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用喷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0735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5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感应的喷淋装置;具体技术方案为:消防用喷淋装置,包括储水装置,储水装置通过水泵与喷淋管相连,出水管道上装有温度感应器,喷淋管上等距间隔布置有多个喷淋头,喷淋头均与喷淋管连通,喷淋管通过多根测压管分别与气压表、回水闸阀、回水球阀连接,置于最下端测压管的底部连接有回水接头,回水接头的下方布置有钢制喇叭口,温度感应器用来感知外界的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的报警温度后,水泵开始运作,回水蝶阀和回水球阀处于关闭状态,水泵将储水装置内的水送入到喷淋管,喷淋管中的水通过多个喷淋头喷出,相比于传统的单个喷淋头,多个喷淋头的喷射效果更好,覆盖范围大,能够及时控制灾情。

Spray device for fire fighting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spraying device for automatic induction; the specific technical scheme: fire spray device, comprising a water storage device, a water storage device connected through the water pump and the spray pipe, water outlet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temperature sensor, spraying pipe with a plurality of equally spaced arrangement of spray head spray the head are communicated with spray pipe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pressure gauge valve, ball valve, backwater backwater pressure tube through a plurality of spray pipes placed in the bottom of the piezometric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joint return, return joint are arranged below the steel bell, a temperature sensor for sensing the outside temperature, when the temperature exceeds the set temperature alarm. Pump operation, butterfly valve and ball valve in the closed backwater backwater state, water pump in the water storage device into the water spray pipe, a spray pipe in th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ingle sprinkler head, the spray effect of several sprinkler heads is better, the coverage is large, and the disaster can be controlled in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防用喷淋装置
本技术属于消防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感应的喷淋装置。
技术介绍
消防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消防工作直接关系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发生的一些重大特大火灾,一把火就容易造成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上网,造成百万、上千万甚至几亿元的经济损失,不仅给许多家庭带来了不幸,而且还使大量的社会财富华为灰烬。不仅如此,事故的善后处理往往也牵扯了政府的许多精力,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有些火灾事故还成为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教训是十分沉重和深刻的。