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93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壳体内部安装有驱动第一平面凸轮和第二平面凸轮的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平面凸轮套装在第一油道轴的外部,所述第二平面凸轮套装在第二油道轴的外部,盖板外部的第一油道轴上设置有总出油口,第二油道轴上设置有总回油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一号进油道和二号进油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一号回油道和二号回油道。所述第一平面凸轮与用于在两个进油道进行进油连通切换的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和第二顶杆切换装置相配合;而且第二平面凸轮与用于在两个回油道进行回油连通切换的第三顶杆切换装置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相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
本技术属于汽车油箱零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
技术介绍
目前,有些柴油车为双油箱结构,而且这两个油箱内部所装柴油的标号不同,通常情况下,当一个油箱的燃油用完之后需要自动切换到另一个油箱进行供油,因此,通常情况下具有两个进油口与两个油箱相连通,而且两个油箱上还分别设置有回油口,其中两个进油口与总进油道相连通,两个回油口与总回油道相连通。由于目前还没有此类油箱自动转换阀,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手动的进行切换,其切换效率低,而且稳定性比较差,耐用性也比较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转换阀,用于自动的在两个油箱之间进行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此转换阀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能够自动的在柴油车的两个不同标号油箱之间进行切换,进而提高了切换效率,而且此转换阀结构简单,工作过程稳定,提高了其耐用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驱动第一平面凸轮和第二平面凸轮的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平面凸轮套装在第一油道轴的外部,所述第一油道轴安装在壳体内部,所述第一平面凸轮的端面加工有第一凸轮槽。所述第二平面凸轮套装在第二油道轴的外部,所述第二油道轴安装在壳体内部,所述第二平面凸轮的端面加工有第二凸轮槽。所述壳体上安装有盖板,所述第一油道轴和第二油道轴都穿过盖板,所述盖板外部的第一油道轴上设置有总出油口,第二油道轴上设置有总回油口;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一号进油道和二号进油道,而且一号进油道和二号进油道与总出油口相配合进行供油;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一号回油道和二号回油道,而且一号回油道和二号回油道与总回油口相配合进行回油。所述第一平面凸轮与用于在两个进油道进行进油连通切换的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和第二顶杆切换装置相配合;而且第二平面凸轮与用于在两个回油道进行回油连通切换的第三顶杆切换装置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相配合。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壳体内部的电机腔体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平面凸轮和第二平面凸轮外缘的从动齿轮同时构成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电机采用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通过变频器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线与伺服控制按钮相连控制电机的自动转动以及其转动的相位角。所述第一顶杆切换装置、第二顶杆切换装置、第三顶杆切换装置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包括顶杆,所述顶杆的两端分别支撑在第一油道轴和壳体上的定位支撑孔,并构成滑动配合,在顶杆上与第一平面凸轮相配合的一端加工有滚珠安装孔,所述滚珠安装孔内部镶嵌安装有滚珠,所述滚珠与第一凸轮槽构成滚动配合,所述顶杆上通过轴肩定位安装有阀芯,所述阀芯和第一油道板之间的顶杆上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阀芯上安装有配合密封圈,所述配合密封圈与第一过油通道的末端倒角相配合并对第一过油通道进行密封,进而对二号进油道密封封堵,所述第一油道板上均布加工有多个第一过油孔。所述第二顶杆切换装置与第二过油通道、第二油道板和第二过油孔相配合对一号进油道的通断进行切换;所述第三顶杆切换装置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也分别与相应的过油通道、油道板和过油孔相配合对一号回油道和二号回油道的通断进行切换。所述盖板和第一油道轴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盖板和壳体相配合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油道轴和壳体相配合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和第二顶杆切换装置的顶杆与第一油道轴相配合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密封圈;所述第三顶杆切换装置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的顶杆与第二油道轴相配合的位置设置有第五密封圈。所述第一平面凸轮端面的第一凸轮槽相位差为90度,保证第一平面凸轮转动90度时,一号进油道和二号进油道分别处于关闭和开启状态;所述第二平面凸轮端面的第二凸轮槽相位差为90度,保证第二平面凸轮转动90度时,一号回油道和二号回油道分别处于关闭和开启状态。所述第一平面凸轮和第二平面凸轮的下端面都通过定位隔板定位并分别安装在第一油道轴和第二油道轴上,所述第一平面凸轮和第二平面凸轮的上端面通过定位环定位,所述定位环通过弹性挡圈定位安装在第一油道轴和第二油道轴上,所述弹性挡圈安装在第一油道轴和第二油道轴的轴环上。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上述的六通转换阀能够在两个油箱进行自动的切换,进而保证了,在一个油箱的燃油燃尽之后通过第一平面凸轮自动切换到另一个油箱,最终保证了两个油箱进行自动切换,保证了供油的顺畅,而且两个油箱具有回油功能,既能够实现进油又能够实现回油。2、通过电机能够带动主动齿轮,通过主动齿轮能够带动第一平面凸轮,通过第一平面凸轮上的第一凸轮槽带动两个顶杆切换装置,进而在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之间自动切换,使一号进油道和二号进油道交替的和总出油口相连通,依次进行供油作业。3、通过电机能够带动主动齿轮,通过主动齿轮能够带动第二平面凸轮,通过第二平面凸轮上的第二凸轮槽带动两个顶杆切换装置,进而在一号回油道和二号回油道之间自动切换,使一号回油道和二号回油道交替的和总出油口相连通,依次进行回油作业。