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用的铝合金前叉铸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2254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9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用的铝合金前叉铸件,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横截面均为矩形,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均呈弧形结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弧形侧边均设有条形通孔,第一支撑臂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杆和第一卡块,第二支撑臂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杆和第二卡块,第一卡块远离第一支撑臂的一端、第二卡块远离第二支撑臂的一端均设有矩形凹槽,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侧边均设有第一穿线孔,第一连杆远离第一支撑臂的一端设有立柱,且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在立柱的圆周侧边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铝合金一次压铸成型,整体结构强度非常高,制造方便,节约了生产成本,布线非常清楚,具有良好的减震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用的铝合金前叉铸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用的铝合金前叉铸件。
技术介绍
前叉部件在自行车结构中处于前方部位,它的上端与车把部件相连,车架部件与前管配合,下端与前轴部件配合,组成自行车的导向系统。前叉部件的受力情况属悬臂梁性质,故前叉部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等性质。自行车前叉一般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型,传统的自行车前叉的两个支撑臂一般为空心结构,这样的结构在压铸时操作非常麻烦,同时压铸的模具结构复杂、体积较大,给生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在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同时,传统的前叉一般仅仅只有一对支撑臂,强度相对来说比较弱;同时,传统的刹车钢丝绳一般没有很好的固定,容易缠绕或者挂到其他物体,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行车用的铝合金前叉铸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用的铝合金前叉铸件,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横截面均为矩形,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均呈弧形结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弧形侧边均设有条形通孔,第一支撑臂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杆和第一卡块,第二支撑臂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杆和第二卡块,第一卡块远离第一支撑臂的一端、第二卡块远离第二支撑臂的一端均设有矩形凹槽,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侧边均设有第一穿线孔,第一连杆远离第一支撑臂的一端设有立柱,且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在立柱的圆周侧边上,第二连杆远离第二支撑臂的一端固定在立柱的圆周侧边上,且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关于立柱对称布置,立柱远离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设有横杆,且立柱的一端固定在横杆的圆周侧边上,横杆的侧边设有第二穿线孔,横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减震套筒和第二减震套筒,第一减震套筒和第二减震套筒敞口的一端均设有环形凸台。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之间设有加强件,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杆、连接杆和第二加强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连接杆一端固定在第一加强杆的侧边位置,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加强杆的侧边位置,第二加强杆呈弧形结构,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侧边位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平行布置。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与立柱、第二连杆与立柱均倾斜布置。优选的,所述立柱与横杆垂直,且立柱的一端固定在横杆杆段的中央位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套筒、第二减震套筒和立柱相互平行,且第一减震套筒和第二减震套筒关于立柱对称。优选的,所述第二穿线孔有两个,且两个第二穿线孔关于立柱对称。优选的,所述第一穿线孔的轴心线与立柱的轴心线垂直。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横截面为渐变结构,第一支撑臂上靠近第一连杆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的截面面积,第二支撑臂上靠近第二连杆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的截面面积。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立柱、横杆、第一减震套筒和第二减震套筒为一整体结构,且第一卡块、第二卡块、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立柱、横杆、第一减震套筒和第二减震套筒采用铝合金一次铸造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铝合金一次压铸成型,整体结构强度非常高,成型后检查铸件表面品质,对铸件表面进行磨光并喷涂防锈漆,保证了铸件表面的品质,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为中间开有条形通孔,且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之间设有加强件,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保证了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强度,同时比传统的空心结构更加方便制造,大大节约了生产加工的成本;将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安装在自行车前轮的转轴上,将刹车用钢丝绳依次穿在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内,配合简单,布线非常清楚;第一减震套筒和第二减震套筒与自行车转动手把部件连接,第一减震套筒和第二减震套筒内均安装有减震弹簧,安装非常简单,同时保证了整车具有良好的减震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自行车用的铝合金前叉铸件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自行车用的铝合金前叉铸件的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自行车用的铝合金前叉铸件的横杆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自行车用的铝合金前叉铸件的加强件示意图。