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后注浆异型树根桩的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1697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6:49
一种预制后注浆异形树根桩的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所述模具包括底部支座、固定在底部支座上且可拆卸对接在一起以形成圆筒的第一、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以及钢条。第一、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内壁分别设有周向等间距排列的第一、第二圆弧板,第一、第二圆弧板呈对称设置;第一、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顶部外缘分别设有与所述圆筒顶端面共面的第一、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底部支座设有对设在圆筒中心的所预制树根桩内中心钢管进行固定的中心固定孔,所述钢条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上,其中心位置设有圆孔用于固定所述中心钢管顶端。所述模具拆装方便,可循环使用;对所述中心钢管的固定保证了桩端的承载力,且提高了制桩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后注浆异型树根桩的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桩基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后注浆异形树根桩的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存在不少建筑物进入老年期,并且随着我国对抗震等级、设防标准等相关规范要求的提高,也导致大量既有建筑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为了对既有建筑进行加固提出了一种后注浆异型树根桩。现有的后注浆异形树根桩,包括混凝土桩身,所述混凝土桩身的横截面为异形截面,所述异形截面为凹凸起伏形状,具有向内凹设的凹部和向外凸设的凸部,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均呈弧形,且相互间隔的围成一圈,所述混凝土桩身中心设有中心钢管,所述中心钢管的周围设有钢筋,所述钢筋固定于所述混凝土桩身,所述钢筋与所述中心钢管共同形成矩阵式排列。所述后注浆异形树根桩的截面为异形截面,可以增大与土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桩侧摩阻力,在混凝土桩身中心设置中心钢管,并通过中心钢管向土体内注浆,可以团结桩端周围的土体,提高了桩端的承载力,钢筋设置在混凝土桩身内,提高了桩的强度。目前预制上述后注浆异形树根桩所使用的模具是以木模为主,存在安装模具过程繁琐、占用场地大、使用寿命短、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等缺点,与现代化工厂机械化、批量化的生产要求不符。因此,亟需提出一种高效且预制效果好、可循环使用的、制造成本低的用于预制上述后注浆异形树根桩的模具及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且预制效果好、可循环使用的、制造成本低的预制后注浆异形树根桩的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预制后注浆异形树根桩的制作模具,包括底部支座、两个半圆筒形桩侧模板和钢条,所述两个半圆筒形桩侧模板分别为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和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与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可拆卸的对接在一起,以形成圆筒,并竖直固定在所述底部支座上,所述底部支座设有中心固定孔,所述中心固定孔对设置在所述圆筒中心位置的后注浆异型树根桩内中心钢管的底端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内侧壁周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第一圆弧板,所述第一圆弧板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圆弧板宽度方向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内侧壁周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第二圆弧板,所述多个第二圆弧板与所述多个第一圆弧板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顶部外缘设有第一半环形加固肋片,所述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顶部外缘设有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所述第一半环形加固肋片、所述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与所述圆筒的顶端面共面,且呈对称设置,所述钢条的中心位置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用于固定所述中心钢管的顶端,所述钢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半环形加固肋片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上。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两个对接面均连接有自对接面向外延伸的第一条形连接片,所述第一条形连接片的长度等于所述圆筒的长度,所述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两个对接面均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条形连接片对应的第二条形连接片,所述第一条形片接片与所述第二条形连接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与所述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对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条形连接片上设置一列等间距排布的螺栓孔,其中从上至下的第一个螺栓孔距所述第一条形连接片顶端的垂直距离为5mm,最后一个螺栓孔距所述第一条形连接片底端的垂直距离为5mm,相邻两螺栓孔间的距离在100mm~130mm范围内选定;所述第二条形连接片上螺栓孔的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一条形连接片上螺栓孔的设置方式一致。所述第一条形连接片与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外壁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片加固肋,每一所述第一连接片加固肋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半环形加固肋片;所述第二条形连接片与所述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外壁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片加固肋,每一所述第二连接片加固肋均平行于所述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所述第一半环形加固肋片和所述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上各设有一螺栓孔,所述两个螺栓孔的连线经过所述第一半环形加固肋片与所述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所在的圆面的圆心,所述钢条的两端与所述两个螺栓孔对应,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底端外缘设有第一半环形固定肋片,所述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底端外缘设有第二半环形固定肋片,所述第一半环形固定肋片与所述第二半环形固定肋片贴合在所述底部支座的表面,且呈对称设置,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部支座上。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半环形加固肋片平行的第一桩侧加固肋片,所述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平行的第二桩侧加固肋片,所述多个第一桩侧加固肋片与所述多个第二桩侧加固肋片呈一一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圆弧板的半径等于所述圆筒的半径,所述第二圆弧板的半径等于所述圆筒的半径。