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及含其的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32318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0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体及含其的移动终端。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设有一凹槽;定位柱,设置在壳本体的凹槽内,定位柱分为上部和根部,根部的外表面在从靠近上部的一端至远离上部的一端的方向上斜向外延伸,且根部的最小直径大于等于上部的直径。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壳体;设有定位孔的主板;定位柱卡设于定位孔内,以限制主板相对于壳本体沿定位柱的径向的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凹槽的结构加强定位柱的根部的强度,而大大地提升了产品的良率和生产合格率,改善了产品的品质,节约了工厂生产的成本。

Shell and mobile terminal with the sam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hell and a mobile terminal containing the same. The housing comprises a sh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the positioning column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body, grooves, the positioning column is divided into shoots and roots,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root in from one end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near to far away from the direction of extending obliquely outwards, the minimum diameter and root diameter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The mobile terminal comprises a shell as described above; a main board with a positioning hole; the positioning column is clamped in the positioning hole, so as to limit the radial movement of the mainboard relative to the shell body along the positioning column. The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is simple, the strength of the root of the positioning column is strengthen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groove, and the yield and the qualified rate of the product are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is improved, and the cost of the factory production is sa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体及含其的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终端
,特别涉及一种壳体及含其的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在移动终端
,当壳体的材质为合金材料时,会在壳体上一体压铸成型定位柱,以便对安装到壳体上的主板进行定位和固定。但是,定位柱因为受结构限制,在制造过程中,出模的时候容易整个从定位柱的根部断裂,并且容易出现定位柱歪斜的情况;如果把定位柱直径强行加大会占用结构空间,如果把高度强行降低,会影响定位柱的定位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定位柱的结构强度不够的缺陷,提供一种夹车道壳体及含其的移动终端。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壳体,其特点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设有一凹槽;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壳本体的凹槽内,所述定位柱分为上部和根部,所述根部的外表面在从靠近所述上部的一端至远离所述上部的一端的方向上斜向外延伸,且所述根部的最小直径大于等于所述上部的直径。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凹槽的结构加强定位柱的根部的强度;通过设置的外表面的结构使根部不会与主板产生干涉。较佳地,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壳本体水平面下的部分为所述根部。较佳地,所述根部的外表面为弧面。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根部的外表面为弧面使定位柱的根部的外表面更为平滑,从而使根部不会与主板产生干涉。较佳地,所述壳本体还包括限位装置,用于所述壳本体和装配在所述壳本体上的主板之间的固定。在本技术方案中,当主板卡设于限位装置内,限位装置限制主板相对于壳本体沿定位柱的轴向的移动,从而主板不容易从定位柱上脱落;同时,通过设置限位装置,能够有效地对主板进行预固定,即限制主板相对于壳本体沿定位柱的轴向的移动,从而使主板的装配更为方便快速、拆卸更为轻松,也就是通过提高组装和拆卸的效率,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能够带来很大的市场效应。较佳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板扣,所述板扣连接于所述壳本体的表面;筋位,所述筋位连接于所述壳本体的表面,且与所述板扣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板扣与所述筋位之间。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板扣和筋位的配合,使将主板装配到壳体时,可以先将主板扣入扣位中,另外一端直接下压,就能轻松装配到位。较佳地,所述板扣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端与所述表面连接,另一端沿所述壳本体的厚度方向向外延伸;钩部,所述钩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沿所述壳本体的长度向所述定位柱延伸。较佳地,所述筋位中面向所述板扣的一端设有倒角。