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9192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3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包括转向套筒和管柱上支架;所述管柱上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在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两条滑槽,每条所述滑槽中都过盈配合有一个滑块;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侧板和结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分别设置有侧板通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支架本体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转向套筒通过穿过所述侧板通孔的连接螺栓支撑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在所述转向套筒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侧板配合以阻止所述管柱上支架转动的止挡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向管柱,在碰撞发生时或溃缩发生时,能够使得两块滑块先后滑动而非同时滑动,可以有效地降低碰撞峰值力。

Turning to Guan Zhu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eering column, including steering sleeve and pipe column bracket; the column bracket includes a bracket body, wherein the support body is provided with two slots, each of the chute are fit with a slider; in the bracket body of the party set the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structure strength is greater than the first side plate; the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side plate through hole; a mounting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side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and the bracket body; the steering sleeve through the side hole the connecting bolt support in the installation space; in the steering gear is arranged on the sleeve to match with the second side plates to prevent the pipe column bracket rotation stopping part. The steering column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ke the two blocks slide and not slide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collision occurs or the contraction occurs,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eak force of coll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管柱
本技术涉及车辆转向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转向管柱。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转向管柱,通过管柱上支架上的滑块与固定件连接,在转向管柱发生溃缩时,滑块可以在管柱上支架上滑动。现有技术中的转向管柱,在发生碰撞时,管柱上支架的两侧的滑块同时滑动。由于两个滑块同时滑动,使得滑块滑动时产生的碰撞峰值力较高。碰撞峰值力越高,在碰撞发生时,管柱不容易溃缩,容易对驾驶员造成伤害;相反,碰撞峰值力越低,在碰撞发生时,管柱容易溃缩,提高了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使得两块滑块先后滑动而降低碰撞峰值力的转向管柱。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转向管柱,包括转向套筒和管柱上支架;所述管柱上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在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两条滑槽,每条所述滑槽中都过盈配合有一个滑块;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侧板和结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分别设置有侧板通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支架本体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转向套筒通过穿过所述侧板通孔的连接螺栓支撑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在所述转向套筒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侧板配合以阻止所述管柱上支架转动的止挡部。进一步地,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侧。进一步地,所述止挡部与所述转向套筒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止挡部为止挡销,所述止挡销螺纹连接在所述转向套筒上。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翻边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厚度。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多条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包括两块滑块安装板和连接在两块所述滑块安装板之间的弧形连接板;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滑块安装板上;所述第一侧板安装在其中一块所述滑块安装板的下方,所述第二侧板安装在另一块所述滑块安装板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一体成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二侧板的结构强度设置为大于第一侧板的结构强度,则在管柱上支架上具有第二侧板的一侧为刚度强侧或强度强侧,在管柱上支架上具有第一侧板的一侧为刚度弱侧或强度弱侧。在受力时,刚度强侧的力传递直接,刚度弱侧会发生轻微形变,从而使得力的传递比刚度强侧弱。通过在转向套筒上位于第二侧板侧设置止挡部,在发生碰撞时,止挡部直接与第二侧板作用,将力传递至管柱上支架中的刚度强侧,使得处于该侧的滑块先滑动,处于刚度弱侧的滑块后滑动,使得两块滑块先后滑动,降低了碰撞峰值力。