以竖置姿态摆动连接在底板(1)上且互为平行设置的第一门刀(2)和第二门刀(3),所述层门锁组件包括可被第一门刀(2)和第二门刀(3)夹持联动的门球组,所述第二门刀(3)通过第二摆杆组转动连接在底板(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刀(2)朝向第二门刀(3)侧设有受门球组驱使实现水平向伸缩的夹板(4),所述夹板(4)朝向第二门刀(3)侧延伸形成钩连第二摆杆组单向摆动并驱使第二门刀(3)水平向位移的拉杆(22),位于第二门刀(3)背向第一门刀(2)侧的底板(1)上设有轿门锁组件,被扒开的层门通过门球组推动夹板(4)靠向所述第一门刀(2),使得与夹板(4)联动的拉杆(22)通过第二门刀(3)驱使轿门锁组件由锁定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4)与第一门刀(2)间夹设有弹簧(6)以及至少两根分置的连杆(5),所述连杆(5)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门刀(2)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夹板(4)上,所述弹簧(6)水平向驱使夹板(4)以摆动防止远离第一门刀(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刀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门刀(2)朝向夹板(4)侧设有带腰形孔的限位板(7),所述夹板(4)与第一门刀(2)间设有限位杆(8),所述限位杆(8)一端固接在夹板(4)上,另一端穿越腰形孔后与一限位块(9)固接,限位块(9)与限位板(7)配合限制夹板(4)的移动范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刀结构包括一驱动第一门刀(2)摆动的收放组件(10),所述第一门刀(2)通过第一摆杆组摆动连接在底板(1)上,所述第一摆杆组包括与收放组件(10)联动的传动摆杆(11)以及与传动摆杆(11)平行的第一辅助摆杆(12),所述收放组件(10)通过传动摆杆(11)驱使第一门刀(2)在远离第二门刀(3)的松弛工位和靠近第二门刀(3)的夹紧工位间摆动切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武杰朱展鹏顾皓琪梅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力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