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菩宣专利>正文

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7226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7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包含第四轴旋转机构及第五轴旋转机构,该第四轴旋转机构是在其第一基座内设有第一驱动源,该第一驱动源以第一减速器连结驱动第一转轴,该第五轴旋转机构设有连结于该第一转轴的第二基座,在该第二基座内设有第二驱动源,该第二驱动源以第二减速机连结驱动供架置加工件的第二转轴,并使该第二转轴与该第一转轴的轴心相交,而可使加工件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轴心交点为中心作分度旋转;如此,利用第一、二减速器的连结驱动方式,即可确保第四、五轴旋转机构输出足够的扭力,以精准的驱动加工件作分度旋转,并达到提升加工精度及节省设备成本的实用效益。

Multi axis rotary working device of process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evice for multi axis rotary working machine, comprising fourth axis and five axis rotation mechanism of the rotation mechanism, the fourth axis rotary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rive source in the first base, the first driver to drive the first link first reducer shaft, the shaft rotat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link to fifth the second base of the first shaft, a second drive source in the second base, the second driver with second link drive reducer mounting shaft for second parts, and the second axis intersection and the axis of the first shaft, and can make the workpiece axis intersection with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for rotating shaft Center for indexing rotation; so, the use of first, second reducer connected drive mode can ensure enough torque output of fourth, fifth shaft rotating mechanism, the precision of the drive The workpiece is rotated by graduation, and the practical benefits of improving machining accuracy and saving equipment cost are achie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第一、二减速器的连结驱动方式,以确保第四、五轴旋转机构输出足够的扭力,以精准的驱动加工件作分度旋转,并可提升加工精度及节省设备成本的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今,加工机为因应不同加工需求,其加工轴向已由三轴加工演进至五轴加工;请参阅图1所示,系坊间现有的五轴加工机10,其设有可驱动作X-Y轴向位移的移动座11及可驱动可作Z轴向位移的加工主轴12,另于该移动座11上装设有旋转工作台装置,该旋转工作台装置设有一可由第四轴驱动机构13驱动作X轴向分度旋转的台座14,并在该台座14上装设可由第五轴驱动机构15驱动作Z轴向分度旋转的工作台16,以供架置工件;于进行加工作业时,即以该第四轴驱动机构13驱动台座14、第五轴驱动机构15、工作台16及工件作X轴向的分度旋转动作,该第五轴驱动机构15则驱动工作台16及工件作Z轴向的分度旋转动作,并搭配移动座11的X-Y轴向位移动作及加工主轴12的Z轴向位移动作,以因应不同加工需求;然而,该第四轴驱动机构13及第五轴驱动机构15的旋转驱动源一般为直驱式的伺服马达,而可精准的驱动工作台16作任意角度的分度旋转,以因应复杂形状加工件的加工作业需求,然而,一般伺服马达于低转速驱动时,常会产生输出扭力不足的情况,而影响驱动工作台16作分度旋转的精准度,为使该第四轴驱动机构13及第五轴驱动机构15可输出足够的输出扭力,即必须于第四轴驱动机构13及第五轴驱动机构15配置高功率的伺服马达,其不仅使得第四轴驱动机构13或第五轴驱动机构15整体的重量加重,且体积庞大,更大幅增加