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转向管柱,在碰撞发生时或溃缩发生时,能够使得两块滑块先后滑动而非同时滑动,可以有效地降低碰撞峰值力,提高了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转向管柱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管柱上支架的立体图;图4为图3所示的管柱上支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200-转向管柱;201-转向套筒;202-止挡部;203-连接螺栓;204-手柄组件;100-管柱上支架;1-支架本体;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安装空间;14-滑块安装板;15-弧形连接板;16-滑槽;17-侧板通孔;18-翻边结构;2-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转向管柱200,包括转向套筒201和管柱上支架100。管柱上支架100包括支架本体1,在支架本体上1设置有两条滑槽16,每条滑槽16中都过盈配合有一个滑块2。其中,在支架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侧板11和结构强度大于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分别设置有侧板通孔17。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支架本体1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13,转向套筒201通过穿过侧板通孔17的连接螺栓203支撑在安装空间13内。在转向套筒201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侧板12配合以阻止管柱上支架100转动的止挡部202。组装时,转向套筒201安装在管柱上支架100的安装空间13内,滑块2过盈配合在滑槽16中,然后可以通过滑块2与外部固定件连接,在发生碰撞时,滑块2可以在滑槽16中移动。转向管柱200还包括有手柄组件204,其与连接螺栓203的一端连接,连接螺栓203的另一端穿过两个侧板通孔17,转向套筒201在安装空间13内由连接螺栓203支撑调节。手柄组件204能够带动连接螺栓203转动和在弧形的侧板通孔17内进行滑动,进而带动转向套筒201在安装空间13内进行位置调节。具体地,手柄组件204上具有凸轮构件(图中未示出),可以将连接螺栓203锁紧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也可以转动手柄组件204,使得连接螺栓203从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松开,从而能够在侧板通孔17内滑动进行位置调节。本技术中的管柱上支架100,其第二侧板12的结构强度大于第一侧板11的结构强度,则在管柱上支架100上具有第二侧板12的一侧为刚度强侧或强度强侧,在管柱上支架100上具有第一侧板11的一侧为刚度弱侧或强度弱侧。本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结构强度是指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在受力冲击时能够发生变形的程度大小,如变形程度小,则结构强度高,如变形程度大,则结构强度低。在受力时,刚度强侧的力传递直接,从而处于第二侧板12侧的滑块2先滑动;刚度弱侧会发生轻微形变,从而使得力的传递弱。支架本体1、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都为金属板,优选地为钢板。为了实现在碰撞发生时,使得两个滑块2先后滑动,在转向套筒201上设置有止挡部202,其用于与第二侧板12配合,进而能够阻止管柱上支架100转动。在发生碰撞时,止挡部202直接与第二侧板12作用,将力传递至管柱上支架100上的第二侧板12侧,其该侧的结构强度高,力传递直接,从而使得处于第二侧板12侧的滑块2先滑动。同时,第一侧板11侧的结构强度低,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该侧的力传递弱,从而使得处于第一侧板11的滑块后滑动,最终使得两块滑块2先后滑动,降低了碰撞峰值力。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转向管柱,在碰撞发生时或溃缩发生时,能够使得两块滑块先后滑动而非同时滑动,可以有效地降低碰撞峰值力,提高了安全性能。较佳地,如图1-2所示,止挡部202位于第二侧板12的上端侧,该处所指的上端侧是指靠近方向盘的一侧或者是指滑槽16的开口所指的一侧。将止挡部202设置在第二侧板12的上端侧,方便布置,使得在发生碰撞时止挡部202直接与第二侧板12作用,阻止管柱上支架100转动,同时,在碰撞力超过滑块2的预紧力时,滑块2会在滑槽16内朝向其开口侧滑动。较佳地,止挡部202与转向套筒201一体成型,结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较佳地,止挡部202为止挡销,止挡销螺纹连接在转向套筒201上。将止挡部202设置为止挡销,在转向套筒201上设置螺纹孔,止挡销螺纹在螺纹孔中,方便组装和拆卸。较佳地,如图4所示,在第二侧板12上设置有翻边结构18,提高第二侧板12的结构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向管柱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管柱,包括转向套筒和管柱上支架;所述管柱上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在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两条滑槽,每条所述滑槽中都过盈配合有一个滑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侧板和结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分别设置有侧板通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支架本体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转向套筒通过穿过所述侧板通孔的连接螺栓支撑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在所述转向套筒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侧板配合以阻止所述管柱上支架转动的止挡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管柱,包括转向套筒和管柱上支架;所述管柱上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在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两条滑槽,每条所述滑槽中都过盈配合有一个滑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一侧板和结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上分别设置有侧板通孔;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支架本体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转向套筒通过穿过所述侧板通孔的连接螺栓支撑在所述安装空间内;在所述转向套筒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侧板配合以阻止所述管柱上支架转动的止挡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与所述转向套筒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管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月山胡俊辉施佳图·菲利普
申请(专利权)人: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汽车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