因此,做好消防工作,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及时控制火灾,在公共场所和高层建筑中,往往也增设了消防喷淋装置,但是由于结构的限制,喷淋区域有限,自动化程度低,难以实现全方位的消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高的消防用喷淋装置,结构简单,喷淋效果好,可实现全方位的消防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消防用喷淋装置,包括储水装置,储水装置通过进水管道与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水泵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道与喷淋管的一端连通,出水管道上装有温度感应器,喷淋管水平设置,喷淋管上等距间隔布置有多个喷淋头,喷淋头均与喷淋管连通,喷淋头的喷水端口均朝下布置,喷淋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测压管的顶端连通,第一测压管的底部与回水闸阀的顶部连接,回水闸阀的底部与第二测压管的顶部连接,第二测压管的底部与第二测压管的顶部连接,第二测压管的底部与回水球阀的顶部连接,回水球阀的底部与第三测压管顶部连接,第三测压管的底部连接有回水接头,回水接头的下方布置有钢制喇叭口,钢制喇叭口与回水接头同轴布置,钢制喇叭口通过回水管道与回水装置连接,第一测压管上装有压力表。温度感应器用来感知外界的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的报警温度后,温度感应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将喷淋系统开启,水泵开始运作,回水闸阀和回水球阀处于关闭状态,水泵将储水装置内的水送入到喷淋管,喷淋管中的水通过多个喷淋头喷出,相比于传统的单个喷淋头,多个喷淋头的喷射效果更好,覆盖范围更大,传统的单个喷淋头一旦发生堵塞,喷水量难以保证,难以控制灾情,多个喷淋头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能够及时控制灾情。在安装喷淋装置需要试压、泄压或改变喷淋管的管内水流压力时,通过控制回水闸阀和回水球阀的开度,水流通过回水接头进入到钢制喇叭口内,钢制喇叭口通过回水管道进入到回水装置进行回收,压力表用于检测整个管道系统内的压力,用以实现半自动控制,节约成本,实现快速调节。喷淋头包括本体、护套、上支撑圈座、下支撑圈座和喷水组件,本体与喷淋管连通,护套设置在本体的底部,喷水组件位于护套内且可上下移动地挂在本体上,上支撑圈座和下支撑圈座设置在喷水组件的下方,上支撑圈座的下端面和下支撑圈座的上端面均为锥形,弹性支撑圈设于上支撑圈座与下支撑圈座之间,护套下部的内壁上开有限位槽,弹性支撑圈卡装在限位槽内。水流通过本体后,喷水组件上的水流喷出,结构简单,能够保证置于喷淋管顶部的天花板平整和整洁,不易失灵和受损,安全可靠性高。水流通过喷水组件后,在弹性支撑圈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刚性碰撞,避免在喷水时出现异响,也避免急性碰撞对喷水组件造成损伤。另外,护套内还可设置易熔合金片,易熔合金片置于护套的下部,在未发生火灾时,在易熔合金片的作用下,喷水组件置于上部,当发生火灾时,易熔合金片熔断,喷水组件下移,进行洒水灭火。回水闸阀包括置于底部的闸阀体、盖合在闸阀体顶部的闸阀盖和穿装在闸阀体内的闸阀杆,闸阀体内水平设有第一水道,第一水道的两侧均布置有螺纹接口,第一水道一侧的螺纹接口与第一测压管螺纹连接,第一水道另一侧的螺纹接口与第二测压管螺纹连接,闸阀体内装有闸阀座,闸阀体内布置有卡槽,闸阀杆的底部装有与卡槽配合的闸阀板,闸阀杆与闸阀盖之间压装有填料,闸阀盖的顶部通过填料压板盖合,闸阀杆的螺纹端与填料压板螺纹连接,闸阀板的外延端活动连接有手轮。当旋转手轮时,手轮带动闸阀杆与闸阀板运动,通过闸阀板与卡槽的配合来实现整个回水闸阀的通闭开口,顺时针旋转手轮,闸阀板与卡槽之间的间隙减小,逆时针旋转手轮,闸阀板与卡槽之间的间隙增大。回水球阀包括球阀体,球阀体的顶部固定有导向盖,球阀体内水平设有第二水道,第二水道的两端均布置有螺纹接口,第二水道一侧的螺纹接口与第二测压管螺纹连接,第二水道另一侧的螺纹接口与第三测压管螺纹连接,球阀体的下部布置有下卡口,球阀体的上部布置有上卡口,球阀芯的下支撑杆置于下卡口内,球阀芯的上支撑杆置于上卡口内,球阀芯的上支撑杆顶部与手把连接,上支撑杆与阀体之间填充有填料,填料能够增加上支撑杆的运行稳定性。顺时针旋转手把,球阀芯与球阀体的开口减小,逆时针旋转手把,球阀芯与球阀体的开口增大。闸阀板为上大下小结构,上大下小的结构易控制开口角度。闸阀盖通过多个螺栓锁止在闸阀体上,闸阀体与闸阀盖之间预留有密封槽,密封槽内压装有环形垫片,环形垫片能够缓解闸阀体与闸阀盖之间的刚性摩擦,有效提高闸阀体与闸阀盖之间的密封稳定性。卡槽为阶梯结构,密封性好。本技术结构简单,喷淋效果好,喷散范围大,对火灾的灾情控制度好,安全系数高,自动化程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喷淋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回水闸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回水球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储水装置,2为进水管道,3为水泵,4为喷淋管,5为温度感应器,6为喷淋头,7为第一测压管,8为第二测压管,9为第三测压管,10为回水闸阀,11为回水球阀,12为回水接头,13为钢制喇叭口,14为回水管道,15为回水装置,16为压力表,17为螺栓,61为本体,62为护套,63为上支撑圈座,64为喷水组件,65为下支撑圈座,66为弹性支撑圈,67为限位槽,68为易熔合金片,101为闸阀体,102为闸阀盖,103为闸阀杆,104为第一水道,105为闸阀座,106为闸阀板,107为填料压板,108为手轮,109为环形垫片,111为球阀体,112为导向盖,113为第二水道,114为下卡口,115为上卡口,116为球阀芯,117为上支撑杆,118为下支撑杆,119为手把。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消防用喷淋装置,包括储水装置1,储水装置1通过进水管道2与水泵3的进水端连接,水泵3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道与喷淋管4的一端连通,出水管道上装有温度感应器5,喷淋管4水平设置,喷淋管4上等距间隔布置有多个喷淋头6,喷淋头6均与喷淋管4连通,喷淋头6的喷水端口均朝下布置,喷淋管4的另一端与第一测压管7的顶端连通,第一测压管7的底部与回水闸阀10的顶部连接,回水闸阀10的底部与第二测压管8的顶部连接,第二测压管8的底部与第二测压管8的顶部连接,第二测压管8的底部与回水球阀11的顶部连接,回水球阀11的底部与第三测压管9顶部连接,第三测压管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消防用喷淋装置

