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21842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灯具的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一种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该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包括电缆线、刺针、底座和与底座配合的上盖,上盖和底座分别位于电缆线的上方和下方,刺针由上盖的顶部穿过上盖和电缆线并与底座接触;所述的电缆线为横截面呈哑铃形的扁电缆线,电缆线的线芯平行设置于哑铃型横截面的端部;所述的刺针为横截面呈“回”形的长方体,刺针的下部设有与电缆线的线芯配合的开口;所述的底座顶部设有与上盖配合的凹槽,底座与电缆线相交的侧面设有与电缆线的横截面外轮廓匹配的开孔;所述的上盖顶部设有凸台,凸台顶部设有可供刺针顶部露出的开孔。

Large current distribution power divi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xiliary device for lighting lamps, in particular to a large current distribution power dividing device. A large electric current line shunt device, the high current electric wiring device comprises a shunt cable, a pricking needle, a base and a base with the upper cover,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base are respectively located in the cable above and below the needle from the top of the upper cover through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base contact cable and the cable; the cross section is a dumbbell shaped flat cable, the end of the wire cable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to the dumbbell shaped cross section; the needle cross section is rectangular in shape, the back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opening with the line of the cable core; the top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grooves and on cover with the side of the base and the cable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and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outer contour of the cable; the upper cover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boss, the boss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a hole for exposing the top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灯具的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
技术介绍
户外照明灯是用于室外使用的灯具,随着当今的道路照明发展要求,要向高效、节能、低碳、绿色环保方面发展,而道路照明每年所消耗的能源,在整个能源消耗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如何使道路照明产品符合国际发展的大趋势,是照明领域所有科技人员的研究方向。目前的户外照明器具的能源消耗较大,为了节能,目前较多的采用LED户外条形灯具,由于产品需要散热和防水防尘的特点,其外壳普遍采用铝或铝合金加钢化玻璃组合,外壳各零件之间的密封采用密封胶粘接和密封垫片等实现。存在装配工艺复杂、质量难以控制和维修时拆卸不便等缺点。后续出现了改进的结构,主要包括一根电源线,固定灯体的固定装置,然后通过将灯体的引脚插入电源线的方式,进行通电连接,此结构虽然在安装上较旧设计方便,但是灯体的引脚必须较粗,否则插入时引脚容易折弯,且当串灯的一个单元不只一个灯体,或者需要通过电路板来控制多个灯体的开闭时,使用上述直接插入引脚的方式来安装就比较困难,且整个产品的结构也会比较复杂。另外的改进方法是采用电路板上设置螺钉的结构,螺钉穿过电缆线与电缆线内部的导线相接触,使电路板与电缆线之间通电连接。此结构虽然采取了穿刺取电的方法,但取电螺钉结构过于简单,取电效率和取电稳定性较差,无法适用于多个串灯需要使用大电流配线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密封性能好、取电分流效率和稳定性高的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该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包括电缆线、刺针、底座和与底座配合的上盖,上盖和底座分别位于电缆线的上方和下方,刺针由上盖的顶部穿过上盖和电缆线并与底座接触;所述的电缆线为横截面呈哑铃形的扁电缆线,电缆线的线芯平行设置于哑铃型横截面的端部;所述的刺针为横截面呈“回”形的长方体,刺针的下部设有与电缆线的线芯配合的开口;所述的底座顶部设有与上盖配合的凹槽,底座与电缆线相交的侧面设有与电缆线的横截面外轮廓匹配的开孔;所述的上盖顶部设有凸台,凸台顶部设有可供刺针顶部露出的开孔。底座顶部的凹槽的形状不仅与上盖的轮廓匹配,还与电缆线的外部轮廓匹配并贴合,因此底座与上盖的配合会紧密的包围电缆线所穿过的部分。刺针选用“回”形长方体的目的是增强刺针的结构稳定性,使其穿透电缆线时不容易变形。上盖的凸台顶部的开口使刺针的顶部露出,方便刺针与外部装置配合达到将大电流分流的目的。作为优选,所述的电缆线包括两列平行设置的线芯、绝缘层和包裹在最外层的抗老化保护层,绝缘层设于线芯的外表面,所述的线芯为由直径0.2mm-0.5mm的多股细铜线绞合而成的铜缆线,所述的线芯表面设有镀锡层,所述的绝缘层为乙丙胶绝缘层,所述的抗老化保护层为氯磺化聚乙烯保护层。