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教学的教室智能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4409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教学的教室智能门,包括上框板、微控制器、上滑道、第一电磁铁、侧框板、内RFID读写器、门体、底框板、第二电磁铁、内滑道、第三电磁铁、外RFID读写器、导线、滚轮和内线槽,上框板、底框板、侧框板和侧框板分别相连且其构成一个门框基体,微控制器设置在上滑道内且其壳体与门体上端固定相连,两个内滑道分别设在上框板下端和底框板上端,门体通过设在其上下两端的多个滚轮与内滑道相连,上滑道与处于上框板上的内滑道相通,三个第一电磁铁和三个第三电磁铁分别均布贯穿设在两个侧框板上,第二电磁铁共六个且其三个为一组分别设在门体的左右两侧。

A classroom intelligent door for teach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door for classroom teaching, including the upper frame plate, a micro controller, on the slide, the first electromagnet, side panels, RFID reader, door body, bottom frame plate, second in the third slide, electromagnet, electromagnet, RFID reader, conductor, and roller inside the groove, the upper frame plate and a bottom frame plate, side frame plate and the side plat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frame and form a frame matrix, the micro controller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lideway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shell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door body, two inner slid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frame plate and the lower bottom frame plate is connected through the door located in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a plurality of rollers and the inner slide, slide and slide in the upper frame plat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three first and three third electromagnets are respective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electromagne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side frame plate second, a total of six and a third electromagnet For a set of left and right sides in the door respec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教学的教室智能门
本技术属于教学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教学的教室智能门。
技术介绍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目前教室室门一般采用钥匙加机械锁的锁结构,其弊端是在更换教室的时候,需要收缴钥匙和锁,颇为繁琐,需要派出专门的老师负责各个教室取送,或者是各个教室的学生来回送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教学的教室智能门,设置三组相同构造的电磁铁,即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和第三电磁铁,分别置于侧框板和门体上,当需要开门时,第一电磁铁和处于侧框板右侧的第二电磁铁相对的一端通同向电流,两者间产生斥力,同时第三电磁铁和处于侧框板左侧的第二电磁铁相对的一端通异向电流,两者间产生吸力,从而使得门体从右侧的侧框板向左侧的侧框板移动;当需要关门时,与开门过程的通电动作相反,从而使得门体从左侧的侧框板向右侧的侧框板移动;而且利用内RFID读写器和外RFID读写器设置在门体内外的墙壁上,可以通过RFID卡控制门体的开闭移动,在需要更换教室时直接更改RFID卡内容,即可实现即时更新,便于使用,方便快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教学的教室智能门,包括上框板、微控制器、上滑道、第一电磁铁、侧框板、内RFID读写器、门体、底框板、第二电磁铁、内滑道、第三电磁铁、外RFID读写器、导线、滚轮和内线槽,所述上框板、底框板、侧框板和侧框板分别相连且其构成一个门框基体,所述微控制器设置在所述上滑道内且其所述壳体与所述门体上端固定相连,两个所述内滑道分别设在所述上框板下端和所述底框板上端,所述门体通过设在其上下两端的多个所述滚轮与所述内滑道相连,所述上滑道与处于所述上框板上的所述内滑道相通,三个所述第一电磁铁和三个所述第三电磁铁分别均布贯穿设在两个所述侧框板上,所述第二电磁铁共六个且其三个为一组分别设在所述门体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内线槽设置在所述门体内,且其内设有所述导线。