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系统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导致不透水面积大幅增加,致使相同降雨条件下,径流系数增大,洪峰提前,洪量增大,对城市排水防涝和河道行洪构成巨大的压力,也威胁着城市的安全。针对现代城市的排水内涝问题,市政管理部门通过采用加大排水管道的尺寸标准、新增排水管道数量及排水通道、以及新建排涝泵站等应对措施已不能有效解决,同时这些措施与我国当前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发展需求是相违背的。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对于地面积水管理的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它遵循的规则是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目前,海绵城市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下凹式绿地、雨水渗透塘、渗透地面、雨水花园等。雨水经过有组织的收集和植物净化处理,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同时有效改善城市内涝问题。但是,目前城市道路的“海绵”建设还不完善,海绵城市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道路雨水的立体式雨水收集装置、用于储存雨水的集雨池和用于浇灌植物的渗透微灌管,所述立体式雨水收集装置设置于道路的低洼处,所述立体式雨水收集装置通过雨水回用管与所述集雨池相连通,所述渗透微灌管一端与所述集雨池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道路旁的植被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道路雨水的立体式雨水收集装置、用于储存雨水的集雨池和用于浇灌植物的渗透微灌管,所述立体式雨水收集装置设置于道路的低洼处,所述立体式雨水收集装置通过雨水回用管与所述集雨池相连通,所述渗透微灌管一端与所述集雨池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道路旁的植被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埋设于地下的渗水池,所述集雨池内设有溢流管,所述渗水池通过溢流管与集雨池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池的底部设有卵石,所述渗水池的侧墙为透水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和所述雨水回用管均为渗水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式雨水收集装置为多个。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婕,李刚,陈辉,钱坤,周海霞,杨燕妮,刘兴哲,李文娟,张小侠,吴润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良乡蓝鑫水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