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墙腔体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9675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1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墙腔体的施工方法,此施工方法通过在钢筋笼的两侧外廓上搭建钢丝网片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并通过浇筑混凝土将钢丝网片与钢筋笼的侧面凝固在一起形成混凝土墙腔体,该混凝土墙墙体的两侧封闭而四周空置,在安装时与地面、梁或者侧墙相连在进行混凝土填充,同时,混凝土墙腔体结构整体轻便,可方便运输至施工场地后浇筑混凝土再形成混凝土墙,易于成型和运输,能提高混凝土墙的施工效率,且能改善整体的受力性能,此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建筑施工领域。

Construction method of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 cavit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reinforced concrete wall of the cavity, this construction method by building a steel wire mesh on both sides of the profile steel reinforcement cage after concrete pouring, and the lateral solidification of steel wire mesh and steel reinforcement cage together to form a concrete wall cavity by pouring concrete, the concrete wall was closed on both sides and around vacant, when installed with the ground and the beam or side wall are connected in the concrete fill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crete wall cavity structure overall light,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site after pouring concrete to form concrete wall, easy molding and transportation, can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of concrete wall, and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force. The invention for the fiel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混凝土墙腔体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墙腔体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普通钢筋混凝土墙在施工现场首先绑扎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或者箍筋后形成钢筋笼,再在梁截面周围支护模板,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并达到一定强度要求后,再拆除梁四周的模板。整个混凝土墙制作施工的步骤多、流程复杂、施工工期长。传统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墙在工厂完成上述步骤,并将完全预制好的钢筋混凝土墙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再通过吊装安装、运输,由于吊装安装的重量较大,预制构件之间通过预埋件、预留插孔灌浆、钢套筒、混凝土后浇部分等连接成整体,连接构造复杂,结构的受力性能及整体性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流程简单且能更好的保障钢筋混凝土墙受力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墙腔体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混凝土墙腔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作沿混凝土墙长度方向的钢筋笼;b、在钢筋笼的两侧面贴覆钢丝网片,通过位于两侧的钢丝网片将钢筋笼的两侧面完全覆盖;c、沿两侧面竖向安装若干压网钢筋,将各压网钢筋的两端与钢筋笼固定连接,并将钢丝网片与压网钢筋通过绑扎或者焊接进行固定连接;d、将钢筋笼侧向放倒,在钢筋笼的位于底部侧面浇筑混凝土,并养护后形成混凝土侧模板,使得钢丝网片和钢筋笼侧面凝固在混凝土侧模板内;e、翻转钢筋笼,依次在钢筋笼的另一侧面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侧模板。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a中,沿混凝土墙长度方向先平行搭设位于混凝土墙两侧面内侧的两横向钢筋,再在两横向钢筋间搭设若干相互平行的条状钢筋形成水平笼架,再通过若干垂直于水平笼架的竖向钢筋连接若干彼此平行的水平笼架形成钢筋笼。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a中,将各横向钢筋的一端伸出至混凝土侧模板外侧并弯折形成钢筋连接端。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a中,将若干钢筋条弯折形成的钢筋圈组成水平笼架,再通过若干垂直于水平笼架的竖向钢筋连接若干彼此平行的水平笼架形成钢筋笼。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在各横向钢筋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d和e中,混凝土侧模板浇筑完成后,位于最外侧的各横向钢筋部分埋在混凝土侧模板内,部分露出混凝土侧模板凸出在两混凝土侧模板间。