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暗管式雨水收集生态路面
本技术属于海绵城市
,特别是涉及一种暗管式雨水收集生态路面。
技术介绍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12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同年3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上提出新时期治水思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战略,再次强调“建设海绵家园、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探析雨洪治理、弹性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与科学内涵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目前,透水路面在大雨到来之时,无法快速吸水、蓄水,造成大量雨水流失,因而无法达到渗水、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暗管式雨水收集生态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行道 (1)、透水砂层(2)、输水管(3)、砾石粗砂层(4)、临时储水池(5)、草坪(8)、集水透水路面砖(9)、透水沥青路面(10)、集中渗透井(7)以及机动车道 (6);所述人行道 (1)一侧由上至下分别设置为集水透水路面砖(9)、透水砂层(2)和砾石粗砂层(4);所述机动车道 (6)一侧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为透水沥青路面(10)和透水砂层(2);所述草坪(8)位于人行道(1)和机动车道(6)之间,草坪(8)之下铺设透水砂层(2),透水砂层(2)下为集中渗透井(7),集中渗透井(7)底部填充有砾石粗砂层(4)以作支撑;人行道(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暗管式雨水收集生态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人行道(1)、透水砂层(2)、输水管(3)、砾石粗砂层(4)、临时储水池(5)、草坪(8)、集水透水路面砖(9)、透水沥青路面(10)、集中渗透井(7)以及机动车道(6);所述人行道(1)一侧由上至下分别设置为集水透水路面砖(9)、透水砂层(2)和砾石粗砂层(4);所述机动车道(6)一侧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为透水沥青路面(10)和透水砂层(2);所述草坪(8)位于人行道(1)和机动车道(6)之间,草坪(8)之下铺设透水砂层(2),透水砂层(2)下为集中渗透井(7),集中渗透井(7)底部填充有砾石粗砂层(4)以作支撑;人行道(1)和机动车道(6)的透水砂层(2)均埋有输水管(3)通入草坪(8)下方的透水砂层(2)中;所述人行道(1)和机动车道(6)的两侧均设有临时储水池(5),且输水管(3)通至临时储水池(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暗管式雨水收集生态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透水路面砖(9)包括带孔顶面(9-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