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作用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968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作用气缸,解决了目前气缸的润滑方式操作复杂,需要拆卸,操作繁琐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缸筒、活塞杆、固定套设于活塞杆上的密封圈及盖合于缸筒两侧的前缸盖与后缸盖,前缸盖及后缸盖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连通于缸筒的通气孔,各通气孔的一侧均开设有连通于外界及缸筒的注油孔,注油孔远离缸筒的端部盖合有用于密封注油孔的端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双作用气缸,能够便捷的对气缸进行注油润滑,操作简单,实用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作用气缸
本技术涉及气动元件,特别涉及一种双作用气缸。
技术介绍
气缸是气压传动中将压缩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启动执行元件。气缸内部需要不定期的进行润滑操作,以使得气缸使用起来省力便捷。但是目前气缸的润滑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油雾器对其进行润滑,此种方法进行润滑则需要将气缸连接到油雾器上单独进行润滑,另一种则更加复杂,需要将气缸全部拆卸开,对内部零件分别进行润滑及清理,两种方式操作都需要拆卸,操作繁琐,还有待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作用气缸,能够便捷的对气缸进行注油润滑,操作简单,实用高效。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作用气缸,包括缸筒、活塞杆、固定套设于活塞杆上的密封圈及盖合于缸筒两侧的前缸盖与后缸盖,所述前缸盖及后缸盖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连通于缸筒的通气孔,所述各通气孔的一侧均开设有连通于外界及缸筒的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远离缸筒的端部盖合有用于密封注油孔的端盖。采用上述方案,在通气孔的一侧开设的注油孔,连通于外界及缸筒,能够在不拆开气缸的前提下对缸筒内进行添加润滑油的操作,使用便捷、高效,注油孔远离缸筒一侧的端部盖合的端盖对注油孔进行密封处理,防止缸筒内部污染,同时使得气缸内部气密性良好,能正常的使用,整体操作简单方便,实用高效。作为优选,所述注油孔靠近缸筒的一侧端口固定安装有向缸筒一侧流通的第一单向阀。采用上述方案,注油孔靠近缸筒一侧的端口固定安装的第一单向阀使得注入的润滑油只从注油孔向缸筒一侧流通,避免润滑油的回流,使得在注油操作的时候更加的便捷。作为优选,所述注油孔的内侧壁环设有供第一单向阀抵接的凸环,所述注油孔靠近缸筒一侧的端口固定卡接有抵接环,所述第一单向阀稳固卡嵌于凸环与抵接环之间。采用上述方案,注油孔内侧壁环设的凸环对第一单向阀进行抵接,防止第一单向阀在缸筒一侧的气压增大时推动第一单向阀滑入注油孔的内部,同时注油孔靠近缸筒一侧的端口处的抵接环固定卡接,将第一单向阀固定在凸环以及抵接环之间,使得第一单向阀稳定的安装于注油孔靠近缸筒的一侧,安装牢固、稳定。作为优选,所述注油孔的一侧还开设有连通于通气孔的开孔。采用上述方案,注油孔一侧连通于通气孔的开孔,使得注油孔内能实现气压平衡,在端盖盖合的情况下也能在通气空内发生气压改变的时候,让注油孔内的润滑油向缸筒一侧流通,便于在注油孔内储存一定量的润滑油。作为优选,所述开孔的端口固定安装有向注油孔一侧流通的第二单向阀。采用上述方案,开孔的端口固定安装的第二单向阀在通气孔一侧进行单向控制,使得通气孔内压入气体的时候能向注油孔内一同挤压,使得注油孔内的润滑油向缸筒一侧喷出,而防止注油孔内。作为优选,所述开孔靠近通气孔一侧的端口孔径大于开孔孔径且呈阶梯状以供第二单向阀安装。采用上述方案,开孔靠近通气孔一侧的孔径大于开孔整体孔径,形成阶梯状供第二单向阀安装抵接,防止第二单向阀向开孔内滑移造成难以拿取或者堵塞。作为优选,所述开孔靠近通气孔一侧的端口还固定卡嵌有抵接于第二单向阀的卡环。采用上述方案,开孔靠近通气孔一侧安装的卡环将第二单向阀卡嵌固定住,防止第二单向阀轻易的脱离,使得对开孔以及注油孔的单向导通控制更加的良好。作为优选,所述开孔朝向通气孔端的口一侧倾斜设置。采用上述方案,开孔朝向通气孔的端口一侧倾斜设置,使得注油孔内的部分润滑油不会轻易的流动到通气孔一侧,且朝向通气孔的端口倾斜设置,使得向通气孔内注入气体时,能顺利的向开孔内挤压气体,进而使得注油孔内的气压改变以使得向缸筒一侧进行注油操作,使用简便,顺利。作为优选,所述端盖螺纹连接于注油孔。采用上述方案,端盖螺纹连接于注油孔,能稳定的安装在注油孔上实现密封处理,避免注油孔内气压变化轻易的造成端盖的脱离,安装更加的牢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气缸在前缸盖及后缸盖上开设注油孔,直接实现不拆卸气缸向缸筒内侧进行润滑油的添加,使得操作更加的简便,注油孔和通气孔连通的开孔的设置,使得在通气孔内进行气体流通气压变化的时候,能够使得注油孔内的润滑油能顺利的向缸筒进行喷入;第一单向阀以及第二单向阀和端盖的设置使得注油孔的密闭性良好,且实现单向由注油孔内向缸筒一侧进行流通操作,使得注油润滑顺利的同时避免注油孔内的润滑油被弄到通气孔中,使得使用更加的洁净、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双作用气缸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双作用气缸的正视图;图3为图2中A-A部的剖视图。