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986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10:45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结构,包括导光板以及体光栅层,体光栅层包括体光栅部以及位于相邻的体光栅部之间的导光部,体光栅部被配置为将特定波长的光束导入导光部和导光板;光源层,导光板设置在光源层的出光侧,体光栅层设置在导光板远离光源层的一侧,光源层包括多个光源,光源在体光栅层的正投影落入体光栅部内;以及取光结构,设置在导光结构远离光源层的一侧,其中,导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光源层以及取光结构的折射率,且导入导光板的光束在导光板所在平面的入射角度不小于导光结构的全反射临界角。该背光模组的厚度可以有效降低。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Backlight modul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The backlight module includes a light guide structure comprises a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grating layer, grating layer includes a light guide part between the Ministry and the Ministry of Bragg grating is located adjacent the body grating part configured to beam into the specific wavelength of light source and the light guide plate; the light guide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layer. The light side light source layer, grating layer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plate away from the light source layer, the source layer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light source, the light source is projected on the body into the Bragg grating layer within the Department; and the light extraction structure, set in the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structure away from the light source layer,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light guide structure the rate is greater than the source layer and the light extraction rate of the beam, and into the light guide plate is not less than the critical angle of total reflection light guide plate structure in the plane of the incident angle. The thickness of the backlight module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直下式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的背光处理中,局部动态背光(Localdiming)技术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功耗,提高成像对比度,增加灰阶数以及减少残影等,所以对于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使用直下式的背光模组成为一种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中的体光栅结构可以将光源发出的入射光束导入导光部和导光板中,导入导光部和导光板的光束在导光结构中进行全反射传播,并由取光结构均匀取出,一方面该背光模组可以使光能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该背光模组中的光源不需要混光高度,从而有效降低了背光模组的厚度。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结构,包括导光板以及体光栅层,体光栅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体光栅部以及位于相邻的体光栅部之间的导光部,体光栅部被配置为将特定波长的光束导入导光部和导光板;光源层,设置在导光板的主板面上,并且导光板设置在光源层的出光侧,体光栅层设置在导光板远离光源层的一侧,其中,光源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光源,光源在体光栅层的正投影落入体光栅部内;以及取光结构,设置在导光结构远离光源层的一侧,其中,导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光源层以及取光结构的折射率,且导入导光部和导光板的光束在导光板所在平面的入射角度不小于导光结构的全反射临界角。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体光栅层的导光部的折射率与导光板的折射率相等。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体光栅部包括光栅条纹面,光栅条纹面位于体光栅层中的入射光束的入射方向与出射光束的出射方向之间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体光栅层为层叠结构,包括:第一体光栅层,包括第一体光栅部,被配置为仅将入射光束中的第一颜色的光导入导光板和导光部,其中,第一体光栅部包括第一光栅条纹面;第二体光栅层,包括第二体光栅部,被配置为仅将入射光束中的第二颜色的光导入导光板和导光部,其中,第二体光栅部包括第二光栅条纹面;第三体光栅层,包括第三体光栅部,被配置为仅将入射光束中的第三颜色的光导入导光板和导光部,其中,第三体光栅部包括第三光栅条纹面。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第一体光栅层、第二体光栅层和第三体光栅层的厚度分别为5-20μm。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第一体光栅部的光栅条纹周期、第二体光栅部的光栅条纹周期、第三体光栅部的光栅条纹周期不全相同,和/或,第一光栅条纹面、第二光栅条纹面、第三光栅条纹面各自与入射光束的夹角不全相同。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的厚度不大于1mm。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光源为准直光源。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取光结构包括:网点膜,设置在体光栅层远离光源层一侧的表面。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还包括:反射层,设置在光源层远离导光结构的一侧。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还包括:驱动电路,与多个光源相连,被配置为调节多个光源中的每个光源的发光强度。