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模内转移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378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18:17
一种自动模内转移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动模上设有第一动模芯和第二动模芯,第一动模芯上设有第一动模成型槽,第二动模芯上设有第二动模成型槽,定模上设有第一定模芯和第二定模芯,第一定模芯上设有第一定模成型槽,第二定模芯上设有第二定模成型槽,动模上设有由移动机构带动的移动滑块,移动滑块上活动设有移动模芯,移动模芯上设有移动成型槽,动模上位于第一次成型位置上设有可使移动模芯远离动模的顶出机构,动模上位于第二次成型位置上设有可使移动模芯靠近或者远离动模的推拉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移动模芯带动产品雏形移动,实现模内产品转移,无需人工操作,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An automatic die transfer die

An automatic mold transfer mold, including the fixed mold and the movable mold is arranged on the movable mold core and a second movable mould core, cor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movable mold forming groove first, second movable mould cor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movable mould forming groove, the fixed mould core is provided with first and second die core, the core with the molding groove, second die cor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fixed die forming groove, the movable die is provided with a movable slider driven by mobile mechanism, move the slider is movably arranged on the moving core, moving core is provided with a mobile forming slot and the movable die in the first molding is arranged on the moving core from the top of the dynamic model, dynamic model in second forming is arranged on the moving core can be close to or away from the push and pull mechanism of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structure, drive the mobile product prototype by moving core, realize the mold product transfer, without manual operation, good product quality,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low labor intens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模内转移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模内转移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双色或者三色产品在生产时,需要模具至少两次注塑实现两种或者三种颜色的注塑成型。在这个过程中,至少需要在两套模具的作用下完成注塑,生产中由于需要更换模具,受人工的影响容易导致模具位置发生误差,造成产品注塑成型的精确性发生偏差,影响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美观度。而且采用人工将第一次成型的毛坯从第一个模具上取下放到第二个模具中进行二次成型,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的自动模内转移模具,本模具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无需人工取出毛坯,然后再放入另一模具中进行二次成型,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模内转移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和动模之间设有第一次成型位置和第二次成型位置;在所述第一次成型位置上,所述动模上设有第一动模芯,该第一动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相匹配的第一动模成型槽,所述定模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动模芯相对的第一定模芯,该第一定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的尾部相匹配的第一定模成型槽;在所述第二次成型位置上,所述动模上设有第二动模芯,该第二动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相匹配的第二动模成型槽,所述定模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动模芯相对的第二定模芯,该第二定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相匹配的第二定模成型槽;所述动模上设有由移动机构带动从而在所述第一成型位置和第二成型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滑块,该移动滑块上活动设有移动模芯,该移动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的头部相匹配的移动成型槽;所述第一动模成型槽与第一定模成型槽和移动成型槽合成第一模腔,所述第二动模成型槽与第二定模成型槽合成第二模腔;所述动模上位于所述第一次成型位置上设有可使所述移动模芯远离所述动模的顶出机构,所述动模上位于所述第二次成型位置上设有可使所述移动模芯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动模的推拉机构。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电机、丝杆和丝杆螺母,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相连,所述丝杆外安装有所述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移动滑块相固定。作为优选,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汽缸、顶出板、以及至少一根穿设在所述动模上的顶杆,所述顶出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顶出板相连,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顶出板相连,所述顶杆的另一端支撑在所述移动模芯上。作为优选,所述推拉机构包括推拉气缸、推拉板、以及至少两根穿设在所述动模上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推拉板相连,所述推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推拉板相连,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动模外并设有朝向所述移动模芯设置的推拉钩,所述移动模芯上延伸有与所述推拉钩相匹配的止挡钩。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模芯的外侧设有卸料板,该卸料板的两侧上设有滑设在所述移动模芯上的卸料滑块,该卸料滑块的端部上设有卸料钩,所述动模上位于所述第二成型位置上活动设有与所述卸料钩相匹配的活动钩。作为优选,所述定模上位于所述第一定模芯的旁边设有与所述移动模芯相对的容纳槽。