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将步骤a中的箍筋通过一根钢筋弯折成封闭箍筋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此钢筋混凝土墙腔体的施工方法通过在钢筋笼的两侧外廓上搭建钢丝网片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并通过浇筑混凝土将钢丝网片与钢筋笼的侧面凝固在一起形成混凝土墙腔体,该混凝土墙墙体的两侧封闭而四周空置,在安装时与地面、梁或者侧墙相连在进行混凝土填充,同时,混凝土墙腔体结构整体轻便,可方便运输至施工场地后浇筑混凝土再形成混凝土墙,易于成型和运输,能提高混凝土墙的施工效率,且能改善整体的受力性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钢筋笼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钢丝网片拼装完成后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侧混凝土侧模板浇筑完成后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浇筑完成后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箍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5,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钢筋混凝土墙腔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作沿混凝土墙长度方向的钢筋笼1;b、在钢筋笼1的两侧面贴覆钢丝网片2,通过位于两侧的钢丝网片2将钢筋笼1的两侧面完全覆盖;c、沿两侧面竖向安装若干压网钢筋21,将各压网钢筋21的两端与钢筋笼1固定连接,并将钢丝网片2与压网钢筋21通过绑扎或者焊接进行固定连接;d、将钢筋笼1侧向放倒,在钢筋笼1的位于底部侧面浇筑混凝土,并养护后形成混凝土侧模板,使得钢丝网片2和钢筋笼1侧面凝固在混凝土侧模板内;e、翻转钢筋笼1,依次在钢筋笼1的另一侧面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侧模板。此钢筋混凝土墙腔体的施工方法通过在钢筋笼1的两侧外廓上搭建钢丝网片2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并通过浇筑混凝土将钢丝网片2与钢筋笼1的侧面凝固在一起形成混凝土墙腔体,该混凝土墙墙体的两侧封闭而四周空置,在安装时与地面、梁或者侧墙相连在进行混凝土填充,同时,混凝土墙腔体结构整体轻便,可方便运输至施工场地后浇筑混凝土再形成混凝土墙,易于成型和运输,能提高混凝土墙的施工效率,且能改善整体的受力性能。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a中,沿混凝土墙长度方向先平行搭设位于混凝土墙两侧面内侧的两横向钢筋13,再在两横向钢筋13间搭设若干相互平行的条状钢筋14形成水平笼架,再通过若干垂直于水平笼架的竖向钢筋12连接若干彼此平行的水平笼架形成钢筋笼1。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步骤a中,将若干钢筋条弯折形成的钢筋圈组成水平笼架,再通过若干垂直于水平笼架的竖向钢筋12连接若干彼此平行的水平笼架形成钢筋笼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a中,将各横向钢筋13的一端伸出至混凝土侧模板外侧并弯折形成钢筋连接端1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各横向钢筋13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d和e中,混凝土侧模板浇筑完成后,位于最外侧的各横向钢筋13部分埋在混凝土侧模板内,部分露出混凝土侧模板凸出在两混凝土侧模板间。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将步骤a中的箍筋通过一根钢筋弯折成封闭箍筋圈15,并在封闭钢筋圈15内增设若干弯曲辅助钢筋16形成,用于增强钢筋笼整体的刚度。此钢筋混凝土墙腔体的施工方法,先通过两平行设置的横向钢筋13和搭接在两横向钢筋13件的条状钢筋14搭建形成沿混凝土墙长度方向的水平笼架,再将多个水平笼架在不同高度重叠平行放置,通过若干串接在水平笼架间的竖向钢筋12将各水平笼架连接形成钢筋笼1。随后在钢筋笼1的两个侧面贴覆钢丝网片2,并在两侧面通过压网钢筋21将钢丝网片2的两端固定在钢筋笼1上,随后依次将钢筋笼1侧面放倒后,在钢筋笼1的两个侧面分别浇筑混凝土,并分别将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混凝土侧模板。钢丝网片2用于增强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便于混凝土浇筑养护后的快速成型,混凝土养护凝固后在两个侧面形成混凝土侧模板,形成两侧封闭且四周开口的混凝土墙腔体。该形成的混凝土墙腔体内部未浇筑混凝土,整体轻便,易于转移和运输。且该混凝土墙腔体便于工业化施工制作,能大批量在工厂施工完成后转运至需要使用的施工场所进行浇筑,形成施工所需施工的混凝土墙。该混凝土墙腔体的一端设置伸出混凝土侧模板的钢筋连接端11,该钢筋连接端11可方便将多个混凝土墙腔体彼此相连后形成连续的混凝土墙腔体进行浇筑,彼此相连的混凝土墙腔体中,可将其中一混凝土墙腔体的钢筋连接端11伸入另一混凝土墙腔体内,与另一混凝土墙腔体内的钢筋笼1搭接相连,再在两相连的混凝土侧模板间贴覆密封片,从而形成两侧向封闭的连续的混凝土墙腔体。该混凝土墙腔体的结构,在形成混凝土墙后,所形成的混凝土墙腔体通过混凝土侧模板和浇筑于两混凝土侧模板内的混凝土墙芯结构形成,相对直接浇筑成型的混凝土墙,由于外部的壳体和内部的混凝土墙芯叠加的施工形式,能显著提高混凝土墙的整体受力性能。此混凝土墙腔体的施工过程,逐步对各个侧面的混凝土侧模板进行浇筑和养护后成型,能使得钢筋笼1和成型后混凝土侧模板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在方便运输的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钢筋混凝土墙腔体的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混凝土墙腔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制作沿混凝土墙长度方向的钢筋笼;b、在所述钢筋笼的两侧面贴覆钢丝网片,通过位于两侧的钢丝网片将钢筋笼的两侧面完全覆盖;c、沿两侧面竖向安装若干压网钢筋,将各所述压网钢筋的两端与钢筋笼固定连接,并将所述钢丝网片与压网钢筋通过绑扎或者焊接进行固定连接;d、将所述钢筋笼侧向放倒,在所述钢筋笼的位于底部侧面浇筑混凝土,并养护后形成混凝土侧模板,使得所述钢丝网片和钢筋笼侧面凝固在混凝土侧模板内;e、翻转所述钢筋笼,依次在所述钢筋笼的另一侧面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侧模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墙腔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制作沿混凝土墙长度方向的钢筋笼;b、在所述钢筋笼的两侧面贴覆钢丝网片,通过位于两侧的钢丝网片将钢筋笼的两侧面完全覆盖;c、沿两侧面竖向安装若干压网钢筋,将各所述压网钢筋的两端与钢筋笼固定连接,并将所述钢丝网片与压网钢筋通过绑扎或者焊接进行固定连接;d、将所述钢筋笼侧向放倒,在所述钢筋笼的位于底部侧面浇筑混凝土,并养护后形成混凝土侧模板,使得所述钢丝网片和钢筋笼侧面凝固在混凝土侧模板内;e、翻转所述钢筋笼,依次在所述钢筋笼的另一侧面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侧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墙腔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沿混凝土墙长度方向先平行搭设位于混凝土墙两侧面内侧的两横向钢筋,再在两所述横向钢筋间搭设若干相互平行的条状钢筋形成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盛勇黄忠海刘付钧张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容联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