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电源转接器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500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1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连接器组件,适用于电源转接器,且包含:至少一缆线,缆线包含绝缘层及线芯,绝缘层包覆线芯的外环部分;电路板,包含至少一导孔及彼此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导孔贯穿第一面及第二面;以及至少一端子,由第一面设置于导孔内,且包含夹持部及穿设部,夹持部位于第一面上,用以夹持缆线并同步刺破绝缘层,以与线芯导接,穿设部经由第一面插设于导孔内,并部分突出于第二面而形成焊接部,焊接部供焊锡焊接,使端子固设于电路板上。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suitable for power adap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pplicable to the power adapter, which comprises at least one cable, cable contains an insulating layer and a wire core, an insulating layer covering the core of the outer ring part; circuit board,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guide hole and opposite first surface and the two surface, hole penetrates the first surface and the two surface; and at least one terminal, by the first side is arranged on the guide hole, and includes a clamping portion and the penetrating part, the clamping part is positioned on the first surface, to clamp the cable and synchronous pierce insulating layer, with wire connected, the penetrating part through the first surface is inserted in the guide in the hole, and out of the second surface and form a welding part, the welding part for soldering, the terminal is fixed on the circuit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电源转接器的电缆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关于一种电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适用于电源转接器,且利用端子而使缆线在无需剥除绝缘层的情况下与电路板组接,而端子以焊接方式焊接于电路板上的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进步,各式电子装置不断创新,并提供更加优越的功能,在各式电子装置中,多通过电路板及各种电子元件来实现各种电性功能。而以电源转接器(adaptor)为例,电源转接器的制造过程中,各种电子元件需通过不同的工艺技术与电路板进行组接,此外,电源转接器亦需要设置缆线来与外部的其它电子装置电连接,以藉由缆线将电能传输至外部的其它电子装置电连接,故电源转接器的缆线与电路板之间的组接方式亦十分重要。目前现有缆线与电路板的组接方式多为先将电路板上进行挖孔形成导孔,且将位于缆线外层的绝缘层剥除后,再将缆线内的线芯插入电路板中对应的导孔并进行组接。但此种缆线与电路板的组接方式由于需先将缆线的绝缘层剥除,才能将线芯插入电路板中对应的导孔并进行组接,如此一来,将造成生产步骤繁琐而不利于产业上的大量生产。另外,为了避免在组接时有触电的风险,另一种现有缆线与电路板的连接方式则为将一第一连接器设置于电路板的导孔上,并将位于缆线外层的绝缘层剥除,以将缆线内的线芯与一接触端子组接,并将接触端子插入第二连接器内,如此一来,再藉由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对接,即可使缆线与电路板组接。然而此种缆线与电路板的组接方式由于同样须将缆线的绝缘层剥除,故不但存在生产步骤繁琐而不利于产业上的大量生产的缺失外,更因需使用两个连接器而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克服上述缺点的适用于电源转接器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实为目前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案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电源转接器的电缆连接器组件,解决现有缆线与电路板之连接方式因需须将缆线的绝缘层剥除,导致具有生产步骤繁琐而不利于产业上大量生产的缺失,同时解决现有缆线与电路板的连接方式为了避免组接时有触电的风险,必须使用两个连接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的缺失。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适用于电源转接器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包含:至少一缆线,缆线包含绝缘层及线芯,绝缘层包覆线芯的外环部分;电路板,包含至少一导孔及彼此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导孔贯穿第一面及第二面;以及至少一端子,由第一面设置于导孔内,且包含夹持部及穿设部,夹持部位于第一面上,用以夹持缆线并同步刺破绝缘层,以与线芯导接,穿设部经由第一面插设于导孔内,并部分突出于第二面而形成焊接部,焊接部供焊锡焊接,使端子固设于电路板上。上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中,该电源转接器包含:一第一壳体,包含一第一凹部;以及一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相组接,且包含与该第一凹部相对应位置设置的一第二凹部;其中,该电缆连接器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组接后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内,且该缆线部分容置于由该第一凹部以及该第二凹部相互配合而构成的一缆线槽内。上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中,该端子由导电材质构成。上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中,该夹持部与该穿设部为一体成型。上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中,该电路板为一单面电路板或一双面电路板。上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中,该夹持部包含一夹持端以及至少一刺破端,该夹持端具有一凹槽,用以容置该缆线,使该夹持端夹持该缆线的外环部而固定该缆线于该凹槽内,该刺破端用以刺破该绝缘层,并与该线芯相导接。上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中,该凹槽的宽度等于该缆线的线径。