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形成导光结构,包括形成导光板以及体光栅层,体光栅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体光栅部以及位于相邻的体光栅部之间的导光部,体光栅部被配置为将特定波长的光束导入导光部和导光板;在导光板的主板面上设置光源层,导光板位于光源层的出光侧,体光栅层形成在导光板远离光源层的一侧,其中,光源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光源,光源在体光栅层的正投影落入体光栅部内;以及在导光结构远离光源层的一侧形成取光结构,其中,导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光源层以及取光结构的折射率,且导入导光部和导光板的光束在导光板所在平面的入射角度不小于导光结构的全反射临界角。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中,形成体光栅部包括:由两束平面光波分别在光折变材料的两侧进行照射曝光,两束平面光波在光折变材料内发生干涉并形成干涉条纹以形成体光栅部,形成体光栅部后的光折变材料为体光栅层。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图1为一种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示意图;图2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示意图;图2B为图2A示出的背光模组的体光栅层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图2C为图2A示出的背光模组的体光栅层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图3A为图2A示出的背光模组中的第一体光栅层中的第一体光栅部沿XY平面所截的截面示意图;图3B为图2A示出的背光模组中的第二体光栅层中的第二体光栅部沿XY平面所截的截面示意图;图3C为图2A示出的背光模组中的第二体光栅层中的第三体光栅部沿XY平面所截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图1为一种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发光二极管阵列设置在发光层10(即背光腔)的远离扩散板20的一侧(即底部),通过一定高度的混光,各个光源11发出的光线能够在发光层10(即背光腔)靠近扩散板20的一侧(即顶部)形成均匀的能量分布。为了将发光层10发出的光均匀的取出,扩散板20远离发光层10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一扩散片30、棱镜层40以及第二扩散片50。例如,扩散板20的材质可以选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者聚碳酸酯(PC)等透光材料,其厚度较厚,光透过率在50%-80%之间。例如,第一扩散片30以较高雾面程度(haze)为考量,材质一般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碳酸酯等材料,设置在扩散板20远离发光层10的一侧,使光分布更均匀。例如,棱镜层40可以选用呈锯齿状或波浪状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微结构,具有很好的聚光效果。例如,第二扩散片50选择穿透率较高、雾面程度较低的材料,可以作为保护棱镜层40的结构。另外,为了提高光源的利用率,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层12。在研究中,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为了达到节省成本、降低功耗的目的,会将相邻的两个光源11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结构,包括导光板以及体光栅层,所述体光栅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体光栅部以及位于相邻的所述体光栅部之间的导光部,所述体光栅部被配置为将特定波长的光束导入所述导光部和所述导光板;光源层,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主板面上,并且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光源层的出光侧,所述体光栅层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光源层的一侧,其中,所述光源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光源,所述光源在所述体光栅层的正投影落入所述体光栅部内;以及取光结构,设置在所述导光结构远离所述光源层的一侧,其中,所述导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光源层以及所述取光结构的折射率,且导入所述导光部和所述导光板的光束在所述导光板所在平面的入射角度不小于所述导光结构的全反射临界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结构,包括导光板以及体光栅层,所述体光栅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体光栅部以及位于相邻的所述体光栅部之间的导光部,所述体光栅部被配置为将特定波长的光束导入所述导光部和所述导光板;光源层,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主板面上,并且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光源层的出光侧,所述体光栅层设置在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光源层的一侧,其中,所述光源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光源,所述光源在所述体光栅层的正投影落入所述体光栅部内;以及取光结构,设置在所述导光结构远离所述光源层的一侧,其中,所述导光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光源层以及所述取光结构的折射率,且导入所述导光部和所述导光板的光束在所述导光板所在平面的入射角度不小于所述导光结构的全反射临界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体光栅层的导光部的折射率与所述导光板的折射率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体光栅部包括光栅条纹面,所述光栅条纹面位于所述体光栅层中的入射光束的入射方向与出射光束的出射方向之间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体光栅层为层叠结构,包括:第一体光栅层,包括第一体光栅部,被配置为仅将所述入射光束中的第一颜色的光导入所述导光部和所述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一体光栅部包括第一光栅条纹面;第二体光栅层,包括第二体光栅部,被配置为仅将所述入射光束中的第二颜色的光导入所述导光部和所述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二体光栅部包括第二光栅条纹面;第三体光栅层,包括第三体光栅部,被配置为仅将所述入射光束中的第三颜色的光导入所述导光部和所述导光板,其中,所述第三体光栅部包括第三光栅条纹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体光栅层、所述第二体光栅层和所述第三体光栅层的厚度分别为5-20μ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第一体光栅部的光栅条纹周期、所述第二体光栅部的光栅条纹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健陈小川王维谭纪风孟宪东孟宪芹卢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