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串联氨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93228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1 1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三级串联氨吸收塔,包括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第三吸收单元、加水单元、送气单元、加稀盐酸单元及排液单元。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及第三吸收单元顺次连通,加水单元与第一吸收单元及第三吸收单元分别连通,送气单元的入口连通第一吸收单元,出口连接于第三吸收单元,送气单元输送的气体依次经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及第三吸收单元吸收处理;加稀盐酸单元连通第二吸收单元,排液单元与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及第三吸收单元分别连通。采用三级吸收单元顺次对氨气进行吸收,吸收效果更充分,三个吸收单元内也不会产生盐酸酸雾,喷淋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含有氨根离子及氯离子,可以用作配制蚀刻子液的原料。

Three stage ammonia absorption tow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hree series ammonia absorption tower,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absorption unit, second units, third units, absorption water absorption unit, an air supply unit and a unit with dilute hydrochloric acid and liquid discharge unit. The first absorption unit, second absorption unit and three absorption units which are communicated, water absorption unit and the first unit and the three unit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the absorption uni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entrance, air absorption unit, outlet connected to the third absorption unit, gas feeding unit for conveying in the first absorption unit, second unit and three unit absorption absorption absorption treatment; with dilute hydrochloric acid uni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absorption unit, liquid discharging unit and the first absorption unit, second absorption unit and three unit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absorption. The three units are connected to absorb ammonia absorption, the absorption effect more fully, three absorption unit does not produce waste hydrochloric acid mist, spray process containing ammonia ions and chloride ions, can be used as the raw material preparation of etching liq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级串联氨吸收塔
本技术涉及氨吸收
,具体地,涉及一种三级串联氨吸收塔。
技术介绍
传统技术中,通常采用单级喷淋塔进行氨气的吸收,喷淋液一般为稀硫酸溶液。单级喷淋塔进行氨气吸收时,氨气吸收不完全,并且,氨气吸收过程中,产生的硫酸铵溶液需要进一步处理才能排放或用作他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三级串联氨吸收塔。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三级串联氨吸收塔,包括: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第三吸收单元、加水单元、送气单元、加稀盐酸单元以及排液单元;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第三吸收单元顺次连通;加水单元分别连通第一吸收单元及第三吸收单元;送气单元的入口连通第一吸收单元,出口连通第三吸收单元,送气单元输送的气体依次经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及第三吸收单元吸收处理;加稀盐酸单元连通第二吸收单元;排液单元分别连通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及第三吸收单元。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吸收单元包括第一吸收塔、第一水箱、第一水泵及第一喷洒部;第一吸收塔包括第一塔体、设于第一塔体底部的第一进气口、设于第一塔体底部的第一连通口及设于第一塔体顶部的第一排气口;第一水箱包括设于第一塔体外的第一箱体、设于第一箱体上的第一出水口及第一排水口,第一箱体通过第一连通口与第一塔体内连通;第一水泵与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一喷洒部包括设于第一塔体内与第一水泵连接的第一喷淋头;第二吸收单元包括第二吸收塔、第二水箱、第二水泵及第二喷洒部;第二吸收塔包括第二塔体、设于第二塔体底部的第二进气口、设于第二塔体底部的第二连通口及设于第二塔体顶部的第二排气口;第二水箱包括设于第二塔体外的第二箱体、设于第二箱体上的第二出水口及第二排水口,第二箱体通过第二连通口与第二塔体内连通;第二水泵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第二喷洒部包括设于第二塔体内与第二水泵连接的第二喷淋头;第二进气口连通第一排气口;第三吸收单元包括第三吸收塔、第三水箱、第三水泵及第三喷洒部;第三吸收塔包括第三塔体、设于第三塔体底部的第三进气口、设于第三塔体底部的第三连通口及设于第三塔体顶部的第三排气口;第三水箱包括设于第三塔体外的第三箱体、设于第三箱体上的第三出水口及第三排水口,第三箱体通过第三连通口与第三塔体内连通;第三水泵与第三出水口连通;第三喷洒部包括设于第三塔体内与第三水泵连接的第三喷淋头;第三进气口连通第二排气口;加水单元包括一连通外界水源的加水管,加水管至少分别连通第一水箱及第三水箱;送气单元包括第一鼓风机及第二鼓风机;第一鼓风机连通第一进气口,第二鼓风机连通第三排气口;加稀盐酸单元包括稀盐酸储存箱及加酸管;加酸管的一端连通稀盐酸储存箱,另一端至少连通第二水箱;排液单元包括排液管,排液管分别连通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及第三排水口。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水箱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箱体的第一溢流口,第一溢流口距离第一箱体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一排水口距离第一箱体底部的距离,第一溢流口位于第一进气口下方;第一溢流口还连通排液管;第二水箱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箱体的第二溢流口,第二溢流口距离第二箱体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二排水口距离第二箱体底部的距离,第二溢流口位于第二进气口的下方;第二溢流口还连通排液管;第三水箱还包括设置于第三箱体的第三溢流口,第三溢流口距离第三箱体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三排水口距离第三箱体底部的距离,第三溢流口位于第三进气口的下方;第三溢流口还连通排液管。