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方位自动调节式防干涉轮毂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部件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多方位自动调节式防干涉轮毂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轮毂不论是在加工还是在检修过程中都需要使其保持固定,然后现有的轮毂固定装置除了结构复杂,固定后的稳固性差,容易产生松动外,定时不仅费时费力,且在装卸轮毂的过程中容易与固定部件之间产生干涉。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方位自动调节式防干涉轮毂固定装置。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方位自动调节式防干涉轮毂固定装置,包括:立架、同步带、托架、压板、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其中:立架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各立架均位于同一圆周面上,每个立架的顶部均设有安装座;各安装座均与立架活动连接,以使各安装座均可以进行竖直方向的自由转动;各安装座上均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的轴心线均位于立架所在圆周的径向方向上,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内部均设有与其内壁固定的限位销,第一导向孔处设有带有限位槽的第一螺杆,第二导向孔处设有带有限位槽的第二螺杆;第一螺杆、第二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方位自动调节式防干涉轮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架(1)、同步带(2)、托架(3)、压板(4)、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其中:立架(1)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各立架(1)均位于同一圆周面上,每个立架(1)的顶部均设有安装座(5);各安装座(5)均与立架(1)活动连接,以使各安装座(5)均可以进行竖直方向的自由转动;各安装座(5)上均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的轴心线均位于立架(1)所在圆周的径向方向上,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内部均设有与其内壁固定的限位销,第一导向孔处设有带有限位槽的第一螺杆(6),第二导向孔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方位自动调节式防干涉轮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架(1)、同步带(2)、托架(3)、压板(4)、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其中:立架(1)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各立架(1)均位于同一圆周面上,每个立架(1)的顶部均设有安装座(5);各安装座(5)均与立架(1)活动连接,以使各安装座(5)均可以进行竖直方向的自由转动;各安装座(5)上均设有上下布置的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的轴心线均位于立架(1)所在圆周的径向方向上,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内部均设有与其内壁固定的限位销,第一导向孔处设有带有限位槽的第一螺杆(6),第二导向孔处设有带有限位槽的第二螺杆(7);第一螺杆(6)、第二螺杆(7)上的限位槽均轴向延伸,且当第一螺杆(6)与第一导向孔装配时,第一导向孔内的限位销位于第一螺杆(6)上的限位槽内并可在该限位槽内滑动,当第二螺杆(7)与第二导向孔装配时,第二导向孔内的限位销位于第二螺杆(7)上的限位槽内并可在该限位槽内滑动;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螺杆(6)、第二螺杆(7)转动,以使第一螺杆(6)、第二螺杆(7)进行水平移动,并使第一螺杆(6)、第二螺杆(7)的运动方向相反;压板(4)活动安装在第一螺杆(6)靠近立架(1)所在圆周内部的一端,压板(4)为竖直布置的条形板;各安装座(5)上均设有与其固定装配的传动齿轮(8),所述传动齿轮(8)的轴心线与安装座(5)的转动中心线重合;同步带(2)与立架(1)所在圆周同轴布置并分别与各安装座(5)上的传动齿轮(8)啮合;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同步带(2)转动;托架(3)位于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的下方;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托架(3)上下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位自动调节式防干涉轮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齿轮(9)、第一从动齿轮(10)、第二从动齿轮(11)和第一动力单元(12);第一主动齿轮(9)与第一动力单元(12)连接,第一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车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