上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中,该至少一刺破端包含一第一刺破端及一第二刺破端,该第一刺破端及该第二刺破端分别由该夹持端朝该凹槽的方向所延伸,且与该夹持端一体成型。上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中,该电缆连接器组件包含一绝缘连接器,该绝缘连接器包含一容置槽及一穿设槽,该容置槽用以容置该夹持部,该穿容置槽与该穿设槽相连通,且该穿设槽用以容置部分该穿设部,且该穿设部部分突出于该穿设槽。上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中,该容置槽的大小对应为该夹持部的大小,该穿设槽的宽度对应为该穿设部的宽度。上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中,该绝缘连接器包含一第一卡合部及一第二卡合部,设置于该穿设槽内,且该穿设部包含一第三卡合部及一第四卡合部,其中该第三卡合部与该第一卡合部相对应位置设置,该第四卡合部与该第二卡合部相对应位置设置,该第三卡合部及该第四卡合部用以当该穿设部容置于该穿设槽内时,分别与该第一卡合部及该第二卡合部相卡合。上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中,该第一卡合部及该第二卡合部分别为一凹部,该第三卡合部及该第四卡合部分别为一凸部。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另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电源转接器,包含:第一壳体,包含第一凹部;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组接,且包含与第一凹部相对应位置设置的第二凹部;以及电缆连接器组件,设置于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组接后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且包含至少一缆线,缆线包含绝缘层及线芯,其中缆线部分容置于由第一凹部以及第二凹部相互配合而构成的缆线槽内;电路板,包含至少一导孔及彼此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导孔贯穿第一面及第二面;以及至少一端子,由第一面设置于导孔内,且包含夹持部及穿设部,夹持部位于第一面上,用以夹持缆线并同步刺破绝缘层,以与线芯导接,穿设部经由第一面插设于导孔内,并部分突出于第二面而形成焊接部,焊接部供焊锡焊接,使端子固设于电路板上。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其功效在于,于电路板上设置端子,并利用端子在夹持缆线时可同步刺破缆线的绝缘层而与线芯导接,解决现有缆线与电路板的连接方式因需须将缆线的绝缘层剥除,导致具有生产步骤繁琐而不利于产业上大量生产的缺失,同时本技术的电缆连接器组件仅需直接将缆线压入端子的夹持部,即可使缆线与电路板经由端子组接,因此本技术的电缆连接器组件仅需设置单一的绝缘连接器,来提供避免接触端子导致触电的功能,而无须于缆在线再设置另一连接器来与绝缘连接器组接,故电缆连接器组件的生产成本可因仅需单一的绝缘连接器而较为便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缆连接器组件于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应用图1所示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的电源转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6为图1所示的电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其中,附图标记1、7:电缆连接器组件2:缆线21:绝缘层22:线芯3:电路板31:第一面32:第二面33:导孔4:端子41:夹持部411:夹持端412:第一刺破端413:第二刺破端414:凹槽42:穿设部421:第三卡合部422:第四卡合部5:焊接部50:焊锡6:绝缘连接器611:容置槽612:穿设槽613:第一卡合部614:第二卡合部8:电源转接器81:第一壳体811:第一凹部82:第二壳体821:第二凹部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及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适用于电源转接器的电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一电源转接器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缆线,该缆线包含一绝缘层及一线芯,该绝缘层包覆该线芯的外环部分;一电路板,包含至少一导孔及彼此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导孔贯穿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以及至少一端子,由该第一面设置于该导孔内,且包含一夹持部及一穿设部,该夹持部位于该第一面上,用以夹持该缆线并同步刺破该绝缘层,以与该线芯导接,该穿设部经由该第一面插设于该导孔内,并部分突出于该第二面而形成一焊接部,该焊接部供一焊锡焊接,使该端子固设于该电路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一电源转接器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缆线,该缆线包含一绝缘层及一线芯,该绝缘层包覆该线芯的外环部分;一电路板,包含至少一导孔及彼此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导孔贯穿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以及至少一端子,由该第一面设置于该导孔内,且包含一夹持部及一穿设部,该夹持部位于该第一面上,用以夹持该缆线并同步刺破该绝缘层,以与该线芯导接,该穿设部经由该第一面插设于该导孔内,并部分突出于该第二面而形成一焊接部,该焊接部供一焊锡焊接,使该端子固设于该电路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转接器包含:一第一壳体,包含一第一凹部;以及一第二壳体,与该第一壳体相组接,且包含与该第一凹部相对应位置设置的一第二凹部;其中,该电缆连接器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组接后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内,且该缆线部分容置于由该第一凹部以及该第二凹部相互配合而构成的一缆线槽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由导电材质构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夹持部与该穿设部为一体成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为一单面电路板或一双面电路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夹持部包含一夹持端以及至少一刺破端,该夹持端具有一凹槽,用以容置该缆线,使该夹持端夹持该缆线的外环部而固定该缆线于该凹槽内,该刺破端用以刺破该绝缘层,并与该线芯相导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的宽度等于该缆线的线径。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刺破端包含一第一刺破端及一第二刺破端,该第一刺破端及该第二刺破端分别由该夹持端朝该凹槽的方向所延伸,且与该夹持端一体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張建中林昆祈張永成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