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混凝土试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0213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试模,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上端面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槽,且插槽的长度不小于与其平行的内壁长度;与插槽插接配合设置有刮板,模具本体相对两侧沿着刮板的插接方向设置有滑移长度不小于刮板高度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与插槽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滑槽所在的侧面上设置有平行于上端面设置且连通第一滑槽的第二滑槽;刮板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移配合的滑块;在模具本体上设了刮板,且该刮板能够沿着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移动,只需一个试验人员操作即可完成,省时省力,提高了效率。

Test mould for pervious concret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ermeable concrete mould comprises a die body, on the face side of the mould body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is provided with slots, and the slot length is not less than the length of the parallel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serting slot; and is matched with a scraper, the mould body relative to the two side along the inserting direction of the scrap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liding chute the length is not less than the height of the scraper, the first slot of the slot on the same plane; the first side of the chute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slot parallel to the upper end surface is provided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chute; the scraper fix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 connecting plate, the other e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lide block match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sliding chute chute; in the mol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craper, and the scraper can slide along the first and second sliding movement, only one test personnel can operate It saves time and labor and improves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水混凝土试模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试验模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试模。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速,许多城市的地表被混凝土路面覆盖,在城市建设的人行道、公园、庭院及公共广场的路面仍是以不透水的石板材和混凝土为首选,虽然这种路面铺装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却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与自然土壤相比,混凝土路面缺乏呼吸性,对于雨水的收集能力差,阻碍了土壤与外界的热量与湿度交换,容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分不足且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在人类寻求与自然协调、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指导下,我们需要一种能减轻环境负担、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能为人类构造舒适生活环境的生态混凝土路面-透水混凝土路面。由于透水混凝土是用作路面材料,在使用之前需要用试模对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透水系数和孔隙率进行试验。试验时,将碎石、粉体粘结剂装入搅拌机,搅拌30s,再加入水泥、防冻剂,边加水边搅拌,搅拌2min~4min后出料;然后将混合料装入150mm×150mm×150mm或者100mm×100mm×400mm的试模中,分层插捣成型试件;接着在标准条件下养护7d后,改为自然养护,至28d时测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透水系数和孔隙率。试件倒入试模成型时,需要将试件的上端抹平,现有技术中,由试验人员用钢板将其上端抹平,在操作该步骤时,试验人员要准备额外的钢板才能够进行操作,且在钢板两端均需人员同时施加推力,以提高其表面均匀度,这样的操作较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试模,将抹平装置与试模一体化设置,以节省劳动力和时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水混凝土试模,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上端面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槽,且所述插槽的长度不小于与其平行的内壁长度;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设置有刮板,所述模具本体相对两侧沿着所述刮板的插接方向设置有滑移长度不小于所述刮板高度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插槽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滑槽所在的侧面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上端面设置且连通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二滑槽;所述刮板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移配合的滑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试件倒入模具本体中,振实后需要将其上端抹平,此时将刮板从插槽中拔出,滑块从第一滑槽滑移至第二滑槽的入口处,然后推动刮板沿着第二滑槽方向移动,此时,刮板贴合模具本体上表面将试件上表面抹平,试验人员只需将刮板从插槽中取出,然后沿着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方向移动,省时省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的滑移长度与所述刮板高度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沿着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方向便可达到刮平试件上表面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的滑移长度大于所述刮板高度,所述刮板包括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刮部、以及铰接设置于所述第一刮部下端的第二刮部,所述第二刮部朝着所述第二滑槽方向转动,所述第一刮部与所述第二刮部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刮部与所述第二刮部之间角度的限位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沿着第一滑槽向上移动后,转动第二刮部,使得第二刮部的下端能够与模具本体上表面接触,从而达到将试件抹平的目的;另外,第二刮部与第一刮部相对一面用于刮试件,刮好后,转动第二刮部使其复位,当该刮板按照原路返回插槽处时,不会贴着模具上表面,同时,第二刮部用于刮试件一侧藏于刮板内部,不影响将其再次插入插槽中。