【技术保护点】
消防用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装置(1),所述储水装置(1)通过进水管道(2)与水泵(3)的进水端连接,水泵(3)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道与喷淋管(4)的一端连通,出水管道上装有温度感应器(5),所述喷淋管(4)水平设置,喷淋管(4)上等距间隔布置有多个喷淋头(6),喷淋头(6)均与喷淋管(4)连通,喷淋头(6)的喷水端口均朝下布置,喷淋管(4)的另一端与第一测压管(7)的顶端连通,第一测压管(7)的底部与回水闸阀(10)的顶部连接,回水闸阀(10)的底部与第二测压管(8)的顶部连接,第二测压管(8)的底部与回水球阀(11)的顶部连接,回水球阀(11)的底部与第三测压管(9)顶部连接,第三测压管(9)的底部连接有回水接头(12),回水接头(12)的下方布置有钢制喇叭口(13),钢制喇叭口(13)与回水接头(12)同轴布置,所述钢制喇叭口(13)通过回水管道(14)与回水装置(15)连接;所述喷淋头(6)包括本体(61)、护套(62)、上支撑圈座(63)、下支撑圈座(65)和喷水组件(64),本体(61)与喷淋管(4)连通,护套(62)设置在本体(61)的底部,喷水组件(64)位于护套(62)内且可上下移动地挂在本体(61)上,上支撑圈座(63)和下支撑圈座(65)设置在喷水组件(64)的下方,上支撑圈座(63)的下端面和下支撑圈座(65)的上端面均为锥形,弹性支撑圈(66)设于上支撑圈座(63)与下支撑圈座(65)之间,护套(62)下部的内壁上开有限位槽(67),所述弹性支撑圈(66)卡装在限位槽(67)内;所述第一测压管(7)上装有压力表(16);所述回水闸阀(10)包括置于底部的闸阀体(101)、盖合在闸阀体(101)顶部的闸阀盖(102)和穿装在闸阀体(101)内的闸阀杆(103),所述闸阀体(101)内水平设有第一水道(104),第一水道(104)的两侧均布置有螺纹接口,第一水道(104)一侧的螺纹接口与第一测压管(7)螺纹连接,第一水道(104)另一侧的螺纹接口与第二测压管(8)螺纹连接,闸阀体(101)内装有闸阀座(105),闸阀体(101)内布置有卡槽,闸阀杆(103)的底部装有与卡槽配合的闸阀板(106),闸阀杆(103)与闸阀盖(102)之间压装有填料,闸阀盖(102)的顶部通过填料压板(107)盖合,闸阀杆(103)的螺纹端与填料压板(107)螺纹连接,闸阀板(106)的外延端活动连接有手轮(108);所述回水球阀(11)包括球阀体(111),球阀体(111)的顶部固定有导向盖(112),球阀体(111)内水平设有第二水道(113),第二水道(113)的两端均布置有螺纹接口,第二水道(113)一侧的螺纹接口与第二测压管(8)螺纹连接,第二水道(113)另一侧的螺纹接口与第三测压管(9)螺纹连接,球阀体(111)的下部布置有下卡口(114),球阀体(111)的上部布置有上卡口(115),球阀芯(116)的下支撑杆(118)置于下卡口(114)内,球阀芯(116)的上支撑杆(117)置于上卡口(115)内,球阀芯(116)的上支撑杆(117)顶部与手把(119)连接,上支撑杆(117)与球阀体(111)之间填充有填料。...

【技术特征摘要】
1.消防用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装置(1),所述储水装置(1)通过进水管道(2)与水泵(3)的进水端连接,水泵(3)的出水端通过出水管道与喷淋管(4)的一端连通,出水管道上装有温度感应器(5),所述喷淋管(4)水平设置,喷淋管(4)上等距间隔布置有多个喷淋头(6),喷淋头(6)均与喷淋管(4)连通,喷淋头(6)的喷水端口均朝下布置,喷淋管(4)的另一端与第一测压管(7)的顶端连通,第一测压管(7)的底部与回水闸阀(10)的顶部连接,回水闸阀(10)的底部与第二测压管(8)的顶部连接,第二测压管(8)的底部与回水球阀(11)的顶部连接,回水球阀(11)的底部与第三测压管(9)顶部连接,第三测压管(9)的底部连接有回水接头(12),回水接头(12)的下方布置有钢制喇叭口(13),钢制喇叭口(13)与回水接头(12)同轴布置,所述钢制喇叭口(13)通过回水管道(14)与回水装置(15)连接;所述喷淋头(6)包括本体(61)、护套(62)、上支撑圈座(63)、下支撑圈座(65)和喷水组件(64),本体(61)与喷淋管(4)连通,护套(62)设置在本体(61)的底部,喷水组件(64)位于护套(62)内且可上下移动地挂在本体(61)上,上支撑圈座(63)和下支撑圈座(65)设置在喷水组件(64)的下方,上支撑圈座(63)的下端面和下支撑圈座(65)的上端面均为锥形,弹性支撑圈(66)设于上支撑圈座(63)与下支撑圈座(65)之间,护套(62)下部的内壁上开有限位槽(67),所述弹性支撑圈(66)卡装在限位槽(67)内;所述第一测压管(7)上装有压力表(16);所述回水闸阀(10)包括置于底部的闸阀体(101)、盖合在闸阀体(101)顶部的闸阀盖(102)和穿装在闸阀体(101)内的闸阀杆(103),所述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永惠冯浪曹艳付学会杨应余饶剑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明川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