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30826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表面涂覆有正极材料层,所述正极材料层表面涂覆有隔离层,所述正极材料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55~60%正极活性物质,3~5%第一粘结剂,1~3%导电剂,余量为第一有机溶剂;所述隔离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62~65%纳米二氧化硅,1.5~2%第二粘结剂,0.5~1%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3%乙醇,余量为第二有机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防止正极活性被溶解和氧化,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降低锂电池的安全风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对设备无特殊要求,制备成本低,可操作性强,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Positive plate of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thode of lithium ion battery, including an anode current collector, wherein the anode current collector surface coated with a layer of cathode material, the coated surface of cathode material layer and an isolating layer, the cathode material layer is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the mass percentage of components made of 55~60% cathode active material, the first 3~5% binder. 1~3% is the first conductive agent, residual organic solvent; the isolation layer is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the mass percentage of components made of 62~65% nano silica binder 1.5~2% second, 0.5~1% naphthalene sulfonic acid formaldehyde condensate, 1~3% ethanol, amount of second organic solvents. The invention can prevent the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ity from being dissolved and oxidized, improve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battery, and reduce the safety risk of the lithium battery.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positive plate of the lithium ion battery,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preparation process, no special requirement for the equipment, low preparation cost and strong operability, and is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industrial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一次传统能源的不断消耗,人类对传统能源(煤炭、石油等)枯竭的担忧越发强烈,所以对二次能源及能量的存储和转化设备的研究越来越重视。锂离子电池以其绿色环保、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低等特有优势,逐渐在能源存储和转化研究中备受瞩目。能量的长期存储和不断的循环使用,要求锂离子电池具备长期稳定性、高温性能和高安全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片是电池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中的正极材料涂覆在正集流体表面,直接暴露在外,一方面在使用时与电解长期接触,正极活性物质涂层外层容易被电解液溶解和氧化,从而导致电池安全性能变差,另一方面,由于极片在制片过程中,难以避免产生毛刺粉尘,在其刺穿隔离膜后,与正极片直接接触,产生电池内部短路,会产生电池起火燃烧事故,大大增加了锂电池的安全风险。因此现在很有必要对改善锂电池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使用安全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防止正极活性被溶解和氧化,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降低锂电池的安全风险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对设备无特殊要求,制备成本低,可操作性强,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所述正极集流体表面涂覆有正极材料层,所述正极材料层表面涂覆有隔离层,所述正极材料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55~60%正极活性物质,3~5%第一粘结剂,1~3%导电剂,余量为第一有机溶剂;所述隔离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62~65%纳米二氧化硅,1.5~2%第二粘结剂,0.5~1%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3%乙醇,余量为第二有机溶剂。本专利技术在常规正极片表面形成一层隔离层,该隔离层不仅易被电解液浸润,不会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实用寿命,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护正极材料避免其被溶解和氧化,同时能避免极片毛刺和粉尘直接与正极片接触,避免电池产生内部短路,从而大大提高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降低锂电池的安全风险;由于隔离层喷涂时的隔离浆料与正极浆料粘度不同,喷涂后隔离浆料极易发生流淌,造成隔离层厚度不均匀,同时喷涂时会产生小气泡,造成隔离层内部存在大量气泡,使得隔离层中的纳米二氧化硅极易脱落,另外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性差,极易团聚,极易造成喷涂时分布不均匀,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对形成隔离层的浆料配方进行改进,本专利技术中加入了乙醇作为抑泡剂,其能降低隔离层浆料在喷涂时与正极材料层接触面的表面张力,从而大大减少气泡的产生,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能纳米二氧化硅界面上吸附,使纳米二氧化硅界面带电,并产生ζ电位,分散的纳米二氧化硅相互靠近时,由于双电层的静电排斥而分离,从而维持其分散稳定性,使其不易团聚,有效解决了纳米二氧化硅不易分散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能降低隔离层中纳米二氧化硅之间的内聚力,提高浆料与正极材料层之间附着力,改善其喷涂性能,以利于形成均匀的涂层(即隔离层)。