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三级串联氨吸收塔还包括第一防漏槽,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及第三吸收单元设于第一防漏槽中。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三级串联氨吸收塔第二防漏槽,稀盐酸储存箱设置于第二防漏槽中。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三级串联氨吸收塔还包括基座,第二防漏槽设置于基座上。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吸收塔还包括设于第一塔体内部的第一填充层及第二填充层;第一喷淋头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一喷淋头设于另一个第一喷淋头的下方;第一填充层填充于两个第一喷淋头之间;第二填充层填充于位于下方的第一喷淋头的下方;第二吸收塔还包括设于第二塔体内部的第三填充层及第四填充层;第二喷淋头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二喷淋头设于另一个第二喷淋头的下方;第三填充层填充于两个第二喷淋头之间;第四填充层填充于位于下方的第二喷淋头的下方;第三吸收塔还包括设于第三塔体内部的第五填充层及第六填充层;第三喷淋头有两个,其中一个第三喷淋头设于另一个第三喷淋头的下方;第五填充层填充于两个第三喷淋头之间;第六填充层填充于位于下方的第三喷淋头的下方。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填充层、第二填充层、第三填充层、第四填充层第五填充层及第六填充层为空心网状塑料球。三级串联氨吸收塔首先采用依次连通的三个吸收单元顺次对氨气进行吸收,相对于传统的单级喷淋塔吸收氨气,吸收更加完全。优选例中,在第一吸收塔以及第三吸收塔内部分别通过第一喷洒部及第三喷洒部喷淋清水,于第二吸收塔内部通过第二喷洒部喷淋稀盐酸溶液,既可以完全吸收氨气,也不会产生盐酸酸雾,喷淋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含有氨根离子及氯离子,可以用作配制蚀刻子液的原料,变废为宝。在每个吸收塔内部分别设置两个喷淋头以及两层填充层,清水及稀盐酸溶液喷淋更加充分与均匀,与通入吸收塔内的氨气充分接触反应,使氨气充分吸收。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中三级串联氨吸收塔的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中第一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吸收单元;2、第二吸收单元;3、第三吸收单元;4、加水单元;5、送气单元;6、加稀盐酸单元;7、排液单元;11、第一吸收塔;12、第一水箱;13、第一水泵;14、第一喷洒部;111、第一塔体;112、第一进气口;113、第一排气口;114、第一填充层;115、第二填充层;116、第一连通口;121、第一箱体;122、第一出水口;123、第一排水口;124、第一溢流口;141、第一喷淋头;21、第二吸收塔;22、第二水箱;23、第二水泵;211、第二塔体;212、第二进气口;213、第二排气口;221、第二箱体;222、第二出水口;223、第二排水口;224、第二溢流口;31、第三吸收塔;32、第三水箱;33、第三水泵;311、第三塔体;312、第三进气口;313、第三排气口;321、第三箱体;322、第三出水口;323、第三排水口;324、第三溢流口;41、加水管;51、第一鼓风机;52、第二鼓风机;53、烟囱;61、稀盐酸储存箱;62、加酸管;71、排液管71;8、第一防漏槽;9、第二防漏槽;10、基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三级串联氨吸收塔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级串联氨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第三吸收单元、加水单元、送气单元、加稀盐酸单元以及排液单元;所述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第三吸收单元顺次连通;所述加水单元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吸收单元及所述第三吸收单元;所述送气单元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吸收单元,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吸收单元,所述送气单元输送的气体依次经所述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及第三吸收单元吸收处理;所述加稀盐酸单元连通所述第二吸收单元;所述排液单元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及第三吸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级串联氨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第三吸收单元、加水单元、送气单元、加稀盐酸单元以及排液单元;所述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第三吸收单元顺次连通;所述加水单元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吸收单元及所述第三吸收单元;所述送气单元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吸收单元,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吸收单元,所述送气单元输送的气体依次经所述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及第三吸收单元吸收处理;所述加稀盐酸单元连通所述第二吸收单元;所述排液单元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吸收单元、第二吸收单元及第三吸收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级串联氨吸收塔,其特征在于:第一吸收单元包括第一吸收塔、第一水箱、第一水泵及第一喷洒部;第一吸收塔包括第一塔体、设于第一塔体底部的第一进气口、设于第一塔体底部的第一连通口及设于第一塔体顶部的第一排气口;第一水箱包括设于第一塔体外的第一箱体、设于第一箱体上的第一出水口及第一排水口,第一箱体通过第一连通口与第一塔体内连通;第一水泵与第一出水口连通;第一喷洒部包括设于第一塔体内与第一水泵连接的第一喷淋头;第二吸收单元包括第二吸收塔、第二水箱、第二水泵及第二喷洒部;第二吸收塔包括第二塔体、设于第二塔体底部的第二进气口、设于第二塔体底部的第二连通口及设于第二塔体顶部的第二排气口;第二水箱包括设于第二塔体外的第二箱体、设于第二箱体上的第二出水口及第二排水口,第二箱体通过第二连通口与第二塔体内连通;第二水泵与第二出水口连通;第二喷洒部包括设于第二塔体内与第二水泵连接的第二喷淋头;第二进气口连通第一排气口;第三吸收单元包括第三吸收塔、第三水箱、第三水泵及第三喷洒部;第三吸收塔包括第三塔体、设于第三塔体底部的第三进气口、设于第三塔体底部的第三连通口及设于第三塔体顶部的第三排气口;第三水箱包括设于第三塔体外的第三箱体、设于第三箱体上的第三出水口及第三排水口,第三箱体通过第三连通口与第三塔体内连通;第三水泵与第三出水口连通;第三喷洒部包括设于第三塔体内与第三水泵连接的第三喷淋头;第三进气口连通第二排气口;加水单元包括一连通外界水源的加水管,加水管至少分别连通第一水箱及第三水箱;送气单元包括第一鼓风机及第二鼓风机;第一鼓风机连通第一进气口,第二鼓风机连通第三排气口;加稀盐酸单元包括稀盐酸储存箱及加酸管;加酸管的一端连通稀盐酸储存箱,另一端至少连通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武军董关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博罗县湘澧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