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钰锋专利>正文

液压缓冲制动安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5369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4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缓冲制动安全带,本舒适型汽车安全带包括有锁扣和调节筒,在调节筒的一端同轴的安装有回力盘簧,回力盘簧与车体之间可阻尼滑动的接触;在调节筒上盘绕有带体,所述带体的一端固定有与所述锁扣匹配的锁端;在调节筒上设置有便于带体拉出、缩回的出带口;在调节筒的内圈设置有阻尼筒,阻尼筒通过固定转轴加固在车体上;所述阻尼筒与调节筒相内切并紧密接触;在阻尼筒与调节筒相对的筒壁之间设置有密闭的缓冲囊,所述缓冲囊通过限流阀与一个弹性的存液囊连通;存液囊设置在车体与调节筒之间;在缓冲囊内填充有缓冲液;该安全带结构新颖独特,穿戴轻松、方便,突发情况下能够保护乘客,同时能够避免伤害乘客。

Hydraulic buffer brake bel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ydraulic braking safety belt, the comfort of automobile safety belt comprises a locking and adjusting cylinder, resilient spring at one end of the regulation cylinder coaxial installation, the damping sliding contact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spring back; in regulating tube is coiled with a belt body, wherein one end of the belt body is fixed the lock end matched with the lock; in regulating cylinder is arranged on the belt body is pulled out and retracted with mouth; in regulating cylinder of the inner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damping cylinder, a damping tube reinforcement on the body through the fixed shaft; the damping cylinder tangent and the adjusting tube and close contact between the tube wall; the damping cylinder and the adjusting tube relative to set up a buffer bag sealed, the buffer bag through a liquid storage sac connected with an elastic limiting valve; the liquid storage sac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adjusting tube; in buffer capsule filled with the buffer; The seat belt is novel and unique in structure, easy to wear and convenient, and can protect passengers in case of sudden attack and avoid hurting passengers at the sam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缓冲制动安全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特别的,是一种安全带。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带是汽车必备的配件之一,它保障着乘客的生命安全;在设计时,安全带分两段固定在汽车的框架上;突发情况发生时,安全带对人体的胸腔和骨盆施力,此时安全带在身体上跨越的部分较宽,意在使得作用力不过于集中,对人体的伤害较小;于是,安全带既要保证穿戴、抽拉时的流畅性,又要起到在突发情况下的锁紧、保护效果;同时,如果发生突发情况时,安全带突然锁死,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勒紧感,甚至会擦伤身体;这就要求安全带在突发情况下既要保持锁紧,又要保证不伤害乘客,这是安全带亟待解决的一个矛盾点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压缓冲制动安全带,该安全带结构新颖独特,穿戴轻松、方便,突发情况下能够有效保护乘客,同时能够避免伤害乘客。