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物捕获装置及生物原位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3290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沉降物捕获装置及生物原位培养装置。沉降物捕获装置,包括主固定器、横杆、支架、安装架和捕获器;主固定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万向旋转吊环,主固定器能够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横杆的一端与主固定器固定连接,且横杆的轴线与主固定器的长度方向垂直,横杆的另一端与支架转动连接;安装架与支架转动连接,捕获器与安装架固定连接,安装架与支架之间的铰接轴与捕获器的轴线垂直;捕获器的顶端到安装架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捕获器的底端到安装架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生物原位培养装置,包括换气网盖和沉降物捕获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避免捕获器长时间倾斜,从而减小了采样误差。

Fallout trapping device and biological in situ culture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quaculture, in particular to a settling trap device and a biological in situ culture device. The fallout capture device, including the main holder, bar, bracket, mounting bracket and capture device; both ends of the main holde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universal rotating rings, the main axis of rotation of the retainer can be around its own; one end of the cross bar is fixed with the main connection, and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bar axis and main fixator the vertical, the other end of the rail and the bracket rotatably connected; rotation mounting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bracket, trap and mounting frame is fixedly connected between the mounting bracket and the bracket, and a hinged shaft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top trap; trap between the mounting frame where the plane is smaller tha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ottom end of the trap to mount the distance of the plane. A biological in situ culture device includes a ventilation net cover and a trap for settling.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long time tilt of the trapper, thereby reducing the sampling err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沉降物捕获装置及生物原位培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是涉及一种沉降物捕获装置及生物原位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水体沉降物记录了水体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信息。沉降物捕获器是收集水体沉降物的一种采样设备,是开展现代水环境研究不可或缺的采样工具。在利用沉降物捕获装置进行水体沉降物收集的过程中,水流、波浪等水动力作用会导致沉降管倾斜,由于现有的沉降物捕获装置的抗水流冲击能力差,沉降管倾斜后,不能及时恢复竖直状态,从而导致单位时间内落入沉降管中的沉降物的总量会减少,产生较大的采样误差。此外,水产养殖区的高密度养殖、投放过量饵料的作业方式,对底质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影响。现场取样或人工受控实验难以获得不同环境的真实结果,为了研究水体沉降物对实验生物的影响,以及实验生物对沉降污染物的生物修复功能,需要开发设计一种底栖生物原位培养装置,先对养殖区的水体沉降物进行收集,一段时间后加入底栖生物进行原位培养,以获得真实、准确的实验结果。由于现有的沉降物捕获装置的采样误差较大,无法满足对生物进行原位培养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降物捕获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沉降物捕获装置因抗水流冲击能力差而导致的沉降管倾斜、采样误差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原位培养装置,以解决由于现有的沉降物捕获装置的抗水流冲击能力差而无法进行水体沉降物对生物影响原位培养实验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沉降物捕获装置,包括主固定器、横杆、支架、安装架和捕获器;所述主固定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万向旋转吊环,所述主固定器能够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所述主固定器固定连接,且所述横杆的轴线与所述主固定器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架能够绕所述横杆的轴线转动;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捕获器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支架之间的铰接轴与所述捕获器的轴线垂直;所述捕获器的顶端到所述安装架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捕获器的底端到所述安装架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捕获器包括沉降管、连接管和样品瓶;所述沉降管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沉降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样品瓶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两端之间的部分设置有放水管,所述放水管设置有阀门。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连接管螺纹连接,所述样品瓶位于所述防护罩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沉降管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所述样品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横向部、第一竖向部和第二竖向部,所述横向部与所述横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横向部的一端与第一竖向部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向部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竖向部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中心线重合。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安装架呈环形,所述安装架的外表面与所述横向部的远离所述横杆的表面之间间隙设置,所述安装架沿其径向相对设置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且所述第一螺栓伸入所述第一限位孔中,所述第二螺栓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且所述第二螺栓伸入所述第二限位孔中。进一步的,还包括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安装架螺纹连接,用于固定所述沉降管。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物原位培养装置,包括换气网盖和所述的沉降物捕获装置,所述换气网盖盖设于所述捕获器上,用于使所述捕获器的内部与外部进行水流和氧气交换。