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6150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4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可溶性微针贴片包括针尖和基底,所述针尖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熊果苷1份、透明质酸或其盐15‑30份、赋形材料5‑25份;所述透明质酸或其盐为透明质酸或透明质酸钠;所述赋形材料选自果糖、甘露糖、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羟丙甲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该可溶性微针贴片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硬度以及溶解性,避免了传统护肤方式无法发挥熊果苷优势的弊端,具有显著的淡化色斑、美白肌肤的效果。

Soluble microneedle patch for whitening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oluble microneedle patch for whitening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soluble microneedle patch include the tip and the substrate, the tip by weight is prepared with 1 parts: arbutin, hyaluronic acid or its salt 15 30 copies, 25 copies of the 5 shaped material; the hyaluronic acid or its salt as hyaluronic acid or hyaluronic acid sodium; at least one of the shaped material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fructose, mannose, 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and 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The soluble microneedle patch has good mechanical strength, hardness and solubility, to avoid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way of skin care can not play the advantages of arbutin, significantly dilute the stain, the skin whiten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护肤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微针透皮给药技术是在微电子机械系统加工技术与经皮促渗技术研究日益成熟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给药方式。微针阵列具有尺度小、强度高、可精确控制刺入位置与深度、无痛穿刺等优势,可用于化学药物、蛋白、疫苗等的经皮给药,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微针技术不仅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美容领域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捧,微针美容已在欧美、日本、韩国等地广泛使用。微针在美容领域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既可以用于美体塑形,也可以用于美容美肤,对治疗脱发、修复泡痕等也有很好的效果;总的来说,可以将微针在美容美体方面的应用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对抗皮肤衰老、预防和治疗脱发、减轻体重、治疗痤疮、去除死皮组织、减少脂肪的局部堆积、皮肤干癖等。然而,近年来流行的美容微针多是采用生物不可降解的实心微针,例如微针滚轮、微针美塑,纳米微针等,均给消费者带来一些不利因素,诸如:第一,高成本高价格。第二,安全性。目前市场出现了金属微针,或单晶硅微针,但是由于微针本身细小的特点,相比之下强度降低,易断裂在皮肤内部,造成皮肤下层发炎损伤,且金属材质造成有很明显的疼痛感,或者有的采用其他材料制造,对人体造成伤害,频繁使用会造成毛孔增大、色素沉着;医疗机构微针滚轮如果共用,工具就有机会残留他人血液,易导致艾滋病、肝炎等得传播。第三,实用性。目前大多数美容微针产品只能实现在美容机构或医院由专业人员或者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或者由于技术原因造成使用的安全性无法保证,导致微针的操作难度大,便利性较低。可溶性微针的面世恰恰弥补了目前微针美容的缺陷,透明质酸微针就是其中一种。以透明质酸为基质制备微针,当其刺入人体皮肤后,透明质酸在体液作用下溶解滞留于皮肤内,不仅可以起到美容作用,而且由于透明质酸是人体内源性物质,不会引起炎性反应。但是,有些美容活性成分与透明质酸制备而成的可溶性微针的机械强度较差,不足以有效刺破角质层产生药物运输微孔道,因此,目前提高可溶性微针的机械强度仍然是微针制剂研发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该可溶性微针具有良好的硬度和机械强度,能够有效刺破角质层产生药物运输微孔道,将美白活性成分传递至皮下,使其具有显著的美白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包括针尖和基底,所述针尖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熊果苷1份透明质酸或其盐15-30份赋形材料5-25份;所述透明质酸或其盐为透明质酸或透明质酸钠;所述赋形材料选自果糖、甘露糖、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羟丙甲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基底由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尖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熊果苷1份透明质酸或其盐20-24份赋形材料8-22份。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尖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熊果苷1份透明质酸或其盐21-23份赋形材料14-19份。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尖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熊果苷1份透明质酸或其盐21-23份赋形材料17.5-18.5份。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赋形材料选自果糖、甘露糖、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羟丙甲纤维素中的至少两种。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赋形材料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所述组分A为果糖和/或甘露糖,所述组分B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或羟丙甲纤维素。