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MG填充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795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MG填充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采用聚氨酯改性的TDE-85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粉(MG)制备环氧树脂灌封材料及其方法。该环氧树脂灌封材料是按重量份数计,将聚氨酯、TDE-85环氧树脂基料、MG、固化剂及其他助剂混合反应,真空脱泡后灌注到模具中,升温固化,脱模,即得到MG填充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灌封材料,具有良好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及抗高低温冲击性能,适用于工作温度范围较宽的电器元件的灌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型高分子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环氧树脂灌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采用聚氨酯改性的TDE-85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粉制备环氧树脂灌封材料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环氧树脂灌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耐热性、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在机械、电子电器、航天航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环氧树脂灌封材料大多采用的是双酚A型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添加大量硅微粉填料,可以获得很高的导热性,能适用于以铝做导体的厚绝缘结构中(6~12mm)。此类材料的耐热等级为B级,耐低温开裂性能只有-20℃,抗温度冲击性很差。环氧树脂通过增韧改性后得到的大多数产品仅能适应-40℃~70℃环境条件,而不能满足大量高技术条件下提出的-55℃~75℃,5次循环高低温温度冲击性要求。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氧树脂灌封料的使用条件越来越苛刻,迫切需要研制以高性能环氧树脂为基料,对其进行增韧改性得到各种新型的高性能环氧树脂灌封材料,来满足电子电器等领域对高性能环氧树脂灌封材料的市场需求,这对灌封材料领域和电子工业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MG填充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灌封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MG填充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采用聚氨酯对TDE-85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为固化剂,玻璃纤维粉为填料,按重量份量数计,由以下组份反应而成: TDE-85环氧树脂 35份 聚氨酯 10~20份 玻璃纤维粉 0~250份 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 50份 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 0.1~0.2份; 所述的聚氨酯是采用聚醚二元醇和2,4-甲苯二异氰酸酯进行反应,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份反应而成: 聚醚二元醇 100份 2,4-甲苯二异氰酸酯 30~40份 1,4-丁二醇 3~4份 三羟甲基丙烷 1~2份 其中聚醚二元醇选自分子量分别为400、10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G填充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采用聚氨酯对TDE-85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为固化剂,玻璃纤维粉为填料,按重量份量数计,由以下组份反应而成:TDE-85环氧树脂                            35份聚氨酯                                    10~20份玻璃纤维粉                                0~250份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                      50份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              0.1~0.2份;所述的聚氨酯是采用聚醚二元醇和2,4-甲苯二异氰酸酯进行反应,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份反应而成:聚醚二元醇                                100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                       30~40份1,4-丁二醇                               3~4份三羟甲基丙烷                              1~2份其中聚醚二元醇选自分子量分别为400、1000或20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G填充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玻璃纤维粉直径为11μm,长径比为(10~1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G填充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玻璃纤维粉选用10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G填充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聚氨酯15份。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MG填充的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2,4-甲苯二异氰酸酯35份。6、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树脂灌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玻璃纤维粉、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TDE-85环氧树脂与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混合,再加入聚氨酯,得到的混合物倒入真空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芝华林伟谢科予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