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舒适型汽车安全带包括有锁扣和调节筒,在调节筒的一端同轴的安装有回力盘簧,回力盘簧与车体之间可阻尼滑动的接触;所述调节筒可在回力盘簧的带动下,绕自身轴线往复旋转;在调节筒上盘绕有带体,所述带体的一端连接调节筒,另一端固定有与所述锁扣匹配的锁端;在调节筒上设置有便于带体拉出、缩回的出带口;在调节筒的内圈设置有阻尼筒,阻尼筒通过固定转轴加固在车体上;所述阻尼筒与调节筒相内切并紧密接触;阻尼筒、调节筒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出带口的方向平行,沿着出带口的方向观察,带体被拉出时先经过阻尼筒的轴线后经过调节筒的轴线;在阻尼筒与调节筒相对的筒壁之间设置有密闭的缓冲囊,所述缓冲囊通过限流阀与一个弹性的存液囊连通;存液囊设置在车体与调节筒之间;自然状态下,限流阀保持关闭;在缓冲囊内填充有缓冲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安全带时,将带体从调节筒内拉出,此时拉动带体的速度较慢,调节筒相对于回力盘簧缓慢的转动,并使得回力盘簧蓄力;正常拉动带体产生的力不足以使回力盘簧运动,此时的带体仅带动调节筒自转,调节筒与阻尼筒之间发生滑动摩擦;在解除安全带时,回力盘簧带动调节筒反向转动,进而将带体收回;整个过程中,缓冲囊不受挤压,存液囊保持干瘪,不阻碍调节筒的转动;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车辆紧急停车,人体由于惯性继续高速向前移动,此时带体被快速的牵拉,进而对调节筒施加瞬间的扭转力,该扭转力使得调节筒与阻尼筒之间瞬间产生巨大的静摩擦力,该静摩擦力阻碍调节筒与阻尼筒相对转动,而是带动调节筒沿阻尼筒的筒壁转动,在调节筒与阻尼筒相对运动时,所述缓冲囊被挤压,缓冲液进入存液囊中,存液囊胀起并抵在调节筒和车体之间,阻碍调节筒的自转,进一步将调节筒的自转锁死;随着调节筒相对于阻尼筒的运动,所述存液囊越发胀起,同时带体小幅度的从出带口伸出;以上过程与紧急情况发生时,人体的运动情况匹配:在紧急刹车前期,人体由于惯性前倾,此时带体小幅度的从出带口伸出,在缓冲人体惯性的同时,有效防止过硬的带体勒伤肌肉;在紧急刹车后期,存液囊胀起,存液囊与车体将调节筒夹紧并阻止其转动,此时带体已伸长至极限位置,带体无法继续伸长;此时带体牢牢的将人体束缚在车座上,有效防止身体继续前倾、飞出或撞伤;在危险解除后,存液囊缩小,内部的缓冲液流回缓冲囊,随着缓冲囊的重新鼓起,所述调节筒逐渐复位。该结构可有效保护人体、防止人体飞出,减小意外伤害发生,同时能够为身体提供有效的缓冲长度,防止带体瞬间绷紧、勒伤肌肉,最大程度的保护了人体,既提高了安全性、又提高了舒适性。作为优选,降低调节限流阀的开启阈值,即可提高安全带触发紧急安全保护的灵敏度;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的修正或调节。作为优选,车体与回力盘簧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调节筒与阻尼筒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以便于保证调节筒能够在安全状态下流畅的自转。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囊的端面呈半月牙状,缓冲囊的表面贴合调节筒和阻尼筒的筒壁;该结构使得缓冲囊与调节筒、阻尼筒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能够使缓冲囊对调节筒的公转做出快速响应,提高安全带的灵敏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液压缓冲制动安全带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紧急刹车时调节筒与阻尼筒的位置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在图1、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本舒适型汽车安全带包括有锁扣和调节筒1,在调节筒1的一端同轴的安装有回力盘簧11,回力盘簧11与车体2之间可阻尼滑动的接触;所述调节筒1可在回力盘簧11的带动下,绕自身轴线往复旋转;在调节筒1上盘绕有带体3,所述带体3的一端连接调节筒1,另一端固定有与所述锁扣匹配的锁端31;在调节筒1上设置有便于带体3拉出、缩回的出带口32;在调节筒1的内圈设置有阻尼筒4,阻尼筒4通过固定转轴41加固在车体2上;所述阻尼筒4与调节筒1相内切并紧密接触;车体2与回力盘簧11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调节筒1与阻尼筒4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阻尼筒4、调