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门双向摩擦式平衡撑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95458 阅读:3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尾门双向摩擦式平衡撑杆,包括外套管、第一连接球头、活塞和活塞杆,第一连接球头通过端盖连接于外套管轴向一侧上;活塞具有一内置于外套管内腔中的活塞本体,活塞本体由圆管体状基部及一体连接于基部轴向一侧上的圆管体状连接部组成,基部上设有通气孔,基部的外径大于连接部的外径,以产生能推动活塞的推力;基部外侧壁与外套管内侧壁间还设有摩擦件;活塞杆为中空管体,其轴向一侧活动插置于外套管内腔中并与连接部连接且连通;其轴向另一侧置于外套管外并还连接有充气阀及第二连接球头;该平衡撑杆通过调整气压来对活塞提供一合适的气流推力的同时,再结合摩擦件所提供的摩擦力,实现了汽车车门能在任何位置悬停。

Bidirectional friction balance rod for automobile rear do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hicle tail door friction type bidirectional balance rod comprises an outer sleeve tube, a first connecting ball head, a piston and a piston rod, a first connecting ball head connecting cover on one side in the axial direction through the end of the outer tube; the piston has a piston body is arranged in a jacket tube, round tube shaped piston body the pipe shaped base body and integrally connected to the base axial side of the connecting part,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base diameter greater than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connecting section, can push the piston to produce thrust; the base of the lateral wall and the outer tube inner wall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piston rod is a friction piece; the hollow pipe body,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and the axial side is inserted into the outer tube inner cavity; the other side is arranged in the outer axial tub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valve and two connecting ball head; the balance rod by adjusting When the air pressure provides a suitable air flow force to the piston, and the friction force provided by the friction member, the automobile door can be suspended at any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尾门双向摩擦式平衡撑杆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提供一种安装在汽车车身与汽车车门之间的汽车尾门双向摩擦式平衡撑杆。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尾门平衡撑杆,主要都采用机械弹簧、外加具有任意止停功能的气弹簧的组合方式,来实现汽车车门在任意位置的悬停。但现有结构还具有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1)现有结构的体积大,重量重;2)现有的具有任意止停功能的气弹簧结构复杂,工艺要求高,制造成本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尾门双向摩擦式平衡撑杆,既很好的实现了汽车车门能够在任何位置悬停,又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运行平稳、安全,易生产实施。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尾门双向摩擦式平衡撑杆,包括外套管、供与汽车车身连接的第一连接球头、活塞和活塞杆,所述第一连接球头通过端盖密封连接于所述外套管的轴向一侧上;所述活塞具有一同轴线内置于所述外套管内腔中的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由一圆管体状的基部、以及一同轴线的一体连接于所述基部轴向一侧上的圆管体状连接部组成,其中所述基部上贯穿开设有用以使所述活塞本体轴向两侧气压一致的通气孔,且所述基部的外径还大于所述圆管体状连接部的外径,以产生能够推动活塞的推力;另外在所述基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套管的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用以提供摩擦力来使得汽车车门能够在任意位置悬停的摩擦件;所述活塞杆为中空管体,其轴向一侧活动插置于所述外套管内腔中,并与所述圆管体状连接部定位连接且连通;所述活塞杆的轴向另一侧置于所述外套管外,且所述活塞杆的轴向另一侧上还连接有一能够连通外部气源于所述活塞杆内腔的充气阀、以及一供与汽车车门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球头;另外在所述活塞杆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套管的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用以密封所述外套管轴向另一侧的密封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部的外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环形沟槽;所述摩擦件为多个O型圈,该多个O型圈对应安装于该多个环形沟槽中,且该多个O型圈还分别与所述外套管的内侧壁相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外套管内腔中并介于所述活塞和端盖之间的位置处还设置有一辅助弹起弹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活塞杆外还定位套设有一导向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外套管的内侧壁与所述活塞杆的外侧壁之间还安装有一环体状的支架,所述支架朝向所述外套管轴向另一侧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密封件,所述支架朝向所述外套管轴向一侧的第二端为自由端,以作为能够对所述活塞运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点;另外,所述支架朝向所述外套管内侧壁的一侧上还形成有一环形嵌槽,且在所述环形嵌槽中安装有一橡胶圈,所述橡胶圈还同时与所述外套管的内侧壁相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该汽车尾门双向摩擦式平衡撑杆在通过调整气压来对活塞提供一合适的气流推力的同时,再结合摩擦件所提供的摩擦力,很好的实现了汽车车门能够在任何位置悬停;该汽车尾门双向摩擦式平衡撑杆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运行平稳、安全,易生产实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汽车尾门双向摩擦式平衡撑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外套管2——第一连接球头3——活塞4——活塞杆5——端盖6——摩擦件7——充气阀8——第二连接球头9——密封件10——辅助弹起弹簧11——导向环12——支架13——橡胶圈30——基部31——圆管体状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