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保护筒前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9534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保护筒前盖,属于发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在贮存和运载时,前盖与保护筒其他部分紧密配合,实现保护筒的水密;发射时,利用电作动器提供的能量将前盖连接环节破坏,并赋予前盖一定的初速度,从而前盖在作动器推力的作用下能够可靠、安全、快速与保护筒分离,分离时的瞬时冲击载荷不会使保护筒倾覆,不会使保护筒大幅下沉,不损坏保护筒;随后,前盖分离部分沿导向槽翻转并分离,为无人机让开发射通道。该方案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既能在发射前保证保护筒水密,又能在发射时快速、可靠地开启,并为无人机让开运动通道。

Front cover of protective cylinder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ront cover of a protective cylinder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launching technology.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the storage and delivery, the front cover and other parts of protective tube closely protection tube watertight; launch, the use of electric actuator to provide the energy front cover link failure, and give the front cover a certain initial velocity, so the front cover can be a reliable, safe, fast and the protection tube separation in the actuator thrust under the action of transient impact loads are not separated when the protection tube capsized, does not make the protection tube down sharply, no damage to the protective barrel; then, the front cover separation part along the guide slot turning and separation for the UAV to shoot development channel. This schem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reliable work, not only can guarantee the protection tube watertight before launch, but also can open in fast and reliable launch, and get out of the way for the UAV sports cha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机保护筒前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射
,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保护筒前盖。
技术介绍
无人机保护筒用于将无人机从潜艇发射井运载至水面,并在水面漂浮状态下发射无人机。运载过程中和水面漂浮时,需要前盖与保护筒前法兰连接在一起,实现保护筒的水密;发射时,需要利用电作动器提供的能量将前盖破坏;前盖与保护筒分离之后,需要为无人机让开运动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用于无人机保护筒的前盖,贮存和运载时,前盖与保护筒其他部分紧密配合,实现保护筒的水密;发射时,前盖在作动器推力的作用下能够可靠、安全、快速与保护筒分离,分离时的瞬时冲击载荷不会使保护筒倾覆,不会使保护筒大幅下沉,不损坏保护筒;随后,前盖分离部分为无人机让开发射通道。(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保护筒前盖,包括弧形盖体1、前盖法兰2、连接销3和导向槽4;所述前盖法兰2用于与保护筒前法兰贴合;所述前盖法兰2上加工有安装槽,用于固定导向槽4;所述前盖法兰2上左右对称布置两个连接销3安装接口,用于安装连接销3;所述弧形盖体1是前盖的分离部分,包括弧形面6、盖体边框7和铰链座8;所述弧形面6位于盖体边框7上;所述盖体边框7内侧设有两个凸台,前盖安装到位后,凸台表面与作动器活塞杆前端接触,通过凸台将作动器的载荷传递到弧形盖体1上;所述弧形盖体1通过铰链座8上的销轴与导向槽4配合,在前盖分离之后,铰链座8上的销轴在导向槽4内滑动,实现前盖的翻转;所述弧形盖体1通过连接销3与前盖法兰2连接;所述连接销3中间颈缩部位为薄弱环节,当电作动器的总推力大于连接销3极限载荷时,连接销3中间颈缩部位的薄弱环节能够被拉断。