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及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0566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及插座,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用于提高插座的生产效率和使用可靠性。所述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极性相同的插套,以及用于连接插套的连接铜条;每个插套包括设在插套座内的插套本体,以及设在插套本体的插脚;连接铜条包括与至少两个插脚一一对应且用于夹持对应插脚的至少两个夹持部,相邻的两个夹持部通过用于在形变时使得夹持部夹紧对应插脚的可形变连接部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及插座用于一转多转换的多位插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及插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及插座。
技术介绍
插座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一转多转换的多位插座。这种多位插座的内部包括与各插头孔位一一对应设置的多组独立的插头插套,且在多组独立的插头插套中,极性相同的各插头插套之间采用铜条实现连接。目前,采用铜条连接极性相同的各插头插套时,通常将铜条与各插头插套对应铆接,或将铜条与各插头插套对应焊接。然而,如果铜条与极性相同的各插头插套之间的铆接不牢靠,或者,铜条与极性相同的各插头插套之间的焊接呈虚焊状态,就会影响插座的可靠使用,给插座的实际生产和使用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及插座,以提高插座的生产效率和使用可靠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极性相同的插套,以及用于连接插套的连接铜条;其中,每个插套包括设在插套座内的插套本体,以及设在插套本体的插脚;连接铜条包括与至少两个插脚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夹持部,夹持部夹持插脚,且相邻的两个夹持部通过可形变连接部相连,可形变连接部用于在形变时使得夹持部夹紧对应的插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中,至少两个极性相同的插套上设置插脚,连接铜条包括与至少两个插脚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夹持部,且相邻的两个夹持部之间通过可形变连接部相连,利用夹持部夹持对应插套的插脚,能够使得连接铜条将至少两个极性相同的插套容易的串接在一起,实现极性相同插套的有效连接,而无需再使用焊接或铆接的连接方式,减少了人工和用料的投入,有利于提高插座的生产效率,给插座的实际生产带来方便。而且,将可形变连接部保持在形变状态,可形变连接部的形变推力便可作用于夹持部,增大夹持部对插脚的夹持力,使得夹持部夹紧对应的插脚,避免出现夹持部与插脚之间夹持松动的问题,能够提高连接铜条对极性相同插套的连接可靠性,从而确保安装上述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的插座能被可靠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包括壳座,壳座上安装有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插座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形变连接部形变时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形变连接部未形变时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的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1-插套座,2-插套,21-插套本体,22-插脚,3-连接铜条,31-夹持部,311-第一夹持臂,312-第二夹持臂,313-平板,32-可形变连接部,33-限位部,4-壳盖,41-凸起部,42-凹槽,5-紧固螺钉,6-壳座,7-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极性相同的插套2,以及用于连接插套2的连接铜条3;其中,每个插套2包括设在插套座1内的插套本体21,以及设在插套本体21的插脚22;连接铜条3包括与至少两个插脚22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夹持部31,夹持部31夹持插脚22,且相邻的两个夹持部31通过可形变连接部32相连,可形变连接部32用于在形变时使得夹持部31夹紧对应的插脚22。具体实施时,在至少两个极性相同的插套2上设置插脚22,使得至少两个夹持部31与至少两个插脚22一一对应,而相邻的两个夹持部31之间通过可形变连接部32相连,利用各夹持部31夹持对应的插脚22,可将至少两个极性相同的插套2串接在一起,换句话说,在多个极性相同的插套2中,可以有选择性的选取其中至少两个插套2,采用设有夹持部31和可形变连接部32的连接铜套连接。并且将可形变连接部32保持在形变状态,使得夹持部31夹紧对应的插脚22,便可实现极性相同插套之间的可靠连接。通过上述具体实施过程可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利用夹持部31夹持对应的插脚22,能够使得连接铜条3将至少两个极性相同的插套2容易的串接在一起,实现极性相同插套的有效连接,而无需再使用焊接或铆接的连接方式,可减少人工和用料的投入,有利于提高插座的生产效率,给插座的实际生产带来方便。而且,将可形变连接部32保持在形变状态,可形变连接部32的形变推力便可作用于夹持部31,增大夹持部31对插脚22的夹持力,使得夹持部31夹紧对应的插脚22,避免出现夹持部31与插脚22之间夹持松动的问题,能够提高连接铜条3对极性相同插套的连接可靠性,从而确保安装上述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的插座能被可靠使用。此外,与现有技术中铜条和插套虚焊或铜条和插套虚铆难以被检测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中,夹持部31是否夹紧对应的插脚22很容易被检测,例如,如果目测夹持部31与对应的插脚22之间存在间隙,则明显可知夹持部31并未夹紧对应的插脚22;如果试着从夹持部31中手动拔出对应插套2的插脚22时,感觉存在一定阻力,则夹持部31有夹紧对应的插脚22,而感觉毫无阻力,或明显感觉到插脚22可相对夹持部31晃动,则夹持部31未夹紧对应的插脚22。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后,在插座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检测夹持部31是否夹紧对应的插脚22,即能够及时确定各相同极性的插套之间是否实现了有效连接,有利于实现插座产品品质的有效管控。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夹持部和可形变连接部的详细结构可匹配其在插座中的安装位置以及插套的结构具体设定。示例性的,参阅图2和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给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夹持部31包括第一夹持臂311和第二夹持臂312;第一夹持臂311的一端和第二夹持臂312的一端通过平板313相连,第一夹持臂311、平板313和第二夹持臂312围成用于在可形变连接部32形变时夹紧对应插脚22的夹持腔体,该夹持腔体在可形变连接部32形变时的腔体入口小于其在可形变连接部32未形变时的腔体入口;第一夹持臂311的另一端和/或第二夹持臂312的另一端与可形变连接部32相连。其中,可形变连接部32优选用弧状连接板,第一夹持臂311优选用呈S型弯曲的夹持臂,且第二夹持臂312与第一夹持臂311相对平板312的垂线对称设置。需要补充的是,第一夹持臂311的另一端和第二夹持臂312的另一端是否与可形变连接部32相连,取决于第一夹持臂311和第二夹持臂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及插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极性相同的插套,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插套的连接铜条;其中,每个所述插套包括设在插套座内的插套本体,以及设在所述插套本体的插脚;所述连接铜条包括与至少两个所述插脚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插脚,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夹持部通过可形变连接部相连,所述可形变连接部用于在形变时使得所述夹持部夹紧对应的所述插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极性相同的插套,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插套的连接铜条;其中,每个所述插套包括设在插套座内的插套本体,以及设在所述插套本体的插脚;所述连接铜条包括与至少两个所述插脚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夹持所述插脚,且相邻的两个所述夹持部通过可形变连接部相连,所述可形变连接部用于在形变时使得所述夹持部夹紧对应的所述插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形变连接部为弧状连接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端通过平板相连,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平板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围成用于在所述可形变连接部形变时夹紧对应所述插脚的夹持腔体,所述夹持腔体在所述可形变连接部形变时的腔体入口小于所述夹持腔体在所述可形变连接部未形变时的腔体入口;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另一端和/或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可形变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可形变连接部相连,且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可形变连接部相连时,包括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第一可形变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可形变连接部中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套座上设有与至少两个所述插脚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插脚穿过所述定位孔的伸出端,夹持在位于所述插套座外的所述夹持部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夹持部顺次排布,第一个所述夹持部和/或最后一个所述夹持部连接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井龙彭美南龚光辉申会员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