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497899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1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机制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两种机制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该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的结构,在四苯乙烯羟基衍生物的基础上进行醛基化得到中间体,此中间体进一步与2‑氨基苯硫酚在一定条件下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化合物Ⅰ是一类结构新颖,同时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两种机制的荧光材料,展现了大的斯托克斯位移(>200 nm),高浓度时不发生荧光淬灭,好的光稳定性,高的固体荧光量子产率(0.97)等优点;基于这些优点,我们把该化合物应用于细胞内生物硫醇的成像。

An 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 and excited 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 compound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organic synthesis, in particular to an 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 with (AIE) mechanism and the excited 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 (ESIPT) method compound and preparation of the two mechanism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iological detection; the compound has a structural formula I, of aldehyde get the intermediates based on four styrene hydroxy derivatives on the intermediate and further condensation of 2 p-amino-benzenethiol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o obtain the target compounds; compound I is a kind of novel structure, with 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 (AIE) and excited 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 (ESIPT) fluorescent material two mechanism, show large Stokes shift (> 200 nm), high concentration occurs when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good light stability, solid high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0.97)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Some of the advantages, we image the compounds used in biological intracellular thio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合成
,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机制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机制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生物成像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发展的一类荧光材料,同时具备聚集诱导发光(AIE)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两种机制,为生物传感与成像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引发了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AnalyticalChemistry,2017,89,3162-3168;MaterialsChemistryFrontiers,2017,1,838-845)。具有AIE机制的化合物在聚集态或者固态条件下有很强的荧光,通过形成聚集态或固态,可以避免极性溶剂或质子型溶剂的干扰,有利于ESIPT机制顺利地进行质子转移,从而产生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具有ESIPT机制的化合物能够形成分子内氢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分子内运动,在聚集态时有助于增强AIE的性能。AIE和ESIPT两种机制相辅相成,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荧光材料的灵敏度和性噪比。与AIE化合物或者ESIPT化合物对比,结合AIE和ESIPT两种机制的化合物具有大的斯托克斯位移,高浓度时不发生荧光淬灭,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等优点;因此,具有AIE与ESIPT机制的化合物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荧光材料应用于生物、化学、材料等不同的领域。目前发展的基于AIE和ESIPT机制的荧光团还十分有限,主要有salicylaldehydeazine(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C,2016,4,2909-2914;J.Mater.Chem.B,2015,3,1590-1596),査尔酮衍生物(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2014,6,17245-17254),hydroxyphenylquinazolinone(AnalyticalMethods,2017,9,1872-1875)等,尽管发展的这些化合物比较成功,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灵敏度低,荧光量子产率不高或者发射波长较短。