进一步地,所述内RFID读写器和所述外RFID读写器分别设在所述门框基体外。进一步地,所述微控制器可随所述门体在所述内滑道内滑动同步在所述上滑道内滑动。进一步地,所述微控制器通过所述导线分别与所述内RFID读写器、外RFID读写器、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和第三电磁铁以电性连接相连。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设置三组相同构造的电磁铁,即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和第三电磁铁,分别置于侧框板和门体上,当需要开门时,第一电磁铁和处于侧框板右侧的第二电磁铁相对的一端通同向电流,两者间产生斥力,同时第三电磁铁和处于侧框板左侧的第二电磁铁相对的一端通异向电流,两者间产生吸力,从而使得门体从右侧的侧框板向左侧的侧框板移动。2、本技术中,当需要关门时,与开门过程的通电动作相反,从而使得门体从左侧的侧框板向右侧的侧框板移动,实现了门体的便捷开闭。3、本技术;而且利用内RFID读写器和外RFID读写器设置在门体内外的墙壁上,可以通过RFID卡控制门体的开闭移动,在需要更换教室时直接更改RFID卡内容,即可实现即时更新,便于使用,方便快捷。4、本技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5、本技术产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框板,2-微控制器,3-上滑道,4-第一电磁铁,5-侧框板,6-内RFID读写器,7-门体,8-底框板,9-第二电磁铁,10-内滑道,11-第三电磁铁,12-外RFID读写器,13-导线,14-滚轮,15-内线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教学的教室智能门,包括上框板1、微控制器2、上滑道3、第一电磁铁4、侧框板5、内RFID读写器6、门体7、底框板8、第二电磁铁9、内滑道10、第三电磁铁11、外RFID读写器12、导线13、滚轮14和内线槽15,上框板1、底框板8和侧框板5分别相连且其构成一个门框基体,微控制器2设置在上滑道3内且其壳体与门体7上端固定相连,两个内滑道10分别设在上框板1下端和底框板8上端,门体7通过设在其上下两端的多个滚轮14与内滑道10相连,上滑道3与处于上框板1上的内滑道10相通,三个第一电磁铁4和三个第三电磁铁11分别均布贯穿设在两个侧框板5上,第二电磁铁9共六个且其三个为一组分别设在门体7的左右两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内线槽15设置在门体7内,且其内设有导线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内RFID读写器6和外RFID读写器12分别设在门框基体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微控制器2可随门体7在内滑道10内滑动同步在上滑道3内滑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微控制器2通过导线13分别与内RFID读写器6、外RFID读写器12、第一电磁铁4、第二电磁铁9和第三电磁铁11以电性连接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三组相同构造的电磁铁,即第一电磁铁4、第二电磁铁9和第三电磁铁11,分别置于侧框板5和门体7上,当需要开门时,采用MT2502芯片制成的微控制器2控制第一电磁铁4和处于侧框板5右侧的第二电磁铁9相对的一端通同向电流,两者间产生斥力,同时第三电磁铁11和处于侧框板5左侧的第二电磁铁9相对的一端通异向电流,两者间产生吸力,从而使得门体7从右侧的侧框板5向左侧的侧框板5移动;当需要关门时,与开门过程的通电动作相反,从而使得门体从左侧的侧框板5向右侧的侧框板5移动;而且利用内RFID读写器6和外RFID读写器12设置在门体7内外的墙壁上,可以通过分发到学生和教师手中的RFID卡控制门体的开闭移动,在需要更换教室时直接更改RFID卡内容,即可实现即时更新,便于使用,方便快捷。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教学的教室智能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教学的教室智能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板、微控制器、上滑道、第一电磁铁、侧框板、内RFID读写器、门体、底框板、第二电磁铁、内滑道、第三电磁铁、外RFID读写器、导线、滚轮和内线槽,所述上框板、底框板、侧框板和侧框板分别相连且其构成一个门框基体,所述微控制器设置在所述上滑道内且其壳体与所述门体上端固定相连,两个所述内滑道分别设在所述上框板下端和所述底框板上端,所述门体通过设在其上下两端的多个所述滚轮与所述内滑道相连,所述上滑道与处于所述上框板上的所述内滑道相通,三个所述第一电磁铁和三个所述第三电磁铁分别均布贯穿设在两个所述侧框板上,所述第二电磁铁共六个且其三个为一组分别设在所述门体的左右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教学的教室智能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板、微控制器、上滑道、第一电磁铁、侧框板、内RFID读写器、门体、底框板、第二电磁铁、内滑道、第三电磁铁、外RFID读写器、导线、滚轮和内线槽,所述上框板、底框板、侧框板和侧框板分别相连且其构成一个门框基体,所述微控制器设置在所述上滑道内且其壳体与所述门体上端固定相连,两个所述内滑道分别设在所述上框板下端和所述底框板上端,所述门体通过设在其上下两端的多个所述滚轮与所述内滑道相连,所述上滑道与处于所述上框板上的所述内滑道相通,三个所述第一电磁铁和三个所述第三电磁铁分别均布贯穿设在两个所述侧框板上,所述第二电磁铁共六个且其三个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晓庄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