作为优选,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镍钴锰酸锂,所述第一粘结剂、第二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和/或聚四氟乙烯,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炭黑、超导碳、导电石墨、鳞片石墨、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第二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导电剂加入第一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加入第一粘结剂,搅拌至第一粘结剂溶解后加入正极活性物质,球磨至所需细度后,得正极浆料,待用。(2)将乙醇、第二粘结剂及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加入第二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超声分散后,得隔离浆料。(3)将步骤(1)所得的正极浆料涂覆于正极集流体表面,经烘干形成正极材料层。(4)在正极材料层喷上隔离浆料,经烘干形成隔离层后,再经压辊、裁切即得锂离子电池正极片。作为优选,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镍钴锰酸锂,所述第一粘结剂、第二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和/或聚四氟乙烯,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炭黑、超导碳、导电石墨、鳞片石墨、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第二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优选,步骤(3)中,正极浆料涂覆密度为42.0±0.7mg/cm2。作为优选,步骤(4)中,隔离浆料喷涂密度为1±0.1mg/cm2。作为优选,步骤(4)中,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压实密度为3.20±0.3g/cm3,辊压后厚度147±3μm。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在常规正极片表面形成一层隔离层,保护正极材料避免其被溶解和氧化,同时能避免极片毛刺和粉尘直接与正极片接触,避免电池产生内部短路,从而大大提高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降低锂电池的安全风险;(2)对隔离层浆料配方进行了改进,有效解决了纳米二氧化硅不易分散的问题、易产生气泡及附着力差的问题;(3)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对设备无特殊要求,制备成本低,可操作性强,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正极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正极集流体1,正极材料层2,隔离层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在本专利技术中,若非特指,所有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有设备和原料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行业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方法。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1,正极集流体表面涂覆有正极材料层2,正极材料层表面涂覆有隔离层3,正极材料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55%正极活性物质(镍钴锰酸锂),3%第一粘结剂(聚偏氟乙烯),1%导电剂(导电炭黑),余量为第一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隔离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62%纳米二氧化硅,1.5%第二粘结剂(聚偏氟乙烯),0.5%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乙醇,余量为第二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上述锂离子电池正极片通过以下方法制得:(1)将导电剂加入第一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加入第一粘结剂,搅拌至第一粘结剂溶解后加入正极活性物质,球磨至所需细度后,得正极浆料,待用;(2)将乙醇、第二粘结剂及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加入第二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超声分散后,得隔离浆料;(3)将步骤(1)所得的正极浆料涂覆于正极集流体表面,经烘干形成正极材料层,正极浆料涂覆密度为41.3mg/cm2;(4)在正极材料层喷上隔离浆料,经烘干形成隔离层后,再经压辊、裁切即得锂离子电池正极片,隔离浆料喷涂密度为0.9mg/cm2,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压实密度为2.9g/cm3,辊压后厚度144μm。实施例2如图1所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1,正极集流体表面涂覆有正极材料层2,正极材料层表面涂覆有隔离层3,正极材料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60%正极活性物质(镍钴锰酸锂),5%第一粘结剂(聚四氟乙烯),3%导电剂(导电石墨),余量为第一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隔离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65%纳米二氧化硅,2%第二粘结剂(聚四氟乙烯),1%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1),所述正极集流体表面涂覆有正极材料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层表面涂覆有隔离层(3),所述正极材料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55~60%正极活性物质,3~5%第一粘结剂,1~3%导电剂,余量为第一有机溶剂;所述隔离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62~65%纳米二氧化硅,1.5~2%第二粘结剂,0.5~1%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3%乙醇,余量为第二有机溶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1),所述正极集流体表面涂覆有正极材料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层表面涂覆有隔离层(3),所述正极材料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55~60%正极活性物质,3~5%第一粘结剂,1~3%导电剂,余量为第一有机溶剂;所述隔离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62~65%纳米二氧化硅,1.5~2%第二粘结剂,0.5~1%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1~3%乙醇,余量为第二有机溶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镍钴锰酸锂,所述第一粘结剂、第二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和/或聚四氟乙烯,所述导电剂为导电炭黑、超导碳、导电石墨、鳞片石墨、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第二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导电剂加入第一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加入第一粘结剂,搅拌至第一粘结剂溶解后加入正极活性物质,球磨至所需细度后,得正极浆料,待用;(2)将乙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歌韩笑
申请(专利权)人: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