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刮部上的卡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刮部上的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的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块与卡槽卡接时,可防止第一刮部和第二刮部发生相对运动,操作简单方便。进一步的,所述卡槽设置有2个,且以铰接轴对称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刮部在转动180度后能够进行卡接,即第二刮部有较为稳定的两个状态,即与第一刮部卡接的状态和转动至与模具本体上端面接触的状态。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刮部的呈L形设置,且其下端朝向所述第二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第二刮部刮下的多余的混凝土部分堆放在第二刮部上,减少对未刮部分的压力,提高试件质量。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刮部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过多混凝土在拐角处堆积,同时便于后期清理。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本体设置有所述第一滑槽的上端面向外延伸设置有凸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防止混凝土掉进第一滑槽或者第二滑槽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滑块上设置有滚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滑块与第一滑槽、第二滑槽之间的摩擦力,节省试验人员的时间和力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在模具本体上设了刮板,且该刮板能够沿着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移动,只需一个试验人员操作即可完成,省时省力,提高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的刮板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模具本体;2、插槽;3、刮板;4、第一滑槽;5、第二滑槽;6、第一刮部;7、第二刮部;8、卡槽;9、凸边;10、滚轮;11、连接板;12、铰接轴;13、限位块;14、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一种透水混凝土试模,参照图1,包括呈框形设置的模具本体1,模具本体1上端面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了截面呈T型设置的插槽2,与该插槽2插接配合设置有刮板3。刮板3两侧对称设置了连接板11,并在连接板11的下端朝向模具本体1一侧设置了滑块,模具本体1侧面与开设了与滑块滑移配合的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5,其中,第一滑槽4与插槽2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第一滑槽4与第二滑槽5呈L型设置。本实施例中,刮板3的高度等于滑块在第一滑槽4内的滑移距离,即当滑块沿着第一滑槽4滑移至最上端时,刮板3的下端与模具本体1的上表面接触;之后滑块沿着第二滑槽5移动,使得刮板3下端能够将超出模具本体1上端的试件刮走,从而抹平试件上端面。为了使工作人员在推刮板3时更加省时省力,在滑块上设置了滚轮10,把滑块的滑动摩擦转变成滚动摩擦。另外,为了防止模具本体1内的混凝土溢出进入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5内,影响刮板3使用,在模具本体1设置有第一滑槽4的上端面向外延伸设置了凸边9,该凸边9的设置同样方便工作人员移动该模具。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将试件倒入模具本体1内并振实后,工作人员先将刮板3沿着第一滑槽4移动,直至刮板3下端与模具本体1上端面持平;然后转变刮板3的移动方向,使其沿着第二滑槽5方向移动,将超出模具本体1上端面的试件抹平,该操作方式简单方便;之后反方向操作刮板3。实施例二一种透水混凝土试模,参照图2,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滑槽4的滑移长度大于刮板3高度,且刮板3包括与连接板11固定连接的第一刮部6、以及铰接设置于第一刮部6下端的第二刮部7,第二刮部7朝着第二滑槽5方向转动,且第二刮部7的高度等于第一滑槽4的滑移长度减去第一刮部6的高度,当第二刮部7绕着铰接轴12转动后,第二刮部7的下端与模具本体1的上端面持平。参照图3和图4,为刮板3的剖面示意图,第二刮部7通过铰接轴12与第一刮部6铰接,且在第二刮部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透水混凝土试模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水混凝土试模,包括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上端面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槽(2),且所述插槽(2)的长度不小于与其平行的内壁长度;与所述插槽(2)插接配合设置有刮板(3),所述模具本体(1)相对两侧沿着所述刮板(3)的插接方向设置有滑移长度不小于所述刮板(3)高度的第一滑槽(4),所述第一滑槽(4)与所述插槽(2)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滑槽(4)所在的侧面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模具本体(1)上端面设置且连通所述第一滑槽(4)的第二滑槽(5);所述刮板(3)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5)滑移配合的滑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混凝土试模,包括模具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本体(1)上端面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插槽(2),且所述插槽(2)的长度不小于与其平行的内壁长度;与所述插槽(2)插接配合设置有刮板(3),所述模具本体(1)相对两侧沿着所述刮板(3)的插接方向设置有滑移长度不小于所述刮板(3)高度的第一滑槽(4),所述第一滑槽(4)与所述插槽(2)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滑槽(4)所在的侧面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模具本体(1)上端面设置且连通所述第一滑槽(4)的第二滑槽(5);所述刮板(3)两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5)滑移配合的滑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混凝土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4)的滑移长度与所述刮板(3)高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混凝土试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4)的滑移长度大于所述刮板(3)高度,所述刮板(3)包括与所述连接板(11)固定连接的第一刮部(6)、以及铰接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仲怀张晓宇安利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协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