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容器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9995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力容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烟道、排烟道、集灰漏斗、清灰口、余热回收壳体、集灰板、吸热管道、过滤器一、循环水泵、水箱、隔板、进水管、自动进水阀、挡板、排气阀、出水管道、回流管道和过滤器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使用时,首先烟道中的烟气进入余热回收壳体内部,这里设置的集灰板能够有效的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阻挡,从而便于灰尘落入到集灰漏斗中进行收集,同时也减少了吸热管道上面的灰尘,回收热量时,首先启动循环水泵,从而使水箱中的水流入到吸热管道中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吸收,由于吸热管道中的水处于循环流动状态,从而了保证了余热回收的效率。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for pressure vesse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essure vessel heat recovery device comprises a flue, flue dust, funnel, cleaning mouth, waste heat recovery, dust collecting plate and shell heat pipe, a filter, a circulating water pump, water tank, water inlet pipe, baffle, baffle, automatic water inlet valve, exhaust valve, outlet pipe and reflux a pipe and filter two;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low production cost,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complete function, when in use, the first flue gas in the flue waste heat recovery into the inside of the shell, the dust collecting plate set her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dust in flue ga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collection of dust falling into the ash hopper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reduce the dust absorbing pipe above the heat recovery, start circulating pump, so that the water in the water flow into the heat pipe to smoke The heat in the gas is absorbed, because the water in the heat absorbing pipe is in a circulating flow state, thus en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waste heat reco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容器余热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尤其是一种压力容器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些大型企业,一般都有大型锅炉和压力容器等设备,这些的设备的烟道一般都暴露在空气中,没有什么装置可以对烟道中的烟气热量进行回收利用,这样就非常浪费能源,不适应现今的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压力容器余热回收装置,可以高效率的对烟道中的烟气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压力容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烟道和排烟道,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集灰漏斗、清灰口、余热回收壳体、集灰板、吸热管道、过滤器一、循环水泵、水箱、隔板、进水管、自动进水阀、挡板、排气阀、出水管道、回流管道和过滤器二;所述余热回收壳体左下侧入口与烟道右侧出口相连接,所述余热回收壳体右上侧出口与排烟道入口相连接;所述集灰漏斗固定连接在余热回收壳体底部,所述集灰漏斗内部与余热回收壳体内部相连通,所述集灰漏斗底部设有清灰口;所述集灰板为数个,所述集灰板分别交替固定连接在余热回收壳体内部左右面上;所述吸热管道固定连接在余热回收壳体上侧内部,所述吸热管道左上侧入口与过滤器一右侧出口相连通,所述吸热管道左下侧出口与过滤器二右侧入口相连通;所述过滤器一左侧入口与循环水泵右侧出口相连通;所述过滤器二左侧出口通过回流管道与水箱内部左下侧相连通;所述循环水泵左侧入口与水箱内部右下侧相连通;所述自动进水阀固定连接在水箱右上侧,所述自动进水阀进水口与进水管相连接,所述自动进水阀出水口与水箱内部右上侧相连通;所述挡板位于自动进水阀出水口左侧,所述挡板顶部固定连接在水箱顶部右侧;所述排气阀设在水箱顶部左侧;所述隔板设在水箱内部中央;所述出水管道设在水箱左侧中央。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器二与过滤器一的结构相同。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器一具体结构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固定盖、过滤网一、过滤网二、密封垫和螺钉;所述外壳体内部固定连接有内壳体,所述外壳体顶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固定盖,所述外壳体顶面与所述固定盖底面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固定盖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网一,所述固定盖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网二。作为优选,所述隔板由隔热防水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水箱外部设有保温层。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体由保温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一和过滤网二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使用时,首先烟道中的烟气进入余热回收壳体内部,这里设置的集灰板能够有效的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阻挡,从而便于灰尘落入到集灰漏斗中进行收集,同时也减少了吸热管道上面的灰尘,回收热量时,首先启动循环水泵,从而使水箱中的水流入到吸热管道中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吸收,由于吸热管道中的水处于循环流动状态,从而了保证了余热回收的效率,而设置的自动进水阀能够有效的确保水箱中的水位始终处于恒定高度,另外设置了过滤器一和过滤器二,能够有效的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后吸热管道内部表面上有大量的水垢而影响余热回收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过滤器的局部示意图。