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动模与定模合模,移动模芯的移动成型槽与第一动模芯的第一动模成型槽和第一定模芯的第一定模成型槽相对并合成第一模腔,而第二动模芯的第二动模成型槽和第二定模芯的第二定模成型槽相对合成第二模腔,向第一模腔内注射基色原料,从而形成产品雏形,向第二模腔内注射二色或者三色原料,即在产品雏形上注射二色或者三色原料,从而形成产品成品;然后开模,产品雏形停留在第一动模成型槽和移动成型槽内,产品成品停留在第二动模成型槽内,然后借助外部机械手将产品成品从第二动模成型槽中取出,同时,顶出气缸带动顶出板及顶杆移动并推动移动模芯远离动模,产品雏形随移动模芯移动从而从第一动模成型槽中移出,然后顶出气缸带动顶出板及顶杆回位;然后电机带动丝杆转动进而带动移动滑块及其上的移动模芯从第一次成型位置移动至第二次成型位置,移动模芯上的止挡钩与推拉杆上的推拉钩相扣合,然后推拉气缸带动推拉板和推拉杆移动并拉动移动模芯靠近动模,产品雏形随移动模芯移动从而位于第二动模成型槽中,同时动模上的活动钩扣在卸料滑块上的卸料钩上,然后推拉气缸再次带动推拉板和推拉杆反向移动并推动移动模芯远离动模,同时活动钩钩住卸料钩使得卸料滑块及卸料板不动,这样卸料板将产品雏形从移动模芯的移动成型槽中脱出并保持位于第二动模成型槽中,然后移动模芯继续远离动模从而带动卸料板及卸料滑块一起远离动模,卸料滑块上的卸料钩与动模上的活动钩相脱离;然后电机带动丝杆反向转动进而带动移动滑块及其上的移动模芯从第二次成型位置移动至第一次成型位置,然后动模与定模再次合模,进行下一轮的产品注塑成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移动模芯将产品雏形从第一次成型位置带动至第二次成型位置,实现模内产品转移,无需人工操作,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定模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装有移动模芯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去掉移动模芯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移动模芯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5,一种自动模内转移模具,包括定模1和动模2,所述定模和动模之间设有第一次成型位置和第二次成型位置;在所述第一次成型位置上,所述动模2上设有第一动模芯3,该第一动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相匹配的第一动模成型槽4,所述定模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动模芯相对的第一定模芯5,该第一定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的尾部相匹配的第一定模成型槽6;在所述第二次成型位置上,所述动模2上设有第二动模芯26,该第二动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相匹配的第二动模成型槽7,所述定模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动模芯相对的第二定模芯8,该第二定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相匹配的第二定模成型槽9;所述动模2上设有由移动机构带动从而在所述第一成型位置和第二成型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滑块10,该移动滑块上活动设有移动模芯11,该移动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的头部相匹配的移动成型槽12;所述第一动模成型槽4与第一定模成型槽6和移动成型槽12合成第一模腔,所述第二动模成型槽7与第二定模成型槽9合成第二模腔;所述动模2上位于所述第一次成型位置上设有可使所述移动模芯11远离所述动模2的顶出机构,所述动模2上位于所述第二次成型位置上设有可使所述移动模芯11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动模2的推拉机构。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电机13、丝杆14和丝杆螺母,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相连,所述丝杆外安装有所述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与所述移动滑块10相固定。作为优选,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汽缸、顶出板、以及至少一根穿设在所述动模上的顶杆15,本实施例中,顶杆有四根并支撑在移动模芯的四个角上,所述顶出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顶出板相连,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顶出板相连,所述顶杆15的另一端支撑在所述移动模芯11上。作为优选,所述推拉机构包括推拉气缸16、推拉板17、以及至少两根穿设在所述动模上的推拉杆18,本实施例中,推拉杆有四根,远离第一次成型位置的两根推拉杆靠近移动模芯的中心,靠近第一次成型位置的第一次成型位置的两根推拉杆远离移动模芯的中心,这样移动模芯移动至第二次成型位置时,移动模芯上的止挡钩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模内转移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模内转移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和动模之间设有第一次成型位置和第二次成型位置;在所述第一次成型位置上,所述动模上设有第一动模芯,该第一动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相匹配的第一动模成型槽,所述定模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动模芯相对的第一定模芯,该第一定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的尾部相匹配的第一定模成型槽;在所述第二次成型位置上,所述动模上设有第二动模芯,该第二动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相匹配的第二动模成型槽,所述定模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动模芯相对的第二定模芯,该第二定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相匹配的第二定模成型槽;所述动模上设有由移动机构带动从而在所述第一成型位置和第二成型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滑块,该移动滑块上活动设有移动模芯,该移动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的头部相匹配的移动成型槽;所述第一动模成型槽与第一定模成型槽和移动成型槽合成第一模腔,所述第二动模成型槽与第二定模成型槽合成第二模腔;所述动模上位于所述第一次成型位置上设有可使所述移动模芯远离所述动模的顶出机构,所述动模上位于所述第二次成型位置上设有可使所述移动模芯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动模的推拉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模内转移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和动模之间设有第一次成型位置和第二次成型位置;在所述第一次成型位置上,所述动模上设有第一动模芯,该第一动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相匹配的第一动模成型槽,所述定模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动模芯相对的第一定模芯,该第一定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的尾部相匹配的第一定模成型槽;在所述第二次成型位置上,所述动模上设有第二动模芯,该第二动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相匹配的第二动模成型槽,所述定模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动模芯相对的第二定模芯,该第二定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相匹配的第二定模成型槽;所述动模上设有由移动机构带动从而在所述第一成型位置和第二成型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滑块,该移动滑块上活动设有移动模芯,该移动模芯上设有多个与产品主体的头部相匹配的移动成型槽;所述第一动模成型槽与第一定模成型槽和移动成型槽合成第一模腔,所述第二动模成型槽与第二定模成型槽合成第二模腔;所述动模上位于所述第一次成型位置上设有可使所述移动模芯远离所述动模的顶出机构,所述动模上位于所述第二次成型位置上设有可使所述移动模芯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动模的推拉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模内转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良史革新范峰王立权施峰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精诚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