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物活化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2200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土壤生物活化剂,属于农业技术领域。由尿囊素(allantoin)0.1~0.3重量份和生化黄腐酸(hunic  acid)0.7~0.9重量份混合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活性、高效能、无公害的绿色生态农业产品。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激活土壤微生物,保持和促进微生物的生理活性,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有机质转化;与菌肥配合施用时,可增强菌肥对土壤中难溶性磷钾的活化能力和固氮能力,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植株的营养条件,进而提高作物产量,改进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涉及一种土壤生物活化剂
技术介绍
保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工作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持和提高土壤的优良品质的措施不断发展。但由于目前的超负荷耕种和因财力的限制,土壤的改良仍滞后于种植中的消耗。使土壤的条件逐渐恶化,肥力下降,植株生长缓慢、病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变差。在土壤中施用生物活化剂,能够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理活性,提高酶活性,促进有机质转化。是一种投入少,效果突出的土壤改良方法。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的生物活化剂有腐殖酸类、多糖羟酸类及生物磁等,但使用这些材料和方法存在着用量大、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作物生长条件、提高作物产量、改进品质的土壤生物活化剂,用于克服现有土壤活化剂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土壤生物活化剂是由尿囊素(allantoin)0.1~0.3重量份和生化黄腐酸(hunic acid)0.7~0.9重量份混合组成。本专利技术所用原料最佳用量是尿囊素0.2重量份,生化黄腐酸0.8重量份。本专利技术所用原料中的尿囊素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尿、胚胎和植物体内的一种杂环类化合物。分子式C4H6N4O3,相对分子量158.12。纯品为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无味,能溶于热水、热醇和稀氢氧化钠,微溶于水和醇。饱和水溶液pH值5.5。纯度99.26%,纯品溶点228~231℃。由于人和动物体内都含有尿囊素,所以对人、畜极为安全;生化黄腐酸是一种黄色腐植酸,是广泛存在于泥炭和风化煤中的一类成分复杂的天然有机物质。相对分子量680~1450。纯品为浅黄色粉末,细度<120目。含黄腐酸>65%、NPK和中微量元素总和>15%、氨基酸>6%水不溶物<3%、水份<8%、pH7~8。此外还含有多糖、多肽、多酶、核酸、生物酸、水扬酸等生化活性物质和植物内源物质,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及多功能作用。耐酸碱、抗二价离子、水溶性极好、抗硬水能力强。可做为各种肥料的主剂、添加剂、粘结剂或增效剂,与各种化学肥料复配后无絮凝沉淀,还可作为土壤改良剂。对人、畜安全,无环境污染。因此,由尿囊素和生化黄腐酸混合制成的土壤生物活化剂,是一种高活性、高效能、无公害的绿色生态农业产品,即使过量施用也不会对作物和环境造成危害。制备本专利技术的土壤生物活化剂只需将2种原料→计量→混合均匀(3次)→成品包装即可,工艺简单。保存时不受空气中氧和温度影响,贮存1年后,性能仍稳定可靠。原料市场有售。因此,该产品极具使用和推广价值。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式有1、基肥每hm30kg土壤生物活化剂与600kg粉碎桔杆或细土(载体)混匀,结合翻地施入20cm深耕层土壤中;2、底肥每hm15kg土壤生物活化剂与300kg粉碎桔杆或细土(载体)混匀,在播种或种苗移栽时施入土壤中;3、追肥每hm10kg土壤生物活化剂兑水制成0.5%浓度水溶液,于植物展叶前在行间开沟灌入。本产品使用范围人参、西洋及其他北方地道药材等多年生药用植物、大田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牧草等。在多年生植物上应用效果最佳。原因主要是由于多年生植物在一个地方连续生长,播种或移栽后,前期生长良好,后期由于土壤条件逐步恶化、肥力下降,植株生长缓慢、病害严重,导致药材质量降低、产量下降,因此应用土壤生物活化剂效果更为明显。