1:请参阅附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所述汽车尾门双向摩擦式平衡撑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汽车尾门双向摩擦式平衡撑杆包括外套管1、供与汽车车身连接的第一连接球头2、活塞3和活塞杆4,所述第一连接球头2通过端盖5密封连接于所述外套管1的轴向一侧上;所述活塞3具有一同轴线内置于所述外套管1内腔中的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由一圆管体状的基部30、以及一同轴线的一体连接于所述基部30轴向一侧上的圆管体状连接部31组成,其中所述基部30上贯穿开设有用以使所述活塞本体轴向两侧气压一致的通气孔,且所述基部30的外径还大于所述圆管体状连接部31的外径,以产生能够推动活塞的推力;另外在所述基部30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套管1的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用以提供摩擦力来使得汽车车门能够在任意位置悬停的摩擦件6,设置摩擦件6,一方面可提供一能够使汽车车门在任意位置悬停的平衡力,另一方面又可为活塞提供一更好的导向作用,使整个机构运行更平稳、且噪音低;所述活塞杆4为中空管体,其轴向一侧活动插置于所述外套管1内腔中,并与所述圆管体状连接部31定位连接(优选采用螺接方式)且连通;所述活塞杆4的轴向另一侧置于所述外套管1外,且所述活塞杆4的轴向另一侧上还连接有一能够连通外部气源于所述活塞杆内腔的充气阀7、以及一供与汽车车门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球头8;另外在所述活塞杆4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套管1的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用以密封所述外套管1轴向另一侧的密封件9。此外,第一连接球头2与汽车车身相连接、以及第二连接球头8与汽车车门相连接的结构为:所述第一连接球头2和第二连接球头8上各分别形成有安装槽,所述汽车车身和汽车车门上各分别设置有一连接支架球头,且位于所述汽车车身上的连接支架球头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球头2的安装槽中,位于所述汽车车门上的连接支架球头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球头8的安装槽中。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基部30的外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环形沟槽;所述摩擦件6为多个O型圈,该多个O型圈对应安装于该多个环形沟槽中,且该多个O型圈还分别与所述外套管1的内侧壁相接触。优选的,在所述外套管1内腔中并介于所述活塞3和端盖5之间的位置处还设置有一辅助弹起弹簧10,辅助弹起弹簧可优化该平衡撑杆的力值曲线,使汽车尾门开门更顺畅;另外,该辅助弹起弹簧的表面还植绒,能够降低噪音。优选的,在所述活塞杆4外还定位套设有一导向环11,为活塞杆的运动提供了一更好的导向作用。优选的,在所述外套管1的内侧壁与所述活塞杆4的外侧壁之间还安装有一环体状的支架12(具体为:所述支架12定位连接于所述外套管1的内侧壁上,且所述活塞杆4还自由穿置于所述支架中),所述支架12朝向所述外套管1轴向另一侧的第一端抵接于所述密封件9,以降低漏油风险,所述支架12朝向所述外套管1轴向一侧的第二端为自由端,以作为能够对所述活塞3运动进行限位的限位点;另外,所述支架12朝向所述外套管1内侧壁的一侧上还形成有一环形嵌槽,且在所述环形嵌槽中安装有一橡胶圈13,所述橡胶圈13还同时与所述外套管1的内侧壁相接触,这样既降低了噪音,又增强了支架与外套管连接的稳定性。此外,本技术所述汽车尾门双向摩擦式平衡撑杆的操控方法为:当汽车尾门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所述外套管1内部充入高压气体在所述活塞3轴向两侧面产生的压力不同,便会对所述活塞3产生一向上的推力,结合该多个O型圈与所述外套管1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很好的平衡了汽车车门向下的重力,从而实现了汽车车门能够在任何位置悬停。当然,在有施加一定外力的状况下,汽车车门的悬停状态才会改变。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该汽车尾门双向摩擦式平衡撑杆在通过调整气压来对活塞提供一合适的气流推力同时,再结合摩擦件所提供的摩擦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尾门双向摩擦式平衡撑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尾门双向摩擦式平衡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供与汽车车身连接的第一连接球头(2)、活塞(3)和活塞杆(4),所述第一连接球头(2)通过端盖(5)密封连接于所述外套管(1)的轴向一侧上;所述活塞(3)具有一同轴线内置于所述外套管(1)内腔中的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由一圆管体状的基部(30)、以及一同轴线的一体连接于所述基部(30)轴向一侧上的圆管体状连接部(31)组成,其中所述基部(30)上贯穿开设有用以使所述活塞本体轴向两侧气压一致的通气孔,且所述基部(30)的外径还大于所述圆管体状连接部(31)的外径,以产生能够推动活塞的推力;另外在所述基部(30)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套管(1)的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用以提供摩擦力来使得汽车车门能够在任意位置悬停的摩擦件(6);所述活塞杆(4)为中空管体,其轴向一侧活动插置于所述外套管(1)内腔中,并与所述圆管体状连接部(31)定位连接且连通;所述活塞杆(4)的轴向另一侧置于所述外套管(1)外,且所述活塞杆(4)的轴向另一侧上还连接有一能够连通外部气源于所述活塞杆内腔的充气阀(7)、以及一供与汽车车门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球头(8);另外在所述活塞杆(4)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套管(1)的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用以密封所述外套管(1)轴向另一侧的密封件(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尾门双向摩擦式平衡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1)、供与汽车车身连接的第一连接球头(2)、活塞(3)和活塞杆(4),所述第一连接球头(2)通过端盖(5)密封连接于所述外套管(1)的轴向一侧上;所述活塞(3)具有一同轴线内置于所述外套管(1)内腔中的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由一圆管体状的基部(30)、以及一同轴线的一体连接于所述基部(30)轴向一侧上的圆管体状连接部(31)组成,其中所述基部(30)上贯穿开设有用以使所述活塞本体轴向两侧气压一致的通气孔,且所述基部(30)的外径还大于所述圆管体状连接部(31)的外径,以产生能够推动活塞的推力;另外在所述基部(30)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套管(1)的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用以提供摩擦力来使得汽车车门能够在任意位置悬停的摩擦件(6);所述活塞杆(4)为中空管体,其轴向一侧活动插置于所述外套管(1)内腔中,并与所述圆管体状连接部(31)定位连接且连通;所述活塞杆(4)的轴向另一侧置于所述外套管(1)外,且所述活塞杆(4)的轴向另一侧上还连接有一能够连通外部气源于所述活塞杆内腔的充气阀(7)、以及一供与汽车车门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球头(8);另外在所述活塞杆(4)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套管(1)的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用以密封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忠利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易宇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