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比为3-9: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赋形材料由质量比为4-9:1的果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赋形材料由质量比为6-9:1的果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赋形材料由质量比为7.5-8.5:1的果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质酸或其盐的分子量为1500kDa-2500kDa。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溶性高分子材料选自聚乙烯醇及其衍生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及其衍生物、透明质酸或其盐、乳糖、山梨糖醇、葡聚糖、海藻糖和蔗糖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透明质酸或其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上述的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赋形材料溶于水中,加入所述透明质酸或其盐,搅拌均匀,再加入所述熊果苷,搅拌均匀,脱气泡,得针尖液;将所述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溶于水中,得基底液;将针尖液注入微针模具中,离心,再将基底液平铺在针尖液上,离心,干燥除水,即得。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针尖液中原料的总浓度为24-35wt%,所述原料是指所述熊果苷、赋形材料和透明质酸或其盐。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底液中水溶性高分子材料的浓度为2-4wt%。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心的转速为2000-3000rpm,温度为0-8℃,离心的时间为1-3min。熊果苷是源于绿色植物的天然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抑制皮肤黑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断黑色素的形成,从而减少皮肤色素沉积,祛除色斑和雀斑,而且对黑素细胞毒性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熊果苷因为强亲水性以及皮肤角质层的阻碍等原因导致其皮肤渗透率较低,熊果苷活性成分无法有效地传递到皮下,熊果苷应有的美白效果无法完全发挥,美白效果不显著。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通过深入研究从大量高分子材料中筛选得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特定种类的赋形材料,将熊果苷与透明质酸以及该特定种类和用量的赋形材料混配制备成机械强度良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可以有效地利用可溶性微针的尺度小、强度高、可精确控制刺入位置与深度、无痛穿刺等优势,破除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可显著提高熊果苷的皮肤渗透量,将美白活性因子熊果苷直接传递到皮下,避免了传统方式无法发挥熊果苷优势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熊果苷的美白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熊果苷与透明质酸或其盐以及特定种类和用量的赋形材料混配制备而成的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具有足够的硬度、有利于刺入皮肤,同时不易折断,使其能够有效刺破皮肤角质层产生药物运输微孔道,将美白活性因子熊果苷传递至皮下;同时微针针体的溶解性好,能够迅速在皮肤内溶解并被人体快速吸收,具有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好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避免了传统护肤方式无法发挥熊果苷优势的弊端,具有显著的淡化色斑、美白肌肤的效果。以本专利技术的配方制备于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其制备过程中具有合适的粘度,有利于微针成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用不同处方制备的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各原料配方如表1所示:表1可溶性微针贴片的原料配方注:HA是指透明质酸,其分子量为2000kDa。制备方法如下:按照表1所示的原料及其配比称取各原料适量置于10ml离心管中,以原料总质量2.5倍的纯化水为溶剂,涡旋混匀溶解,按表1处方配置8种针尖液。用注射器吸取针尖液注入微针模具中,每片注入500μl针尖液,铺平,于冷冻离心机(温度为4℃)中3000rpm离心2m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尖和基底,所述针尖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熊果苷          1份透明质酸或其盐  15‑30份赋形材料        5‑25份;所述透明质酸或其盐为透明质酸或透明质酸钠;所述赋形材料选自果糖、甘露糖、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羟丙甲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基底由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尖和基底,所述针尖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熊果苷1份透明质酸或其盐15-30份赋形材料5-25份;所述透明质酸或其盐为透明质酸或透明质酸钠;所述赋形材料选自果糖、甘露糖、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羟丙甲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基底由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熊果苷1份透明质酸或其盐20-24份赋形材料8-2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赋形材料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所述组分A为果糖和/或甘露糖,所述组分B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或羟丙甲纤维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和组分B的质量比为3-9: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赋形材料由质量比为4-9:1的果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美白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赋形材料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航平李革郑腾羿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新济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新济薇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