4、通过顶杆切换装置,工作过程中,通过顶杆与第一平面凸轮的第一凸轮槽相配合,带动顶杆进行自由伸缩移动,进而带动阀芯上的配合密封圈与第一过油通道和第二过油通道之间循环密封配合,最终实现一号进油道、二号进油道和总出油口之间的自动连通,实现不同油箱之间的自动切换。5、通过设置在顶杆末端的滚珠能够减少顶杆与第一凸轮槽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起到了很好的凸轮顶杆作用。6、通过第一平面凸轮的相位角相差90度,能够保证自动的在两个油箱之间进行自动的切换,实现两个油箱燃油的交替供应。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图1中A-A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图1中B-B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转换阀的第一视角三维图。图5是本技术的转换阀的第二视角三维图。图中:壳体1、电机2、电机腔体3、螺纹孔4、盖板5、主动齿轮6、输出轴7、第一平面凸轮8、第一凸轮槽9、总出油口10、第一油道轴11、第一密封圈12、弹性挡圈13、定位环14、定位隔板15、第二密封圈16、第三密封圈17、一号进油道18、二号进油道19、第二顶杆切换装置20、第二过油通道21、第二过油孔22、第二油道板23、第一油道板24、第一过油孔25、第一过油通道26、复位弹簧27、配合密封圈28、阀芯29、顶杆30、第四密封圈31、滚珠安装孔32、滚珠33、总回油口34、第三顶杆切换装置35、第四顶杆切换装置36、一号回油道37、二号回油道38、第二平面凸轮39、第二凸轮槽40、第二油道轴41、第五密封圈4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它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驱动第一平面凸轮8和第二平面凸轮39的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套装在第一油道轴11的外部,所述第一油道轴11安装在壳体1内部,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的端面加工有第一凸轮槽9。所述第二平面凸轮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驱动第一平面凸轮(8)和第二平面凸轮(39)的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套装在第一油道轴(11)的外部,所述第一油道轴(11)安装在壳体(1)内部,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的端面加工有第一凸轮槽(9);所述第二平面凸轮(39)套装在第二油道轴(41)的外部,所述第二油道轴(41)安装在壳体(1)内部,所述第二平面凸轮(39)的端面加工有第二凸轮槽(40);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盖板(5),所述第一油道轴(11)和第二油道轴(41)都穿过盖板(5),所述盖板(5)外部的第一油道轴(11)上设置有总出油口(10),第二油道轴(41)上设置有总回油口(34);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一号进油道(18)和二号进油道(19),而且一号进油道(18)和二号进油道(19)与总出油口(10)相配合进行供油;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一号回油道(37)和二号回油道(38),而且一号回油道(37)和二号回油道(38)与总回油口(34)相配合进行回油;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与用于在两个进油道进行进油连通切换的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和第二顶杆切换装置(20)相配合;而且第二平面凸轮(39)与用于在两个回油道进行回油连通切换的第三顶杆切换装置(35)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36)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安装有驱动第一平面凸轮(8)和第二平面凸轮(39)的齿轮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套装在第一油道轴(11)的外部,所述第一油道轴(11)安装在壳体(1)内部,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的端面加工有第一凸轮槽(9);所述第二平面凸轮(39)套装在第二油道轴(41)的外部,所述第二油道轴(41)安装在壳体(1)内部,所述第二平面凸轮(39)的端面加工有第二凸轮槽(40);所述壳体(1)上安装有盖板(5),所述第一油道轴(11)和第二油道轴(41)都穿过盖板(5),所述盖板(5)外部的第一油道轴(11)上设置有总出油口(10),第二油道轴(41)上设置有总回油口(34);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一号进油道(18)和二号进油道(19),而且一号进油道(18)和二号进油道(19)与总出油口(10)相配合进行供油;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一号回油道(37)和二号回油道(38),而且一号回油道(37)和二号回油道(38)与总回油口(34)相配合进行回油;所述第一平面凸轮(8)与用于在两个进油道进行进油连通切换的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和第二顶杆切换装置(20)相配合;而且第二平面凸轮(39)与用于在两个回油道进行回油连通切换的第三顶杆切换装置(35)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36)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电机(2),所述电机(2)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电机腔体(3)内部,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7)上安装有主动齿轮(6),所述主动齿轮(6)与第一平面凸轮(8)和第二平面凸轮(39)外缘的从动齿轮同时构成齿轮啮合传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采用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通过变频器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线与伺服控制按钮相连控制电机(2)的自动转动以及其转动的相位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杆切换装置、第二顶杆切换装置(20)、第三顶杆切换装置(35)和第四顶杆切换装置(36)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顶杆切换装置包括顶杆(30),所述顶杆(30)的两端分别支撑在第一油道轴(11)和壳体(1)上的定位支撑孔,并构成滑动配合,在顶杆(30)上与第一平面凸轮(8)相配合的一端加工有滚珠安装孔(32),所述滚珠安装孔(32)内部镶嵌安装有滚珠(33),所述滚珠(33)与第一凸轮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民肖耀东任洪敏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市车的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