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高初始荧光强度的长余辉SrAl2O4:Eu,Dy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自从20世纪60年代Palilla FC发现并报道镧系元素掺杂的铝酸盐高性能长余辉材料以来,人们针对该体系的长余辉材料发光强度以及余辉性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也从最初的高温固相烧结法发展到后来的燃烧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水热法、悬浮区域法(floating zone)等。众所周知,长余辉材料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安全指示、紧急照明、道路标识以及内部装潢等领域。鉴于该应用领域的特殊要求,具有较强的初始发光亮度以及较长的余辉时间的材料成为近些年人们研究的重点。当前对于Eu,Dy激活的碱土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十分活跃。主要研究集中在基质组成、结构和形态,激活离子种类和性质,制备方法与工艺等对材料的发光性质的影响,以及发光机理的研究等。制备方法目前研究最多的是高温固相法。但是,高温固相法存在着合成温度高、单相化合物难以得到的缺点。对于新型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还应解决以下主要问题:寻找高效实用的制备技术:该技术能降低合成温度、减少工艺流程和时间,即主要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高初始荧光强度的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锶源、铝源、硼酸、发光助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在室温下搅拌5~10分钟,形成溶液体系,使该溶液体系中S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0.8mol.L↑[-1],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1.6mol.L↑[-1],硼酸与Sr↑[2+]物质的量之比为0.05~0.3∶1,发光助剂与Sr↑[2+]物质的量之比为0.01~0.04∶1,去离子水体积为50~80mL; (2)将氢氧化铵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步骤(1)中的溶液体系中,直至生成白色的胶状沉淀,控制最终的pH值; (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初始荧光强度的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锶源、铝源、硼酸、发光助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在室温下搅拌5~10分钟,形成溶液体系,使该溶液体系中S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0.8mol·L-1,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1.6mol·L-1,硼酸与Sr2+物质的量之比为0.05~0.3∶1,发光助剂与Sr2+物质的量之比为0.01~0.04∶1,去离子水体积为50~80mL;(2)将氢氧化铵溶液逐滴加入到上述步骤(1)中的溶液体系中,直至生成白色的胶状沉淀,控制最终的pH值;(3)将步骤(2)中所得胶状沉淀洗净后干燥,再放入电炉中预烧得到前驱体,将该前驱体加以研磨;(4)将步骤(3)中研磨后的前驱体在还原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忠,陈吉涛,顾锋,胡彦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