较佳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设于所述壳本体的表面,且位于所述板扣与所述筋位之间。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导电部件可以使主板和壳体接地,拆卸主板的时候直接将主板靠近筋位的这端抠起来,就能轻松拆下主板。较佳地,所述导电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下表面和上表面,所述导电部件的下表面粘接于所述壳本体的表面,且所述导电部件的上表面设有胶层。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导电部件的上表面设置胶层,及通过胶层粘住主板,可以更加有效地固定住主板。较佳地,所述壳体为金属壳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特点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壳体;主板,所述主板设有定位孔;其中,所述定位柱卡设于所述定位孔内,以限制所述主板相对于所述壳本体沿所述定位柱的径向的移动。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例。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凹槽的结构加强定位柱的根部的强度,而大大地提升了产品的良率和生产合格率,改善了产品的品质,节约了工厂生产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壳体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壳本体、定位柱、限位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定位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壳体1壳本体10凹槽11安装槽12定位柱20上部21根部22板扣31主体311钩部312筋位32倒角321导电部件40上表面41下表面42移动终端2主板5定位孔51凹槽的深度H弧面的半径R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请结合图1至图4予以理解,本实施案例提供一种壳体1,壳体1包括:壳本体10、定位柱20、限位装置和导电部件40。壳体1为金属壳体。在本实施例中,壳本体10、定位柱20、限位装置一体压铸成型,以达到更为轻薄且牢固的结构。壳本体10设有凹槽11。定位柱20设置在壳本体10的凹槽11内,定位柱20分为上部21和根部22。定位柱20位于壳本体10水平面下的部分为根部22。根部22的外表面在从靠近上部21的一端至远离上部21的一端的方向上斜向外延伸,且根部22的最小直径大于等于上部21的直径。定位柱20和凹槽11的数量相对应,可以均为一个也可以均为多个。这样,通过设置凹槽11的结构加强定位柱20的根部22的强度;通过设置根部22的外表面的结构使定位柱20的根部22不会与主板5产生干涉。较佳地,根部22的外表面为弧面。这样,通过设置根部22的外表面为弧面使定位柱的根部的外表面更为平滑,从而使根部不会与主板产生干涉。在其他实施例中,根部22的外表面也可以是斜面,但不仅局限于斜面。在本实施例中,凹槽的深度H与所述弧面的半径R相同,且凹槽的深度H和所述弧面的半径R均为0.1mm~0.2mm为佳。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的深度H和所述弧面的半径R也可以不相同,或者是其他数值。限位装置用于壳本体10和装配在壳本体10上的主板5之间的固定。这样,当主板5卡设于限位装置内,限位装置限制主板5相对于壳本体10沿定位柱20的轴向的移动,从而主板5不容易从定位柱20上脱落;同时,通过设置限位装置,能够有效地对主板5进行预固定,即限制主板5相对于壳本体10沿定位柱20的轴向的移动,从而使主板5的装配更为方便快速、拆卸更为轻松,也就是通过提高组装和拆卸的效率,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能够带来很大的市场效应。限位装置包括:板扣31和筋位32。板扣31连接于壳本体10的表面。筋位32连接于壳本体10的表面,且与板扣31相对设置。其中,定位柱20位于板扣31与筋位32之间。这样,通过板扣31和筋位32的配合,使将主板5装配到壳体1时,可以先将主板扣31入扣位中,另外一端直接下压,就能轻松装配到位。板扣31包括:主体311和钩部312。主体311的一端与表面连接,另一端沿壳本体10的厚度方向向外延伸。钩部312的一端与主体311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沿壳本体10的长度向定位柱20延伸。筋位32中面向板扣31的一端设有倒角32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中所示,筋位32倒0.25mm~0.3mm的倒角321,且倒角321的角度为45度。板扣31的扣合量为0.25mm。在其他实施例中,板扣31的扣合量与筋位32的倒角321的设置也可以是其他相对应的数值。导电部件40设于壳本体10的表面,且位于板扣31与筋位32之间。这样,通过设置导电部件40可以使主板5和壳体1接地,拆卸主板5的时候直接将主板5靠近筋位32的这端抠起来,就能轻松拆下主板5。导电部件40包括相对设置的下表面42和上表面41,导电部件40的下表面42粘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壳体及含其的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设有一凹槽;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壳本体的凹槽内,所述定位柱分为上部和根部,所述根部的外表面在从靠近所述上部的一端至远离所述上部的一端的方向上斜向外延伸,且所述根部的最小直径大于等于所述上部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设有一凹槽;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壳本体的凹槽内,所述定位柱分为上部和根部,所述根部的外表面在从靠近所述上部的一端至远离所述上部的一端的方向上斜向外延伸,且所述根部的最小直径大于等于所述上部的直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壳本体水平面下的部分为所述根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的外表面为弧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还包括限位装置,用于所述壳本体和装配在所述壳本体上的主板之间的固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板扣,所述板扣连接于所述壳本体的表面;筋位,所述筋位连接于所述壳本体的表面,且与所述板扣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定位柱位于所述板扣与所述筋位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扣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奉礼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