节筒1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出带口32的方向平行,沿着出带口32的方向观察,带体3被拉出时先经过阻尼筒4的轴线后经过调节筒1的轴线;在阻尼筒4与调节筒1相对的筒壁之间设置有密闭的缓冲囊5,如图2所示,所述缓冲囊5的端面呈半月牙状,缓冲囊5的表面贴合调节筒1和阻尼筒4的筒壁;该结构使得缓冲囊5与调节筒1、阻尼筒4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能够使缓冲囊5对调节筒1的公转做出快速响应,提高安全带的灵敏度;所述缓冲囊5通过限流阀51与一个弹性的存液囊6连通;存液囊6设置在车体2与调节筒1之间;自然状态下,限流阀51保持关闭;在缓冲囊5内填充有缓冲液。在使用安全带时,将带体3从调节筒1内拉出,此时拉动带体3的速度较慢,调节筒1相对于回力盘簧11缓慢的转动,并使得回力盘簧11蓄力;正常拉动带体3产生的力不足以使回力盘簧11运动,此时的带体3仅带动调节筒1自转,调节筒1与阻尼筒4之间发生滑动摩擦;在解除安全带时,回力盘簧11带动调节筒1反向转动,进而将带体3收回;整个过程中,缓冲囊5不受挤压,存液囊6保持干瘪,不阻碍调节筒1的转动;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车辆紧急停车,人体由于惯性继续高速向前移动,此时带体3被快速的牵拉,进而对调节筒1施加瞬间的扭转力,该扭转力使得调节筒1与阻尼筒4之间瞬间产生巨大的静摩擦力,该静摩擦力阻碍调节筒1与阻尼筒4相对转动,而是带动调节筒1沿阻尼筒4的筒壁转动,在调节筒1与阻尼筒4相对运动时,所述缓冲囊5被挤压,缓冲液进入存液囊6中,如图2、3所示;存液囊6胀起并抵在调节筒1和车体2之间,阻碍调节筒1的自转,进一步将调节筒1的自转锁死;随着调节筒1相对于阻尼筒4的运动,所述存液囊6越发胀起,同时带体3小幅度的从出带口32伸出;以上过程与紧急情况发生时,人体的运动情况匹配:在紧急刹车前期,人体由于惯性前倾,此时带体3小幅度的从出带口32伸出,在缓冲人体惯性的同时,有效防止过硬的带体3勒伤肌肉;在紧急刹车后期,存液囊6胀起,存液囊6与车体2将调节筒1夹紧并阻止其转动,此时带体3已伸长至极限位置,带体3无法继续伸长;此时带体3牢牢的将人体束缚在车座上,有效防止身体继续前倾、飞出或撞伤;在危险解除后,存液囊6缩小,内部的缓冲液流回缓冲囊5,随着缓冲囊5的重新鼓起,所述调节筒1逐渐复位。该结构可有效保护人体、防止人体飞出,减小意外伤害发生,同时能够为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压缓冲制动安全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缓冲制动安全带,本舒适型汽车安全带包括有锁扣和调节筒(1),其特征在于:在调节筒(1)的一端同轴的安装有回力盘簧(11),回力盘簧(11)与车体(2)之间可阻尼滑动的接触;所述调节筒(1)可在回力盘簧(11)的带动下,绕自身轴线往复旋转;在调节筒(1)上盘绕有带体(3),所述带体(3)的一端连接调节筒(1),另一端固定有与所述锁扣匹配的锁端(31);在调节筒(1)上设置有便于带体(3)拉出、缩回的出带口(32);在调节筒(1)的内圈设置有阻尼筒(4),阻尼筒(4)通过固定转轴(41)加固在车体(2)上;所述阻尼筒(4)与调节筒(1)相内切并紧密接触;阻尼筒(4)、调节筒(1)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出带口(32)的方向平行,沿着出带口(32)的方向观察,带体(3)被拉出时先经过阻尼筒(4)的轴线后经过调节筒(1)的轴线;在阻尼筒(4)与调节筒(1)相对的筒壁之间设置有密闭的缓冲囊(5),所述缓冲囊(5)通过限流阀(51)与一个弹性的存液囊(6)连通;存液囊(6)设置在车体(2)与调节筒(1)之间;自然状态下,限流阀(51)保持关闭;在缓冲囊(5)内填充有缓冲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缓冲制动安全带,本舒适型汽车安全带包括有锁扣和调节筒(1),其特征在于:在调节筒(1)的一端同轴的安装有回力盘簧(11),回力盘簧(11)与车体(2)之间可阻尼滑动的接触;所述调节筒(1)可在回力盘簧(11)的带动下,绕自身轴线往复旋转;在调节筒(1)上盘绕有带体(3),所述带体(3)的一端连接调节筒(1),另一端固定有与所述锁扣匹配的锁端(31);在调节筒(1)上设置有便于带体(3)拉出、缩回的出带口(32);在调节筒(1)的内圈设置有阻尼筒(4),阻尼筒(4)通过固定转轴(41)加固在车体(2)上;所述阻尼筒(4)与调节筒(1)相内切并紧密接触;阻尼筒(4)、调节筒(1)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出带口(32)的方向平行,沿着出带口(32)的方向观察,带体(3)被拉出时先经过阻尼筒(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钰锋
申请(专利权)人:顾钰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