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设计人遂以其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研发与制作经验,针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深入研究,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试作,终究研创出一种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以有效改善现有的缺弊,此即为本技术的设计宗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第四轴旋转机构:设有第一基座,在该第一基座内设有第一驱动源,该第一驱动源以第一减速器连结驱动第一转轴,一第一定位结构是在该第一转轴上固设有第一外环部的第一定位盘,并在该第一基座装设一供驱动压抵该第一定位盘的第一外环部第一侧面的第一压掣件,在该第一基座还装设有供抵掣该第一定位盘的第一外环部第二侧面的第一抵掣环面,一第一气浮结构在该第一基座的第一抵掣环面上环布设有复数个第一供气孔,以供输出高压气体,使该第一定位盘的第一外环部的第二侧面与该第一基座的第一抵掣环面以气浮方式分离;第五轴旋转机构:设有连结于该第四轴旋转机构的第一转轴的第二基座,在该第二基座内设有第二驱动源,该第二驱动源以第二减速机连结驱动第二转轴,并使该第二转轴的轴心与该第一转轴的轴心相交,一第二定位结构是在该第二转轴上固设有具有第二外环部的第二定位盘,并在该第二基座装设供驱动压抵该第二定位盘的第二外环部第二侧面的第二压掣件,在该第二基座还装设有供抵掣该第二定位盘的第二外环部第二侧面的第二抵掣环面,一第二气浮结构是在该第二基座的第二抵掣环面上环布设有复数个第二供气孔,以供输出高压气体,使该第二定位盘的第二外环部的第二侧面与该第二基座的第二抵掣环面以气浮方式分离,在该第二转轴的前端设有套接结构,以供拆装具有加工件的定位治具,并使该加工件位于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轴心相交位置。所述的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中,该第四轴旋转机构的第一驱动源及该第五轴旋转机构的第二驱动源是伺服马达。所述的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中,该第四轴旋转机构的第一减速器及该第五轴旋转机构的第二减速器是谐波式减速器。所述的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中,该第五轴旋转机构的第二转轴的轴心正交于该第四轴旋转机构的第一转轴的轴心。所述的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中,该第四轴旋转机构的第一转轴是在端部固设一连结座,以供连结该第五轴旋转机构的第二基座。所述的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中,该连结座呈L型,并在该连结座设有连结固定于该第四轴旋转机构的第一转轴端部的第一承板及连结固定于该第五轴旋转机构的第二基座的第二承板。所述的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中,该第四轴旋转机构的第一定位结构的第一定位盘设有第一内环部,该第一内环部与该第一外环部间设有第一间隔部,并使该第一间隔部的厚度小于该第一内环部与该第一外环部的厚度。所述的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中,该第五轴旋转机构的第二定位结构的第二定位盘设有第二内环部,该第二内环部与该第二外环部间设有第二间隔部,并使该第二间隔部的厚度小于该第二内环部与该第二外环部的厚度。所述的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中,该第五轴旋转机构的套接结构是在该第二转轴的前端固设有端座,并在该端座的中央位置设有具有锥形环面的套合槽,在该端座的套合槽内固设一套管,该套管内设有导孔,并在外环面上环布开设有复数个连通该导孔的穿槽,各该穿槽内分别装设有卡掣件,在该套管的导孔内穿伸一杆件,并在该端座后方位置设有连通流体压力源的容室,该容室内装设一连接于该杆件后端的活塞,而以该容室内输入的流体压力往前推动该杆件的活塞,在该活塞与该端座间又环布设有复数个弹性元件,以供抵推该活塞,使该杆件往后位移复位,在该杆件的外环面上设有呈扩张斜面状的顶掣段,以供抵推该各卡掣件凸伸出该套管的外环面,该顶掣段的后方位置设有呈环槽状的容置段,以提供该各卡掣件的内缩空间。所述的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中,该第五轴旋转机构的套接结构是在该端座的前端面上设有定位销。