1-烟道;2-集灰漏斗;3-清灰口;4-余热回收壳体;5-集灰板;6-排烟道;7-吸热管道;8-过滤器一;9-循环水泵;10-水箱;11-隔板;12-进水管;13-自动进水阀;14-挡板;15-排气阀;16-出水管道;17-回流管道;18-过滤器二;81-外壳体;82-内壳体;83-固定盖;84-过滤网一;85-过滤网二;86-密封垫;87-螺钉。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压力容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烟道1和排烟道6,还包括集灰漏斗2、清灰口3、余热回收壳体4、集灰板5、吸热管道7、过滤器一8、循环水泵9、水箱10、隔板11、进水管12、自动进水阀13、挡板14、排气阀15、出水管道16、回流管道17和过滤器二18;所述余热回收壳体4左下侧入口与烟道1右侧出口相连接,所述余热回收壳体4右上侧出口与排烟道6入口相连接;所述集灰漏斗2固定连接在余热回收壳体4底部,所述集灰漏斗2内部与余热回收壳体4内部相连通,所述集灰漏斗2底部设有清灰口3;所述集灰板5为数个,所述集灰板5分别交替固定连接在余热回收壳体4内部左右面上;所述吸热管道7固定连接在余热回收壳体4上侧内部,所述吸热管道7左上侧入口与过滤器一8右侧出口相连通,所述吸热管道7左下侧出口与过滤器二18右侧入口相连通;所述过滤器一8左侧入口与循环水泵9右侧出口相连通;所述过滤器二18左侧出口通过回流管道17与水箱10内部左下侧相连通;所述循环水泵9左侧入口与水箱10内部右下侧相连通;所述自动进水阀13固定连接在水箱10右上侧,所述自动进水阀13进水口与进水管12相连接,所述自动进水阀13出水口与水箱10内部右上侧相连通;所述挡板14位于自动进水阀13出水口左侧,所述挡板14顶部固定连接在水箱10顶部右侧;所述排气阀15设在水箱10顶部左侧;所述隔板11设在水箱10内部中央;所述出水管道16设在水箱10左侧中央。其中,所述过滤器二18与过滤器一8的结构相同。如图2所示,所述过滤器一8具体结构包括外壳体81、内壳体82、固定盖83、过滤网一84、过滤网二85、密封垫86和螺钉87;所述外壳体81内部固定连接有内壳体82,所述外壳体81顶部通过螺钉87固定连接有固定盖83,所述外壳体81顶面与所述固定盖83底面之间设有密封垫86;所述固定盖83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网一84,所述固定盖83底部左侧固定连接有过滤网二85。其中,所述隔板11由隔热防水材料制成;所述水箱10外部设有保温层;所述外壳体81由保温材料制成;所述过滤网一84和过滤网二85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为: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使用时,首先烟道1中的烟气进入余热回收壳体4内部,这里设置的集灰板5能够有效的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阻挡,从而便于灰尘落入到集灰漏斗2中进行收集,同时也减少了吸热管道7上面的灰尘,回收热量时,首先启动循环水泵9,从而使水箱10中的水流入到吸热管道7中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吸收,由于吸热管道7中的水处于循环流动状态,从而了保证了余热回收的效率,而设置的自动进水阀13能够有效的确保水箱10中的水位始终处于恒定高度,另外设置了过滤器一8和过滤器二18,能够有效的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从而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后吸热管道7内部表面上有大量的水垢而影响余热回收的效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压力容器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容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烟道(1)和排烟道(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灰漏斗(2)、清灰口(3)、余热回收壳体(4)、集灰板(5)、吸热管道(7)、过滤器一(8)、循环水泵(9)、水箱(10)、隔板(11)、进水管(12)、自动进水阀(13)、挡板(14)、排气阀(15)、出水管道(16)、回流管道(17)和过滤器二(18);所述余热回收壳体(4)左下侧入口与烟道(1)右侧出口相连接,所述余热回收壳体(4)右上侧出口与排烟道(6)入口相连接;所述集灰漏斗(2)固定连接在余热回收壳体(4)底部,所述集灰漏斗(2)内部与余热回收壳体(4)内部相连通,所述集灰漏斗(2)底部设有清灰口(3);所述集灰板(5)为数个,所述集灰板(5)分别交替固定连接在余热回收壳体(4)内部左右面上;所述吸热管道(7)固定连接在余热回收壳体(4)上侧内部,所述吸热管道(7)左上侧入口与过滤器一(8)右侧出口相连通,所述吸热管道(7)左下侧出口与过滤器二(18)右侧入口相连通;所述过滤器一(8)左侧入口与循环水泵(9)右侧出口相连通;所述过滤器二(18)左侧出口通过回流管道(17)与水箱(10)内部左下侧相连通;所述循环水泵(9)左侧入口与水箱(10)内部右下侧相连通;所述自动进水阀(13)固定连接在水箱(10)右上侧,所述自动进水阀(13)进水口与进水管(12)相连接,所述自动进水阀(13)出水口与水箱(10)内部右上侧相连通;所述挡板(14)位于自动进水阀(13)出水口左侧,所述挡板(14)顶部固定连接在水箱(10)顶部右侧;所述排气阀(15)设在水箱(10)顶部左侧;所述隔板(11)设在水箱(10)内部中央;所述出水管道(16)设在水箱(10)左侧中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容器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烟道(1)和排烟道(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灰漏斗(2)、清灰口(3)、余热回收壳体(4)、集灰板(5)、吸热管道(7)、过滤器一(8)、循环水泵(9)、水箱(10)、隔板(11)、进水管(12)、自动进水阀(13)、挡板(14)、排气阀(15)、出水管道(16)、回流管道(17)和过滤器二(18);所述余热回收壳体(4)左下侧入口与烟道(1)右侧出口相连接,所述余热回收壳体(4)右上侧出口与排烟道(6)入口相连接;所述集灰漏斗(2)固定连接在余热回收壳体(4)底部,所述集灰漏斗(2)内部与余热回收壳体(4)内部相连通,所述集灰漏斗(2)底部设有清灰口(3);所述集灰板(5)为数个,所述集灰板(5)分别交替固定连接在余热回收壳体(4)内部左右面上;所述吸热管道(7)固定连接在余热回收壳体(4)上侧内部,所述吸热管道(7)左上侧入口与过滤器一(8)右侧出口相连通,所述吸热管道(7)左下侧出口与过滤器二(18)右侧入口相连通;所述过滤器一(8)左侧入口与循环水泵(9)右侧出口相连通;所述过滤器二(18)左侧出口通过回流管道(17)与水箱(10)内部左下侧相连通;所述循环水泵(9)左侧入口与水箱(10)内部右下侧相连通;所述自动进水阀(13)固定连接在水箱(10)右上侧,所述自动进水阀(13)进水口与进水管(12)相连接,所述自动进水阀(13)出水口与水箱(10)内部右上侧相连通;所述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亚剑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