优选地,所述弧形盖体1由弧形面6、盖体边框7和铰链座8焊接而成。优选地,所述弧形面6焊接在盖体边框7上,焊缝为连续焊缝。优选地,所述弧形盖体1和前盖法兰2之间涂抹密封胶5。优选地,所述连接销3尾部加工有螺纹。优选地,所述连接销3插入前盖法兰2上安装孔中后,用螺母和垫圈固定。(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在贮存和运载时,前盖与保护筒其他部分紧密配合,实现保护筒的水密;发射时,利用电作动器提供的能量将前盖连接环节破坏,并赋予前盖一定的初速度,从而前盖在作动器推力的作用下能够可靠、安全、快速与保护筒分离,分离时的瞬时冲击载荷不会使保护筒倾覆,不会使保护筒大幅下沉,不损坏保护筒;随后,前盖分离部分沿导向槽翻转并分离,为无人机让开发射通道。该方案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既能在发射前保证保护筒水密,又能在发射时快速、可靠地开启,并为无人机让开运动通道。附图说明图1a至图1f为本专利技术的前盖结构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a和1b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保护筒前盖,包括弧形盖体1、前盖法兰2、连接销3和导向槽4;贮存和运载时,利用螺栓将前盖法兰2与保护筒前法兰贴合,贴合面中间有橡胶垫,保证保护筒水密,前盖法兰2上加工有安装槽,用于固定导向槽4。前盖法兰2上左右对称布置了两个连接销3安装接口,用于安装连接销3。如图1c所示,弧形盖体1是前盖的分离部分,由弧形面6、盖体边框7、铰链座8等焊接而成。弧形面6的外廓形状符合保护筒水动力要求,弧形面6焊接在盖体边框7上,焊缝为连续焊缝,保证结构水密。盖体边框7内侧有两个凸台,前盖安装到位后,凸台表面与作动器活塞杆前端接触,通过凸台将作动器的载荷传递到弧形盖体1上。如图1d所示,利用连接销3将弧形盖体1与前盖法兰2连接。弧形盖体1和前盖法兰2之间涂抹密封胶5,保证前盖水密。前盖法兰2上设置有两个连接销3安装孔,连接销3插入安装孔中,并用螺母和垫圈可靠固定。如图1e所示,连接销3中间颈缩部位为薄弱环节,尾部加工有螺纹,用于联接。如图1f所示,弧形盖体1通过铰链座8上的销轴与导向槽4配合。前盖分离之后,铰链座8上的销轴在导向槽4内滑动,实现前盖的翻转。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1)控制设备通过电缆和保护筒电气,给电作动器发出启爆指令;2)电作动器中的火药开始燃烧,电作动器活塞杆开始向前运动,输出推力,并作用到前盖法兰2上;3)当电作动器的总推力大于连接销3极限载荷时,连接销3中间颈缩部位的薄弱环节被拉断,弧形盖体1与前盖法兰2分离,前盖法兰2继续固定在保护筒上,弧形盖体1被抛掷;4)弧形盖体1通过铰链座8沿导向槽4运动,实现姿态翻转;5)弧形盖体1脱离导向槽4后,依靠惯性向一侧自由运动,让开发射通道,并掉落到水面上。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无人机保护筒前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人机保护筒前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盖体(1)、前盖法兰(2)、连接销(3)和导向槽(4);所述前盖法兰(2)用于与保护筒前法兰贴合;所述前盖法兰(2)上加工有安装槽,用于固定导向槽(4);所述前盖法兰(2)上左右对称布置两个连接销(3)安装接口,用于安装连接销(3);所述弧形盖体(1)是前盖的分离部分,包括弧形面(6)、盖体边框(7)和铰链座(8);所述弧形面(6)位于盖体边框(7)上;所述盖体边框(7)内侧设有两个凸台,前盖安装到位后,凸台表面与作动器活塞杆前端接触,通过凸台将作动器的载荷传递到弧形盖体(1)上;所述弧形盖体(1)通过铰链座(8)上的销轴与导向槽(4)配合,在前盖分离之后,铰链座(8)上的销轴在导向槽(4)内滑动,实现前盖的翻转;所述弧形盖体(1)通过连接销(3)与前盖法兰(2)连接;所述连接销(3)中间颈缩部位为薄弱环节,当电作动器的总推力大于连接销(3)极限载荷时,连接销(3)中间颈缩部位的薄弱环节能够被拉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保护筒前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盖体(1)、前盖法兰(2)、连接销(3)和导向槽(4);所述前盖法兰(2)用于与保护筒前法兰贴合;所述前盖法兰(2)上加工有安装槽,用于固定导向槽(4);所述前盖法兰(2)上左右对称布置两个连接销(3)安装接口,用于安装连接销(3);所述弧形盖体(1)是前盖的分离部分,包括弧形面(6)、盖体边框(7)和铰链座(8);所述弧形面(6)位于盖体边框(7)上;所述盖体边框(7)内侧设有两个凸台,前盖安装到位后,凸台表面与作动器活塞杆前端接触,通过凸台将作动器的载荷传递到弧形盖体(1)上;所述弧形盖体(1)通过铰链座(8)上的销轴与导向槽(4)配合,在前盖分离之后,铰链座(8)上的销轴在导向槽(4)内滑动,实现前盖的翻转;所述弧形盖体(1)通过连接销(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浩周腾鹤黄聪邓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