线芯表面的镀锡层具有保护线芯铜线起到抗氧化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的刺针上部设有成对的倒V形触片,触片的一端与刺针的长方体端部连接,触片的另一端悬空,触片的V形尖角部位设有倒角。触片的上部露出上盖的凸台顶部,与外部装置配合达到将大电流分流的目的,触片的V形尖角部位的倒角可以增大触片与外部装置的接触面积,使得大电流的分流更为稳定。作为优选,所述的刺针开口的宽度为电缆线线芯直径的60%~9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使刺针刺破电缆线的保护套,并使刺针充分接触电缆线的线芯表层,达到较好的取电效率和取电稳定性,又不会破坏线芯的中心部位。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和上盖均为塑料材质的长方体,底座和上盖分别在与电缆线平行的侧面设有互相配合的固定装置。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盖底部四周设有与底座凹槽配合的定位柱。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整个装置的安装更为快速和简便。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和上盖分别在与电缆线接触的部位设有防水垫,所述的上盖在与凸台连接的部位设有防水垫,所述的防水垫为复合在塑料长方体上的防水硅胶。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整个装置达到较好的防水密封性能。作为优选,刺针的数量与电缆线线芯的数量匹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使用刺针穿破电缆线取电的方式,避免了现有取电分流装置采用大电流流经照明灯具内部的技术中照明灯具易损坏的缺点,特别适用于大电流配线的取电和分流,整个装置具有优秀的防水密封性能,取电分流效率和稳定性高,并且安装方式简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刺针和电缆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上盖、底座和电缆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缆线,2、刺针,3、底座,4、上盖,101、线芯,102、绝缘层,103、抗老化保护层,201、触片,202、开口,301、凹槽,401、凸台,402、定位柱,5、固定装置,6、防水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技术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技术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包括电缆线1、刺针2、底座3和与底座配合的上盖4,上盖和底座分别位于电缆线的上方和下方,刺针由上盖的顶部穿过上盖和电缆线并与底座接触。电缆线为横截面呈哑铃形的扁电缆线,电缆线的线芯101平行设置于哑铃型横截面的端部。电缆线包括两列平行设置的线芯101、绝缘层102和包裹在最外层的抗老化保护层103,绝缘层设于线芯的外表面,所述的线芯为由直径0.2mm-0.5mm的多股细铜线绞合而成的铜缆线,所述的线芯表面设有镀锡层,所述的绝缘层为乙丙胶绝缘层,所述的抗老化保护层为氯磺化聚乙烯保护层。线芯表面的镀锡层具有保护线芯铜线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如图5所示,刺针为横截面呈“回”形的长方体,刺针选用“回”形长方体的目的是增强刺针的结构稳定性,使其穿透电缆线时不容易变形。刺针上部设有成对的倒V形触片201,触片的一端与刺针的长方体端部连接,触片的另一端悬空,触片的V形尖角部位设有倒角。触片的上部露出上盖的凸台顶部,与外部装置配合达到将大电流分流的目的,触片的V形尖角部位的倒角可以增大触片与外部装置的接触面积,使得大电流的分流更为稳定。刺针的下部设有与电缆线的线芯配合的开口202,刺针的数量与电缆线线芯的数量匹配。在本技术中,刺针开口的宽度为电缆线线芯直径的75%,这样可以使刺针刺破电缆线的保护套,并使刺针充分接触电缆线的线芯表层,达到较好的取电效率和取电稳定性,又不会破坏线芯的中心部位。如图4和图6所示,底座和上盖均为塑料材质的长方体,底座和上盖分别在与电缆线平行的侧面设有互相配合的固定装置5。底座顶部设有与上盖配合的凹槽301,底座顶部的凹槽的形状不仅与上盖的轮廓匹配,还与电缆线的外部轮廓匹配并贴合,因此底座与上盖的配合会紧密的包围电缆线所穿过的部分。底座与电缆线相交的侧面设有与电缆线的横截面外轮廓匹配的开孔。上盖顶部设有凸台401,凸台顶部设有可供刺针顶部露出的开孔,方便刺针与外部装置配合达到将大电流分流的目的。上盖底部四周设有与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包括电缆线、刺针、底座和与底座配合的上盖,上盖和底座分别位于电缆线的上方和下方,刺针由上盖的顶部穿过上盖和电缆线并与底座接触;刺针的下部设有与电缆线的线芯配合的开口;所述的底座顶部设有与上盖配合的凹槽,底座与电缆线相交的侧面设有与电缆线的横截面外轮廓匹配的开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包括电缆线、刺针、底座和与底座配合的上盖,上盖和底座分别位于电缆线的上方和下方,刺针由上盖的顶部穿过上盖和电缆线并与底座接触;刺针的下部设有与电缆线的线芯配合的开口;所述的底座顶部设有与上盖配合的凹槽,底座与电缆线相交的侧面设有与电缆线的横截面外轮廓匹配的开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线包括两列平行设置的线芯、绝缘层和包裹在最外层的抗老化保护层,绝缘层设于线芯的外表面,所述的线芯为由直径0.2mm-0.5mm的多股细铜线绞合而成的铜缆线,所述的线芯表面设有镀锡层,所述的绝缘层为乙丙胶绝缘层,所述的抗老化保护层为氯磺化聚乙烯保护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刺针上部设有成对的倒V形触片,触片的一端与刺针的长方体端部连接,触片的另一端悬空,触片的V形尖角部位设有倒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配线取电分流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军历莫忠堂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捷莱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