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网膜式后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3181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网膜式后浇带,涉及房建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后浇带施工操作不便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后浇带主体,所述后浇带主体的下部设置有适配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边分别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沿后浇带主体的长度延伸,且在底板的厚度方向上呈开口结构,在所述底板上沿排污口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滑槽位于排污口靠近底板中心线一侧,且朝向排污口的侧面呈开口结构,所述滑槽内滑移连接有封口板,所述封口板的长度沿滑槽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宽度大于排污口的宽度,所述封口板沿排污口的宽度方向滑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下室网膜式后浇带,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施工,并减小渗水几率。

Basement reticulated post-pouring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网膜式后浇带
本技术涉及房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下室网膜式后浇带。
技术介绍
后浇带,是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伸缩不均或沉降不均产生裂缝,而按照设计或施工要求在底板、墙、梁的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由混凝土等于后期浇筑该施工缝形成的结构。随着地下室向大型化发展,后浇带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现有以下一种地下室后浇带施工方式:其在后浇带模板搭建时,在后浇带模板的两侧分别留设有通长的垃圾清扫口。垃圾清扫口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后期通过其将后浇带预留位内的垃圾排出,同时防止两侧溢出的灰浆大量硬结于后浇带模板。如图5所示,91为两侧新浇的混凝土结构,92为后浇带底模,93为垃圾清扫口。采用上述方式施工时,需要工作人员于后浇带浇筑之前将清扫口封住,以便继续后浇带浇筑工作。由于后施工位置下方有支撑体系,所以工作人员只能从施工位的上部对垃圾清扫口做封口,而后浇带预留位内又往往预设有钢筋,导致工作人员不便对垃圾清扫口做封口处理,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网膜式后浇带,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施工,并减小渗水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网膜式后浇带,包括后浇带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主体(1)的下部设置有适配的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两侧边分别开设有排污口(21),所述排污口(21)沿后浇带主体(1)的长度延伸,且在底板(2)的厚度方向上呈开口结构,在所述底板(2)上沿排污口(2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滑槽(22),所述滑槽(22)位于排污口(21)靠近底板(2)中心线一侧,且朝向排污口(21)的侧面呈开口结构,所述滑槽(22)内滑移连接有封口板(3),所述封口板(3)的长度沿滑槽(2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宽度大于排污口(21)的宽度,所述封口板(3)沿排污口(21)的宽度方向滑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网膜式后浇带,包括后浇带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主体(1)的下部设置有适配的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两侧边分别开设有排污口(21),所述排污口(21)沿后浇带主体(1)的长度延伸,且在底板(2)的厚度方向上呈开口结构,在所述底板(2)上沿排污口(2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两个滑槽(22),所述滑槽(22)位于排污口(21)靠近底板(2)中心线一侧,且朝向排污口(21)的侧面呈开口结构,所述滑槽(22)内滑移连接有封口板(3),所述封口板(3)的长度沿滑槽(2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宽度大于排污口(21)的宽度,所述封口板(3)沿排污口(21)的宽度方向滑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网膜式后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板(3)的上端面设置有方便对其拉动的拉槽(31),所述拉槽(31)呈上开口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网膜式后浇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封口板(3)上均开设有多个拉槽(31),多个所述拉槽(31)沿封口板(3)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网膜式后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主体(1)内设置有两个止水板(4),所述止水板(4)的长度沿排污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森强张新华董峰罗建平沈钱陈飞虎程吉强牟健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协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