进一步的,所述换气网盖包括内盖、外盖和过滤网,所述内盖包括扣合部和换气部,所述扣合部与所述换气部固定连接,所述扣合部设置有台阶孔,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能够与所述捕获器的管口的边缘抵接,所述换气部设置有换气孔;所述外盖盖设于所述内盖上,所述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内盖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外盖的下表面之间间隙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换气部呈环形,所述换气孔沿所述换气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台阶孔的中心线穿过所述换气部的圆心,所述台阶孔包括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所述第一孔部位于所述第二孔部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孔部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孔部的孔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沉降物捕获装置,包括主固定器、横杆、支架、安装架和捕获器;所述主固定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万向旋转吊环,所述主固定器能够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所述主固定器固定连接,且所述横杆的轴线与所述主固定器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架能够绕所述横杆的轴线转动;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捕获器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支架之间的铰接轴与所述捕获器的轴线垂直;所述捕获器的顶端到所述安装架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捕获器的底端到所述安装架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沉降物捕获装置,抗水流冲击能力强,能够有效地避免捕获器长时间倾斜,从而减小了采样误差。在使用时,将万向旋转吊环于绳索连接,利用绳索将沉降物捕获装置放入水体中进行采样,其中,主固定器的长度方向与水体的深度方向重合,主固定器能够带动捕获器在与水体的深度方向垂直的第一平面内旋转;同时,支架能够绕横杆的轴线转动,即支架能够带动捕获器在与水体的深度方向平行的第二平面内旋转;另外,由于安装架与支架之间的铰接轴与捕获器的轴线垂直,且捕获器的顶端到安装架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捕获器的底端到安装架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捕获器能够在同时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垂直的第三平面内旋转,并且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迅速回到竖直状态;在水流冲击作用下,捕获器能够在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内自由旋转,从而有效地缓冲水流对捕获器的冲击,并且捕获器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迅速回到竖直状态,保证捕获器的管口朝向水面,使得沉降物尽可能多的落入捕获器中,从而减小了采样误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原位培养装置,包括换气网盖和所述的沉降物捕获装置,所述换气网盖盖设于所述捕获器上,用于使所述捕获器的内部与外部进行水流和氧气交换,并防止外部颗粒物进入捕获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原位培养装置,由于使用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沉降物捕获装置,采样误差较小,可以定量进行沉降物的底栖生物原位培养实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沉降物捕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捕获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生物原位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换气网盖与捕获器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内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标:101-主固定器;102-横杆;103-支架;104-安装架;105-万向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沉降物捕获装置及生物原位培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沉降物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固定器、横杆、支架、安装架和捕获器;所述主固定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万向旋转吊环,所述主固定器能够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所述主固定器固定连接,且所述横杆的轴线与所述主固定器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架能够绕所述横杆的轴线转动;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捕获器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支架之间的铰接轴与所述捕获器的轴线垂直;所述捕获器的顶端到所述安装架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捕获器的底端到所述安装架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降物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固定器、横杆、支架、安装架和捕获器;所述主固定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万向旋转吊环,所述主固定器能够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所述横杆的一端与所述主固定器固定连接,且所述横杆的轴线与所述主固定器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架能够绕所述横杆的轴线转动;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捕获器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支架之间的铰接轴与所述捕获器的轴线垂直;所述捕获器的顶端到所述安装架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捕获器的底端到所述安装架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物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器包括沉降管、连接管和样品瓶;所述沉降管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沉降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样品瓶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两端之间的部分设置有放水管,所述放水管设置有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降物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连接管螺纹连接,所述样品瓶位于所述防护罩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降物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沉降管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所述样品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外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沉降物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横向部、第一竖向部和第二竖向部,所述横向部与所述横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横向部的一端与第一竖向部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向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向部设置有第一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一波寿鹿汤雁滨杜萍高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