图中:1、缸筒;11、活塞杆;12、前缸盖;13、后缸盖;2、通气孔;3、注油孔;31、端盖;32、凸环;33、抵接环;4、开孔;41、卡环;5、第一单向阀;6、第二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双作用气缸,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本体,本体包括两侧的前缸盖12及后缸盖13、安装于前缸盖12及后缸盖13之间的缸筒1、穿设安装于本体内的活塞杆11,本体内部的活塞杆11上一体安装有活塞密封圈及位于活塞密封圈中间的耐磨环,前缸盖12及后缸盖13的端口分别固定安装有前盖密封圈及后盖密封圈且均在侧壁上联通外界开设有通气孔2。如图1至图3所示,两侧通气孔2呈对称设置,且通气孔2的一侧还开设有注油孔3,注油孔3向活塞杆11一侧开设且连通于缸筒1,注油孔3的端面上螺纹连接有用于盖合注油孔3的端盖31。如图1及图3所示,注油孔3靠近缸筒1的端口处还固定卡嵌安装有第一单向阀5,第一单向阀5采用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制作,由若干条拼接在一起的挡片组成,且向缸筒1一侧凸出,当缸筒1内气压大于注油孔3内时,由于向一侧凸出且相互支撑住的结构特性,第一单向阀5保持闭合原状,注油孔3内不与缸筒1内流通;当缸筒1内气压减小时,在注油孔3内部气压的挤压下,第一单向阀5向缸筒1一侧打开小孔,且在挡条的分散下使得润滑油呈部分雾状喷出。实现注入注油孔3内的润滑剂能够单向向缸筒1内注入。注油孔3靠近缸筒1一侧的端口内侧壁的一侧环设有凸环32,第一单向阀5抵接于凸环32上,且在更靠近端口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抵接环33,第一单向阀5固定安装于凸环32与抵接环33之间实现固定。如图3所示,注油孔3的侧壁开设有开孔4,开孔4分别连通于通气孔2与注油孔3,当注油孔3内注入润滑剂并盖上端盖31后,注油孔3内的气压通过开孔4进行调节。开孔4倾斜设置,且由连通于注油孔3的一侧向靠近通气孔2远离缸筒1的端口一侧倾斜设置,开孔4靠近通气孔2的端口固定安装有第二单向阀6,开孔4的端口孔径比整体略大呈阶梯状,且第二单向阀6抵接于开孔4的端口处,在端口处固定卡嵌有卡环41将第二单向阀6进行固定。第二单向阀6仅向注油孔3一侧流通,且结构和第一单向阀5相同。在缸筒1内活塞杆11的带动下,通气孔2内发生气体的压强变化时,使得通气孔2连接的器件被驱动。当活塞杆11向后缸盖13一端运动时,靠近前缸盖12一侧的缸筒1内气压减小,气体从前缸盖12上的通气孔2向缸筒1内注入,前缸盖12的注油孔3内的润滑剂被气压吸向缸筒1一侧,呈雾状喷洒在活塞杆11的端面上,后缸盖13一侧气体向外排出,在第二单向阀6的逆止作用下,后缸盖13上的注油孔3内的润滑剂不因气压改变而喷出。当活塞杆11向前缸盖12一端运动时,后缸盖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作用气缸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作用气缸,包括缸筒(1)、活塞杆(11)、固定套设于活塞杆(11)上的密封圈及盖合于缸筒(1)两侧的前缸盖(12)与后缸盖(13),其特征是:所述前缸盖(12)及后缸盖(13)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连通于缸筒(1)的通气孔(2),所述各通气孔(2)的一侧均开设有连通于外界及缸筒(1)的注油孔(3),所述注油孔(3)远离缸筒(1)的端部盖合有用于密封注油孔(3)的端盖(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作用气缸,包括缸筒(1)、活塞杆(11)、固定套设于活塞杆(11)上的密封圈及盖合于缸筒(1)两侧的前缸盖(12)与后缸盖(13),其特征是:所述前缸盖(12)及后缸盖(13)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连通于缸筒(1)的通气孔(2),所述各通气孔(2)的一侧均开设有连通于外界及缸筒(1)的注油孔(3),所述注油孔(3)远离缸筒(1)的端部盖合有用于密封注油孔(3)的端盖(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作用气缸,其特征是:所述注油孔(3)靠近缸筒(1)的一侧端口固定安装有向缸筒(1)一侧流通的第一单向阀(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作用气缸,其特征是:所述注油孔(3)的内侧壁环设有供第一单向阀(5)抵接的凸环(32),所述注油孔(3)靠近缸筒(1)一侧的端口固定卡接有抵接环(33),所述第一单向阀(5)稳固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剑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鼎力气动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