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预制后注浆异形树根桩的制作模具,制作后注浆异型树根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钢筋笼的安装:在所述钢筋固定孔和所述中心固定孔内设置柔性胶塞,将制作好的中心位置带有中心钢管的钢筋笼底端对应插入所述钢筋固定孔和所述中心固定孔的胶塞内,使得所述钢筋笼与所述底部支座固定牢靠;步骤2、所述模具的安装:步骤201、将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与所述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可拆卸的对接在一起形成圆筒,对接后缝隙处用透明胶带粘贴,以防止侧面漏浆,并在所述圆筒内壁刷隔离油;步骤202、将所述圆筒固定在所述底部支座上,在固定过程中及时调整所述圆筒与所述钢筋笼的角度;在所述钢条的圆孔内设置柔性胶塞,将所述中心钢管顶端固定在所述钢条的带有柔性胶塞的圆孔内,然后将所述钢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半环形加固肋片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上;步骤3、异形树根桩的浇筑与养护:采用喂料机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分三批倒入所述模具中,每倒入一批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时间为20s;浇筑完成后,用塑料布盖住模具,1天后,在阴凉处养护,直到混凝土达到龄期;步骤4、拆模,洗净,以备下次使用。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作后注浆异型树根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01中,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与所述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用螺栓通过所述第一条形连接片和所述第二条形连接片,对接在一起形成所述圆筒;在步骤202中,所述圆筒用螺栓通过所述第一半环形固定肋片和所述第二半环形固定肋片,固定在所述底部支座上,所述钢条用螺栓通过所述第一、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的螺栓孔进行固定。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与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用螺栓,通过所述第一条形连接片、所述第二条形连接片实现了可拆卸的对接,以形成圆筒并固定在所述底部支座上,保证了所述模具的可循环使用功能;所述底部支座上的中心固定孔对设置在所述圆筒中心位置的后注浆异型树根桩内中心钢管的底端进行固定,所述钢筋固定孔对后注浆异形树根桩内设置在所述中心钢管周围的钢筋进行固定,所述钢条中心位置的圆孔对所述中心钢管的顶端进行固定,且所述钢条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半环形加固肋片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上,实现了对所述中心钢管的固定,因此保证了所预制的后注浆异形树根桩桩端的承载力、对后续的施工工艺打好基础;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预制后注浆异型树根桩的制作模具及制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后注浆异型树根桩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座、两个半圆筒形桩侧模板和钢条,所述两个半圆筒形桩侧模板分别为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和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与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可拆卸的对接在一起,以形成圆筒,并竖直固定在所述底部支座上,所述底部支座设有中心固定孔,所述中心固定孔对设置在所述圆筒中心位置的后注浆异型树根桩内中心钢管的底端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内侧壁周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第一圆弧板,所述第一圆弧板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圆弧板宽度方向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内侧壁周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第二圆弧板,所述多个第二圆弧板与所述多个第一圆弧板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顶部外缘设有第一半环形加固肋片,所述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顶部外缘设有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所述第一半环形加固肋片、所述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与所述圆筒的顶端面共面,且呈对称设置,所述钢条的中心位置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用于固定所述中心钢管的顶端,所述钢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半环形加固肋片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后注浆异型树根桩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座、两个半圆筒形桩侧模板和钢条,所述两个半圆筒形桩侧模板分别为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和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与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可拆卸的对接在一起,以形成圆筒,并竖直固定在所述底部支座上,所述底部支座设有中心固定孔,所述中心固定孔对设置在所述圆筒中心位置的后注浆异型树根桩内中心钢管的底端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内侧壁周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第一圆弧板,所述第一圆弧板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圆弧板宽度方向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内侧壁周向等间距设置多个第二圆弧板,所述多个第二圆弧板与所述多个第一圆弧板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顶部外缘设有第一半环形加固肋片,所述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顶部外缘设有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所述第一半环形加固肋片、所述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与所述圆筒的顶端面共面,且呈对称设置,所述钢条的中心位置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用于固定所述中心钢管的顶端,所述钢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半环形加固肋片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后注浆异型树根桩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两个对接面均连接有自对接面向外延伸的第一条形连接片,所述第一条形连接片的长度等于所述圆筒的长度,所述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两个对接面均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条形连接片对应的第二条形连接片,所述第一条形片接片与所述第二条形连接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与所述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对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后注浆异型树根桩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形连接片上设置一列等间距排布的螺栓孔,其中从上至下的第一个螺栓孔距所述第一条形连接片顶端的垂直距离为5mm,最后一个螺栓孔距所述第一条形连接片底端的垂直距离为5mm,相邻两螺栓孔间的距离在100mm~130mm范围内选定;所述第二条形连接片上螺栓孔的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一条形连接片上螺栓孔的设置方式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后注浆异型树根桩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形连接片与所述第一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外壁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片加固肋,每一所述第一连接片加固肋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半环形加固肋片;所述第二条形连接片与所述第二半圆筒形桩侧模板的外壁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片加固肋,每一所述第二连接片加固肋均平行于所述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后注浆异型树根桩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形加固肋片和所述第二半环形加固肋片上各设有一螺栓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王宇阳温华兴马建超李博何经纬魏可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