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包含第四轴旋转机构及第五轴旋转机构,该第四轴旋转机构是在其第一基座内设有第一驱动源,该第一驱动源以第一减速器连结驱动第一转轴,该第五轴旋转机构设有连结于该第一转轴的第二基座,在该第二基座内设有第二驱动源,该第二驱动源以第二减速机连结驱动供架置加工件的第二转轴,并使该第二转轴与该第一转轴的轴心相交,而可以第四轴旋转机构及第五轴旋转机构分别驱动加工件,使加工件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轴心交点为中心作分度旋转;如此,利用第一、二减速器的连结驱动方式,即可确保第四、五轴旋转机构输出足够的扭力,以精准的驱动加工件作分度旋转,而达到提升加工精度的实用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中,该第四轴旋转机构及第五轴旋转机构的第一、二驱动源分别利用第一、二减速器的连结驱动第一、二转轴,以确保第四、五轴旋转机构输出足够的扭力,而可于第四、五轴旋转机构分别配置小功率的第一、二驱动源,以缩减整体的体积及重量,并达到节省设备成本的实用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五轴加工机的外观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的B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2的C部分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于套接定位治具及加工件的动作示意图(一)。图7是本技术于套接定位治具及加工件的动作示意图(二)。图8是本技术于套接定位治具及加工件的动作示意图(三)。图9是本技术于驱动定位治具及加工件分度旋转的动作示意图。图10是图9的D部分放大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第四轴旋转机构:设有第一基座,在该第一基座内设有第一驱动源,该第一驱动源以第一减速器连结驱动第一转轴,一第一定位结构是在该第一转轴上固设有第一外环部的第一定位盘,并在该第一基座装设一供驱动压抵该第一定位盘的第一外环部第一侧面的第一压掣件,在该第一基座还装设有供抵掣该第一定位盘的第一外环部第二侧面的第一抵掣环面,一第一气浮结构在该第一基座的第一抵掣环面上环布设有复数个第一供气孔,以供输出高压气体,使该第一定位盘的第一外环部的第二侧面与该第一基座的第一抵掣环面以气浮方式分离;第五轴旋转机构:设有连结于该第四轴旋转机构的第一转轴的第二基座,在该第二基座内设有第二驱动源,该第二驱动源以第二减速机连结驱动第二转轴,并使该第二转轴的轴心与该第一转轴的轴心相交,一第二定位结构是在该第二转轴上固设有具有第二外环部的第二定位盘,并在该第二基座装设供驱动压抵该第二定位盘的第二外环部第二侧面的第二压掣件,在该第二基座还装设有供抵掣该第二定位盘的第二外环部第二侧面的第二抵掣环面,一第二气浮结构是在该第二基座的第二抵掣环面上环布设有复数个第二供气孔,以供输出高压气体,使该第二定位盘的第二外环部的第二侧面与该第二基座的第二抵掣环面以气浮方式分离,在该第二转轴的前端设有套接结构,以供拆装具有加工件的定位治具,并使该加工件位于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轴心相交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第四轴旋转机构:设有第一基座,在该第一基座内设有第一驱动源,该第一驱动源以第一减速器连结驱动第一转轴,一第一定位结构是在该第一转轴上固设有第一外环部的第一定位盘,并在该第一基座装设一供驱动压抵该第一定位盘的第一外环部第一侧面的第一压掣件,在该第一基座还装设有供抵掣该第一定位盘的第一外环部第二侧面的第一抵掣环面,一第一气浮结构在该第一基座的第一抵掣环面上环布设有复数个第一供气孔,以供输出高压气体,使该第一定位盘的第一外环部的第二侧面与该第一基座的第一抵掣环面以气浮方式分离;第五轴旋转机构:设有连结于该第四轴旋转机构的第一转轴的第二基座,在该第二基座内设有第二驱动源,该第二驱动源以第二减速机连结驱动第二转轴,并使该第二转轴的轴心与该第一转轴的轴心相交,一第二定位结构是在该第二转轴上固设有具有第二外环部的第二定位盘,并在该第二基座装设供驱动压抵该第二定位盘的第二外环部第二侧面的第二压掣件,在该第二基座还装设有供抵掣该第二定位盘的第二外环部第二侧面的第二抵掣环面,一第二气浮结构是在该第二基座的第二抵掣环面上环布设有复数个第二供气孔,以供输出高压气体,使该第二定位盘的第二外环部的第二侧面与该第二基座的第二抵掣环面以气浮方式分离,在该第二转轴的前端设有套接结构,以供拆装具有加工件的定位治具,并使该加工件位于该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的轴心相交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四轴旋转机构的第一驱动源及该第五轴旋转机构的第二驱动源是伺服马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四轴旋转机构的第一减速器及该第五轴旋转机构的第二减速器是谐波式减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机的多轴旋转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五轴旋转机构的第二转轴的轴心正交于该第四轴旋转机构的第一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菩宣
申请(专利权)人:邱菩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