图中:1第一卡块、2第一支撑臂、3加强件、31第一加强杆、32连接杆、33第二加强杆、4第一连杆、5第一减震套筒、6横杆、7立柱、8第二减震套筒、9第二连杆、10第二支撑臂、11第二卡块、12第一穿线孔、13第二穿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自行车用的铝合金前叉铸件,包括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的横截面均为矩形,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均呈弧形结构,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的弧形侧边均设有条形通孔,第一支撑臂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杆4和第一卡块1,第二支撑臂1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杆9和第二卡块11,第一卡块1远离第一支撑臂2的一端、第二卡块11远离第二支撑臂10的一端均设有矩形凹槽,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9的侧边均设有第一穿线孔12,第一连杆4远离第一支撑臂2的一端设有立柱7,且第一连杆4的一端固定在立柱7的圆周侧边上,第二连杆9远离第二支撑臂10的一端固定在立柱7的圆周侧边上,且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9关于立柱7对称布置,立柱7远离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9的一端设有横杆6,且立柱7的一端固定在横杆6的圆周侧边上,横杆6的侧边设有第二穿线孔13,横杆6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减震套筒5和第二减震套筒8,第一减震套筒5和第二减震套筒8敞口的一端均设有环形凸台,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之间设有加强件3,加强件3包括第一加强杆31、连接杆32和第二加强杆33,连接杆3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加强杆31和第二加强杆33,连接杆32一端固定在第一加强杆31的侧边位置,连接杆3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加强杆33的侧边位置,第二加强杆33呈弧形结构,第一加强杆31与第二加强杆3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的侧边位置,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平行布置,第一连杆4与立柱7、第二连杆9与立柱7均倾斜布置,立柱7与横杆6垂直,且立柱7的一端固定在横杆6杆段的中央位置,第一减震套筒5、第二减震套筒8和立柱7相互平行,且第一减震套筒5和第二减震套筒8关于立柱7对称,第二穿线孔13有两个,且两个第二穿线孔13关于立柱7对称,第一穿线孔12的轴心线与立柱7的轴心线垂直,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的横截面为渐变结构,第一支撑臂2上靠近第一连杆4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支撑臂2的另一端的截面面积,第二支撑臂10上靠近第二连杆9的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支撑臂10的另一端的截面面积,第一卡块1、第二卡块11、第一支撑臂2、第二支撑臂10、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9、立柱7、横杆6、第一减震套筒5和第二减震套筒8为一整体结构,且第一卡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行车用的铝合金前叉铸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用的铝合金前叉铸件,包括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的横截面均为矩形,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均呈弧形结构,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的弧形侧边均设有条形通孔,第一支撑臂(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杆(4)和第一卡块(1),第二支撑臂(1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杆(9)和第二卡块(11),第一卡块(1)远离第一支撑臂(2)的一端、第二卡块(11)远离第二支撑臂(10)的一端均设有矩形凹槽,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9)的侧边均设有第一穿线孔(12),第一连杆(4)远离第一支撑臂(2)的一端设有立柱(7),且第一连杆(4)的一端固定在立柱(7)的圆周侧边上,第二连杆(9)远离第二支撑臂(10)的一端固定在立柱(7)的圆周侧边上,且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9)关于立柱(7)对称布置,立柱(7)远离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9)的一端设有横杆(6),且立柱(7)的一端固定在横杆(6)的圆周侧边上,横杆(6)的侧边设有第二穿线孔(13),横杆(6)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减震套筒(5)和第二减震套筒(8),第一减震套筒(5)和第二减震套筒(8)敞口的一端均设有环形凸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用的铝合金前叉铸件,包括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的横截面均为矩形,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均呈弧形结构,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的弧形侧边均设有条形通孔,第一支撑臂(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杆(4)和第一卡块(1),第二支撑臂(1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杆(9)和第二卡块(11),第一卡块(1)远离第一支撑臂(2)的一端、第二卡块(11)远离第二支撑臂(10)的一端均设有矩形凹槽,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9)的侧边均设有第一穿线孔(12),第一连杆(4)远离第一支撑臂(2)的一端设有立柱(7),且第一连杆(4)的一端固定在立柱(7)的圆周侧边上,第二连杆(9)远离第二支撑臂(10)的一端固定在立柱(7)的圆周侧边上,且第一连杆(4)与第二连杆(9)关于立柱(7)对称布置,立柱(7)远离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9)的一端设有横杆(6),且立柱(7)的一端固定在横杆(6)的圆周侧边上,横杆(6)的侧边设有第二穿线孔(13),横杆(6)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减震套筒(5)和第二减震套筒(8),第一减震套筒(5)和第二减震套筒(8)敞口的一端均设有环形凸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用的铝合金前叉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之间设有加强件(3),加强件(3)包括第一加强杆(31)、连接杆(32)和第二加强杆(33),连接杆(3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加强杆(31)和第二加强杆(33),连接杆(32)一端固定在第一加强杆(31)的侧边位置,连接杆(32)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加强杆(33)的侧边位置,第二加强杆(33)呈弧形结构,第一加强杆(31)与第二加强杆(3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10)的侧边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用的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成金光涛陈国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色锐毕利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