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一种更加完善的具备AIE和ESIPT两种机制的新型化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开发一种结构新颖的具备聚集诱导发光(AIE)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两种机制的荧光材料,同时提供其制备方法和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两种机制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式Ⅰ所示的结构:(I)上述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两种机制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四苯乙烯羟基衍生物即化合物1,MgCl2以及多聚甲醛溶解在无水THF中,再加入三乙胺,反应混合物在75℃下回流过夜;后处理时,先用1mol/L的盐酸溶液淬灭反应,再用二氯甲烷萃取,最后通过柱层析法得到黄色固体化合物2;其反应式如式Ⅱ所示:(Ⅱ)(2)往化合物2的甲醇溶液中加入2-氨基苯硫酚,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待反应完全后抽滤,得到的沉淀物进一步通过柱层析法得到黄色固体化合物3;其反应式如式Ⅲ所示:(Ⅲ)以上各化合物均以反应式中各化合物下面序号加以区分。进一步地,步骤(1)中,化合物1、氯化镁、多聚甲醛的投料摩尔比为1:3:7,反应所用的有机碱为三乙胺,在氩气保护下进行。进一步地,步骤(2)中,化合物2和2-氨基苯硫酚的投料摩尔比为2:3,溶剂为甲醇。上述化合物Ⅰ在生物硫醇成像上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将化合物Ⅰ中的羟基用2,4-二硝基苯磺酰氯保护起来,淬灭化合物的荧光,得到一种荧光探针。把一定量的探针溶液加入到HeLa或HuH-7细胞的培养基中培养30min,探针透过细胞膜特异性地与细胞内的硫醇反应,从而产生荧光,然后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并成像。进一步地,探针分子的浓度为5μM,培养时间30min。进一步地,所用到的细胞为HeLa和HuH-7细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从简单的底物出发,高效的合成一种具备AIE和ESIPT两种机制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2)化合物Ⅰ是一种结构新颖,同时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两种机制,展现了大的斯托克斯位移(>200nm),高浓度时不发生荧光淬灭,好的光稳定性,高的固体荧光量子产率(0.97)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化合物Ⅰ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谱图。图2为化合物Ⅰ在DMSO与水的混合溶剂中的荧光谱图。图3为化合物Ⅰ在HeLa和HuH-7细胞中的应用效果图。图4为该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化合物Ⅰ的合成(1)将四苯乙烯羟基衍生物即化合物1(2.0g,5.8mmol),MgCl2(1.7g,17.8mmol)以及多聚甲醛(1.2g,40mmol)溶解在无水THF(40mL)中,再加入三乙胺(3.2mL,23mmol),反应混合物在75℃下回流过夜。后处理时,先用1mol/L的盐酸溶液淬灭反应,再用二氯甲烷萃取,最后通过柱层析法得到黄色固体化合物2。1HNMR(400MHz,CDCl3):δ10.94(s,1H),9.58(s,1H),7.19(s,2H),7.18–7.09(m,9H),7.05(s,6H),6.73(d,J=8.2Hz,1H);13CNMR(101MHz,CDCl3):δ196.90,160.44,143.65,143.63,143.33,141.76,140.44,139.14,136.74,135.95,131.65,131.57,131.53,128.36,128.24,128.05,127.15,127.10,126.94,120.43,117.26;HRMS(ESI):m/z[M-H]-calcdforC27H20O2,375.1391;found,375.1393.(2)往化合物2(0.15g,0.40mmol)的甲醇溶液中加入2-氨基苯硫酚(65μL,0.6mmol),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待反应完全后抽滤,得到的沉淀物进一步通过柱层析法得到黄色固体化合物3。1HNMR(400MHz,CDCl3):δ12.46(s,1H),7.93(s,1H),7.82(s,1H),7.46(s,1H),7.35(s,2H),7.13(d,J=10.1Hz,13H),7.04(d,J=20.4Hz,3H),6.86(d,J=7.8Hz,1H);13CNMR(101MHz,CDCl3):δ169.73,156.75,152.09,144.09,143.95,143.53,141.13,139.86,136.21,135.21,132.97,131.98,131.79,131.62,131.53,128.34,128.13,128.00,127.01,126.92,126.76,125.73,122.37,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两种机制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式Ⅰ所示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两种机制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式Ⅰ所示的结构:(I)。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两种机制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四苯乙烯羟基衍生物即化合物1,MgCl2以及多聚甲醛溶解在无水THF中,再加入三乙胺,反应混合物在75℃下回流过夜;后处理时,先用1mol/L的盐酸溶液淬灭反应,再用二氯甲烷萃取,最后通过柱层析法得到黄色固体化合物2;其反应式如式Ⅱ所示:(Ⅱ);(2)往化合物2的甲醇溶液中加入2-氨基苯硫酚,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待反应完全后抽滤,得到的沉淀物进一步通过柱层析法得到黄色固体化合物3;其反应式如式Ⅲ所示:1(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两种机制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化合物1、氯化镁、多聚甲醛的投料摩尔比为1:3:7,反应所用的有机碱为三乙胺,在氩气保护下进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春满张岐陈清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