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理论意义1、激活土壤微生物,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理活性,提高酶活性,促进有机质转化;2、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加,微生物类群的活性强度明显提高,根际优势菌群的形成,可抑制或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3、生物活化剂与菌肥配合使用时,可作为菌肥的促进剂和增效剂,增强菌肥对土壤中难溶性磷钾的活化能力和固氮能力,提高土壤肥力;4、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时,可增强根系对矿物质营养的吸收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5、微生物可产生更多的胞外多糖物质,与有机胶体结合,可改善土壤团粒机构;6、在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与使用尿囊素比较,成本仅为尿囊素的24.7%,效果却明显增加。使用本专利技术对土壤性状的影响施用方法为底肥,作物为人参,实验于2003年进行,实验地点在抚松县东岗镇,土壤为暗棕壤。设不施土壤生物活化剂、施用尿囊素和施用本品3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00m2米,共9个小区,供试品种为“大马牙”。1、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方法为平板稀释法。试验结果细菌数分别为49.95×105、53.24×105、67.21×105;真菌数分别为95.90×104、97.35×104、120.76×104;放线菌数分别为119.88×104、127.60×104、151.71×104。可见,施用本品后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均有明显增加。微生物量的增加有助于促进有机质分解、无机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和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根际优势菌群的形成,可抑制或减少病源微生物的繁殖,还可增加对土壤中难溶性磷钾的活化能力和固氮能力。2、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为过氧化氢酶用容量法;脲酶用苯酚-次氯酸钠法;转化酶用3,5-二硝基水扬酸比色法;磷酸酶用改进的Hoffman法,纤维素酶用蒽酮比色法。试验结果过氧化氢酶分别为1.84,2.11,2.71mL/g;脲酶分别为7.67,8.79,10.97mg/100g;转化酶分别为16.17,20.24,26.03mg/g;磷酸酶分别为2.52,2.63,3.68mg/g;纤维素酶分别为0.61,0.74,1.04mg/10g。可见,施用本品后土壤酶活性均有明显提高。其中转化酶与纤维素酶参与土壤的碳循环,转化酶是表征土壤生物活性的一种重要的水解酶,纤维素酶可水解纤维素;脲酶是土壤氮素循环中的重要酶类;磷酸酶则参与土壤有机磷的转化;而过氧化氢酶是重要的氧化还原酶类,它可酶促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利于防止他对生物体的毒害作用。酶活性的提高有助于促进有机质的转化。3、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钾容量法。试验结果有机质含量分别为8.44,8.73,9.91%。可见,施用本品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明显增加。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有助于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此外还可增强土壤保肥性能,提供作物需要的养分。4、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土壤碱解氮采用扩散吸收法,速效磷采用olsen法,速效钾采用火焰光度法。试验结果碱解氮分别为213.0,224.3,269.5mg/kg;速效磷分别为13.2,14.1,16.5mg/kg;速效钾分别为167.4,169.1,185.4mg/kg。可见,施用本品后,可促进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将氮、磷、钾等植物营养元素释放出来,微生物生命活动所产生的酶类可将各种矿物质所含有的养分溶解出来,使各种营养元素成为植物可直接利用的状态,从而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土壤供肥能力,促进植物生长。5、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氮肥利用率采用15N标记法,磷肥利用率采用32P标记法。试验结果氮肥(尿素)利用率分别为27.2,30.5,34.7%;磷肥(过磷酸钙)利用率分别为15.5,18.4,21.6%。可见,施用本品后,肥料利用率有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提高,除可增加土壤供肥能力,还可降低肥料用量和生产成本。使用本专利技术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土壤生物活化剂,其特征是:由尿囊素(allantoin)0.1~0.3重量份和生化黄腐酸(hunicacid)0.7~0.9重量份混合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英王秀全邓波王春梅王丽群刘晓非赵宇航侯集瑞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